明珠聽得懂,容若也聽得明白,此諭有儆戒明珠之意。
儆戒父親,卻提拔兒子。也許,這就是康熙皇帝的高明之處。
三月十八日是康熙誕辰,康熙親自抄寫唐代詩人賈至的《早朝》詩贈容若,四月下旬,又令容若賦《乾清門應製》詩,譯《鬆賦》為滿文。容若所作,皆甚稱康熙心意。彼時,朝中上下都看得出來,康熙欲予重任於容若,容若由二等侍衛晉升為一等侍衛就在此時了。
隻是,此時一等侍衛的榮光與康熙皇帝的寵信也難挽容若將去的大勢,就連他最愛的《花間》致語,似乎也難以提起他的意趣。
康熙二十三年夏秋之間,容若還給梁佩蘭寫過一封情辭並茂的信箋《與梁藥亭書》,邀他共編詞選:
仆少知操觚,即愛《花間》致語,以其言情入微,且音調鏗鏘,自然協律。唐詩非不整齊工麗,然置之紅牙銀鈸間,未免病其版槢矣。從來苦無善選,惟《花間》與《中興絕妙詞》差能蘊藉。自《草堂》《詞統》諸選出,為世膾炙,便陳陳相因,不意銅仙金掌中竟有塵羹塗飯,而俗人動以當行本色詡之,能不令人齒冷哉!近得朱錫鬯《詞綜》一選,可稱善本。聞錫鬯所收詞集凡百六十餘種,網羅之博,鑒別之精,真不易及。然愚意以為吾人選書不必務博,專取精詣傑出之彥,盡其所長,使其精神風致湧現於楮墨之間。每選一家雖多取至什至佰無厭。其餘諸家不妨竟以黃茅、白葦概從芟薙。青瑣綠疏間粉黛三千,然得飛燕、玉環,其餘顏色如土矣。
天下惟物之尤者斷不可放過耳!江瑤柱入口,而複咀嚼鮑魚馬肝,有何味哉!仆意欲有選如北宋之周清真、蘇子瞻、晏叔原、張子野、柳耆卿、秦少遊、賀方回,南宋之薑堯章、辛幼安、史邦卿、高賓王、程钜夫、陸務觀、吳君特、王聖與、張叔夏諸人,多取其詞彙為一集,餘則取其詞之至妙者附之,不必人人有見也。不知足下樂與我同事否?有暇及此否?處雀喧鳩鬧之場,而肯為此冷澹生活,亦韻事也。望之望之!
梁佩蘭(1629—1705),字芝五,藥亭是他的號,廣東南海人,容若好友。梁佩蘭少有才名,卻科場不順,順治十四年(1657年)鄉試第一,此後三十年間斷斷續續六次赴京會試,均落第。直到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第七次參加會試方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後不到一年,便以年高無意於仕途告歸故裏,結社南湖,過起詩酒自籌的日子,這自然已是後話。梁佩蘭在當時詩壇名氣極大,與很多名士王公多有交往,容若的淥水亭座上自然少不了他的身影。
從此箋可以看出彼時容若在詩詞方麵的遠大抱負,他要與同仁們一起編選一本詞作佳選,以彌補世無善選的缺憾。言情入微,清新秀雋,發自然之心聲,這是容若的審美主張,也為他選詞樹立了一個標準。當時被時人推崇備至的《花間》與《中興絕妙詞》在容若眼裏,也是精華與糟粕共存,不盡人意。朱彝尊是容若很敬重的好友,他編選的《詞綜》也極為後世推崇,但容若對他的編選方式並不十分讚同。他認為“選書不必務博,專取精詣傑出之彥,盡其所長”即可,選精而不貪廣求全。他心裏有一串自己心儀的詞人名字,也有一份清晰的編目,他要編一部最為合格且不俗的詞選。
那時,他是何等熱切地盼著梁佩蘭加入到他的編選事業中來,而他自己的三百四十多首詞作,亦是他創作主張的最好印證。那些詞,都是他的嘔心瀝血之作。
然而,時隔不過半載,那些竟成了他生命裏隱隱的痛。
往者容若病且殆,邀餘訣別,泣而言曰:“性德承先生之教,思鑽研古人文字,以有成就,今已矣。生平詩文本不多,隨手揮寫,輒複散佚,不甚存錄。辱先生不鄙棄,執經左右,十有四年。先生語以讀書之要,及經史諸子百家源流,如行者之得路。然性喜作詩餘,禁之難止。今方欲從事古文,不幸遘疾短命。長負明誨,歿有餘恨。”(徐乾學《通誌堂集序》)
真耶?假耶?臨終病榻之上,容若麵對老師徐乾學的這番痛悔,真真讓人心痛。是什麼讓一個用生命吟唱的詞人發出這樣沉重的慨歎?
容若言“仆亦本狂士,富貴鴻毛輕”,卻又念著“日睹龍顏之近,時親天語之溫,臣子光榮,於斯至矣”。他放不下康熙對他的恩寵,這並沒有什麼奇怪,因為他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思想的教育和熏陶,胸中一直懷有濟世之誌。
容若言:“倘異日者,脫屣宦途,拂衣委巷;漁莊蟹舍,足我生涯;藥臼茶鐺,銷茲歲月;皋橋作客,石屋稱農;恒抱影於林泉,遂忘情於軒冕。是吾願也。”然而又是“然不敢必也”。容若有一顆天性浪漫、渴望自由的心,卻做著最泯滅他自由天性的侍衛一職。他欲掙脫這張巨網返歸林下,終究還是沒有那份勇氣。
盧氏去後,容若的婚姻生活再無往日的甜蜜。他做了一件驚世駭俗的事,將沈宛娶進家門,讓她做了他的枕邊人,卻又始終對過往與盧氏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
沈宛離去,一段天海風濤之曲在容若心上劃開一道新的傷口,他才知道,那短暫的幸福於自己意味著什麼。
有人曾說,一個優秀的詩人,他的快樂隻在過去和將來,沒有現在。現在活得幸福快樂的人無暇寫詩、做詩人。回首望一眼容若走過的路,發現這個天賦才情又天生多情的詞人即是如此。他有太多的時間是活在現實的糾結和對過去的回憶裏的。現實總讓他有諸多的不滿和不稱心,過去的美好回憶總是讓他流連,而等一個又一個的今天從他眼前流逝,成為過去,新的回憶與惆悵又堆疊而起……
現實環境與內心訴求的不和諧,加之自身性格的多愁善感,讓容若有太多惆悵與矛盾糾結於心,沉積於心,日夜憂思。他怎能不累,怎能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