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難料,榮辱隨風(1 / 3)

《紅樓夢》reference_book_ids\":[7267077385848097832,6890728374843477006,6838936275928484877,7255203659015785531,7233628637428190242,7257455404240604215,701251799213093993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容若走了,年僅三十一歲,正值風華正茂時。

據《康熙起居注》記載,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就是容若離世的那天,明珠尚在朝,以折本請旨。也就是說,連他的父親明珠也沒有想到,容若會殞命於那場寒疾。

容若匆促離世,給親人留下的是猝然而臨的痛,為後世讀者留下的卻是諸多謎團。

關於盧氏生下的那個兒子海亮,是其一。在徐乾學撰寫的墓誌銘鈔本中,說容若“男子子三人,長富格,次富爾敦,次富森,女子子一人,皆幼”。富格為側室顏氏所生,生於康熙十四年(1675年),富森為沈宛的遺腹子,生於康熙二十四年秋,這都有史可考。隻有次子富爾敦,身份有些模糊。有學者認為富爾敦就是盧氏生下的海亮。

海亮生於康熙十六年四月,比富格小兩歲,據《富公神道碑》(富格墓碑)記載,福格“友愛兩幼弟,式好無間”,這兩個幼弟應為富爾敦與富森。而在容若好友薑宸英撰寫的《通議大夫一等侍衛進士納臘君墓表》中載:“副室以某氏,生子二人,女子一人。子長曰福哥,次某。”其中“某氏”即為容若的側室顏氏,“次某”也有可能是富爾敦。在《八旗通誌》初集的《選舉表》中查閱可知,富爾敦考取舉人是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考中進士則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如果富爾敦即為海亮,那麼他考中進士這一年也不過二十三歲。若像容若一樣少年早慧,早早登進士科,倒也沒有什麼疑義。隻是讓人疑惑的是,關於這個海亮,徐乾學、薑宸英等人在他們所作的墓誌銘中皆不曾提及,所以也有人懷疑海亮幼年便夭折了,富爾敦根本就不是海亮。那麼富爾敦該為顏氏所生,也就是薑宸英所撰墓表中的“次某”。

關於侍妾沈宛,是容若身後的第二個謎團。她何時離開容若,何時終老,她的後半生無人再知。倒是她為容若生下的兒子富森,應是容若子女中最為高壽的一個。在容若行年錄裏有記載,乾隆二十六年(1760年)容若第三子富森參加太皇太後的七十壽宴,彼時富森七十六歲。

容若的繼室官氏也為後人留下重重迷霧。作為容若明媒正娶的繼室,在納蘭家族的祖塋裏卻找不到有關她的墓碑。容若墓前由徐乾學所作的《皇清通議大夫一等侍衛佐領納蘭君墓誌銘》(今存首都博物館)刻石上,介紹“繼室官氏,光祿大夫少保一等公樸爾普女”句時,石上“樸爾普”三字被人鑿去,字痕模糊。而在徐乾學後來修訂的《通誌堂集》中,刊刻此段銘文,也僅有“繼室官氏,某官某之女”這寥寥數字。翻閱資料,官氏的父親樸爾普也無獲罪記錄,去世時已在康熙五十年之後,因罪諱名的說法自然也無法成立。那麼,隻有一條解釋最能講得通——官氏在容若逝後另嫁他人了。她與容若結婚四年無子無女,若再無情無愛,改嫁倒也合乎情理。隻是,對於明珠家那樣的名門望族來說,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隱去其名也就不難理解了。

容若離世,作為容若長子的富格,自然擔承著明珠府所有的寵愛與期望。而富格也不負家人厚望,與容若一樣,少年早慧,年紀小小就飽讀詩書,後被康熙賞識,選為近侍。隻可惜他竟也步了父親容若後轍,年紀輕輕就因病與世長辭。康熙三十九年,就是富格的弟弟富爾敦中進士的那一年,富格病逝,時年二十六歲。

富格與其父容若一樣有著悲劇的命運。容若離世時,富格才十歲,如此算來,他僅僅比父親容若晚走了十六年。人生不堪承受之重一次又一次地降臨到這個曾經顯赫一時的納蘭家族,也著實讓人慨歎不已。命耶?報耶?誰又能說得清楚。好在,富格後人還算有出息。富格生前娶妻愛新覺羅氏、裴氏,裴氏生子瞻岱,後位列管旗大臣和封疆大吏,聊可讓家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