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後與她的“宮心計”
在楚漢之爭中,漢王劉邦於楚漢之爭中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劉邦登基做了皇帝,作為結發妻子的呂雉順理成章被冊封為皇後,兒子劉盈被立為太子。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呂雉的政治生涯開始了。
跟隨劉邦征戰多年,經曆重重磨難的呂雉,在艱難的環境中磨礪了她的意誌,看慣了殺戮、鮮血和白骨的她,慢慢變得冷漠,不近人情,一顆心也慢慢凍結成冰。在呂雉輔佐劉邦治理天下這七年期間,為了加強政權,打擊封建勢利,鞏固中央政權,完成統一,一連殺害了好幾員大將,其中以韓信、彭越為首,起到了殺雞儆猴的作用,立下了權威,就連劉邦都為此感到毛骨悚然。呂雉並不甘心於眼前的榮耀和權勢,她深知如果劉盈的太子之位保不住,那麼她以後的生活將會十分艱苦。為了得到想要的一切,更是心狠手辣,不惜一切代價。
劉邦生性好色,拈花惹草,時常讓呂雉獨守空閨,好幾個月見不到一麵。呂雉心生恨意,對別的妃嬪及她們所生的孩子都不能饒恕。“最毒婦人心”在呂雉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說及太子劉盈,生性軟弱的他不得漢高祖的歡心,在處理朝事方麵也力不從心,常常事倍功半,劉邦擔心自己曆盡千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毀於一旦,另立太子的想法愈演愈烈。相反,劉邦最喜歡的女人戚姬的兒子如意,生性活潑,機靈懂事,深得劉邦的喜愛。為此,劉邦廢掉太子,重立儲君,並多次在朝堂之上提及此事,雖遭到幾位老臣的勸說和阻攔,但是劉邦廢太子的欲望也越來越強烈了。
呂雉心知事情不妙,非常慌張,急忙找來自己的哥哥建成侯來商議,在建成侯的建議之下,呂雉找到了足智多謀的張良,請求他出謀劃策。一來,是因為皇帝器重張良,很是信任他,對他也是很敬重的;二來,是因為呂雉料中了聰明絕頂的張良畏懼於自己的權勢不會拒絕她。果不其然,張良在呂雉的威逼之下,雖沒有直接向皇帝進諫,卻為呂雉獻出了良計:朝中有四位元老,因為憚於朝堂之事,告老還鄉,頤養天年。如果可以把他們請來輔佐太子,並讓他們隨太子入朝進諫皇上,皇帝看到一定很是欣慰,覺得太子禮賢下士,重情重義,善於用人,還是可以誘導的。皇上自然就會打消廢太子的念頭了。呂雉按照張良的計策一一執行,讓太子親自寫了一封信告慰四位老臣,然後派人帶著金玉幣帛,不遠千裏去接他們,果然不出所料,四位元老甚是感動,滿心歡喜地答應了。
公元前195年,劉邦在外征戰,中箭受傷,久治不愈,自知身體大不如前,然而廢太子的意願從沒有停止過,礙於張良從中周旋,才一直未能如願。現在太子有了四位元老的輔佐,劉邦對太子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觀,才徹底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從此以後,呂後的地位得到了鞏固,積極拉攏朝廷大臣,她的勢力也越來愈強大。可以說是呼風喚雨,愈來愈不把劉邦放在眼裏。
劉邦死後,劉盈即位。但是劉盈隻是徒有皇帝的虛名,並無皇帝的實權,而真正的大權掌握在呂雉手中。為了鞏固皇權,她開始培養呂氏家族的人總攬大權,並排除異己,永絕後患。直到此時,呂雉還是擔心趙王如意會奪權篡位,於是設計將趙王殺害,並將戚夫人關進永巷,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劉盈為失去手足傷心欲絕,憂鬱成疾,一病不起。一年之後,劉盈就死了。
劉盈死後,小兒劉恭即位。唯一的兒子死了,呂雉悲痛萬分,悲痛之餘還有一絲欣慰,因為她的夢想終於要實現了--臨朝稱製,呂雉獨攬大權,自此,呂氏集團勢力達到鼎盛,覆蓋了劉氏家族。
公元前180年,呂雉病死,她死後,呂氏政權也隨即土崩瓦解。呂雉的一生叱吒風雲,為了鞏固政權,手段之狠毒讓人戰栗,心腸之毒辣讓人心寒。但是,為了維護政權,她也推行了一係列的利國利民的政策,使百姓安居樂業,國泰民安,政績不容忽視。呂雉的統治,為“文景之治”的繁榮建立了雄厚的根基。
韜光養晦,東山再起的薄姬
薄姬出生在蘇州,她的母親則是魏國宗室的女兒魏媼,未婚先孕而生下了她。
魏媼自己一個人把一雙兒女含辛茹苦地拉扯長大,在亂世之中艱難的生存。不久,秦朝的時局就已經動蕩不堪。這種格局下,各路地方諸侯紛紛而起,都想趁著亂世,展示自己的雄才偉略,當然也有一些渾水摸魚之輩,企圖在這個情況下,能夠得到地位或者是恢複自己的舊番邦。魏國宗室魏豹就是這樣,他在自己的封地自立為王。
這個時候的薄姬已經長成了一位清麗脫俗的少女,而魏媼的心中本就是對自己的國家念念不忘,現在看見魏豹起兵興複魏國,於是便將自己心愛的女兒給魏豹做了小妾。
當時有一位名為許負的著名相士,魏媼便請他來為自己的女兒薄姬占卜,看她在魏宮之中能否有所成就。這許負一見到薄姬,激動無比,並且說道:“這個小小的王宮算得了什麼,您的女兒以後會是天子的母親,她會成為最尊貴的皇太後!”
許負的相術在民間已是出神入化,人們對於他說的話隻有信任,這也是世人對他無比推崇的原因。而魏媼聽到他這麼說,頓時心花怒放。魏豹得知這個消息後,心中也是無比的驚喜,薄姬現在是自己的小妾,她以後所生的兒子自然也是自己的兒子,既然這樣,是不是上天預示著自己可以舍命搏一搏?而這個魏豹也是想哪到做到哪,便背棄了和劉邦之間所訂下的攻楚盟約,轉變為中立的態度,靜觀其變。魏豹的如意小算盤打得雖然不錯,但是他根本就不會知道,薄姬雖有天子之母的命運,可是她懷得卻不是他的孩子。
劉邦對於魏豹的違背盟約的做法非常氣憤,就連自己的勁敵都不管了,一心隻是想著要將這個背信棄義的小人給解決掉,於是便命自己的親信將領曹參帶領著部隊,大有不滅魏豹不罷休的氣勢,而魏豹的兵力在劉邦麵前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在這種強勢的壓迫下,魏豹隻好舉手投降,心中對那個占卜先生詛咒萬千。而魏豹兵敗之後,他的所有的妻妾們都被俘虜。並且她們都沒有資格去充當劉邦的妃嬪,隻是在宮中做一個卑微的女婢,於是她們全都被送進了漢宮的“織室”,薄姬也以為自己會這樣了此一生。但是,有一天,劉邦突然想到了這些被他俘虜過來的魏宮姬妾,於是便想著去織室看看她們。而就是這一看,便改變了薄姬的命運。劉邦瞧見魏豹的妃嬪中還是有不少姿色不錯的宮人。於是劉邦便從中選出了一批姿色不錯的人來充斥自己的後宮。這個時候,也在此行列的薄姬以為自己終於時來運轉,但是薄姬本身姿色並不是特別出眾,再加上當時的強悍皇後呂雉,這讓薄姬自入宮以來就沒有得到過劉邦的正視。
漢高祖四年間,劉邦帶著自己的寵妃管姬和趙姬一同來到了河南成皋靈台。而薄姬年少時與此二人為閨中好友,並且相約,將來如果誰富貴了,不要忘記彼此的友情。因為這兩個女人在這段時間內得到了劉邦的歡心,便得意忘形,在閑聊時又想起了與薄姬所訂下的誓言,兩人感覺薄姬非常的可笑愚蠢,對她都是嗤之以鼻。劉邦在旁邊也聽到了一些消息,但是卻糊裏糊塗,又看見這兩位嬪妃笑得花枝招展,於是便將她倆叫到自己的麵前,詢問緣由。管姬和趙姬隻好將自己和薄姬之間的約定仔仔細細地說給劉邦聽。劉邦聽後,頓時對她們心生厭惡,卻對她們口中的薄姬充滿了同情,而薄姬也算是因禍得福,因為自己交友不慎,而引來劉邦對自己的注意,並得到了寵幸的機會。
就在劉邦寵幸薄姬的頭天晚上,薄姬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夢裏有一條龍,一直盤踞在自己的身上。薄姬正在對自己的這個夢驚詫不已,卻又忽然聽到宮人說自己今天晚上要侍寢的消息,於是薄姬也就把自己的這個夢講給了劉邦聽。劉邦聽後,非常高興,把這件事情看作是天定的緣分,他對薄姬說:“這個夢預示著你將要富貴呀!”
劉邦雖然是這麼說,但是薄姬平凡的容貌並沒有吸引到他,一夜的寵幸也隻是因為對她的同情和可憐,所以經過這一夜之後,薄姬的生活看似已經回到了原點,但是值得慶幸的是,一夜之間,薄姬竟然懷上了劉邦的孩子,從此之後,薄姬在深宮之中就帶著兒子孤苦的生活。
劉恒八歲那年,漢朝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去世,而長期受到壓製的呂後進行了她瘋狂的報複,特別是對於劉邦生前的寵妃戚夫人,呂後對她實行了“人彘”的懲罰。但是呂後卻對薄姬網開一麵,並沒有多加為難,這不僅是因為薄姬和她自己一樣都不受劉邦的寵愛,而且也是因為薄姬進漢宮的數年間都保持著低調的生活,處事小心謹慎,沒有參與到後宮的爭鬥中,正是因為這樣,才躲過了呂後的摧殘。呂後還將她們母子倆送往劉恒的封地,史稱代王,而薄姬則是成了代王的太後,地位僅次於呂後。
劉恒當時隻有八歲,薄姬也就成了代國真正意義上的主宰者,一時之間,榮盛至極,這讓過慣平凡生活的薄姬有點不習慣,於是她還是按照從前的習慣生活,劉恒就是她的全部,對他盡心盡力的教導和愛護,閑暇時,看看代國的大好風光,日子過得逍遙自在。
代國母子倆的日子悠閑自在,而漢宮卻已經處在了水深火熱之中。
原來,在劉邦死後,呂雉對於威脅自己權勢的人進行了一次“大清查”,而最後,劉邦的兒子隻剩下了代王劉恒和淮南王劉長。而在立新王方麵,為了防止外戚專權,隻能慎重選擇,淮南王劉長的外戚不少,並且淮南王平時的作風也都為世人所不齒的,經過一番思量,大臣們最終將目光鎖定在了代王劉恒的身上,代王劉恒的母親薄姬家族單薄,而他們母子倆一向以克己謹慎聞名於世。兩相比較之下,心中也便有了主意。
在代國生活得安逸舒服的劉恒,卻怎麼也不會想到,整個漢朝的天下將交予他的手上。公元前180年,這時劉恒已經24歲,漢宮派遣使者來到代國,告知了他來此的目的,劉恒聽後,幾乎懷疑自己的耳朵,對於他現在的生活,他已經非常滿意,卻沒想到這種天大的好事會落到他的頭上。經過和他臣屬的一番討論,都感覺這是一個很大的陰謀。
他的母親薄姬卻對此感到理所當然。而且薄姬深信卜筮之術,為了以防萬一,薄姬便讓劉恒用占卜星象的方式來決定。占卜的結果便是上上大吉。這讓劉恒的心放輕鬆了一些,隨即便讓自己的舅父薄昭跟著使者去漢宮打探情況,直到舅父給劉邦帶來肯定的答複,他才輕裝騎馬前往都城長安。
雖然劉恒的心沒有先前那麼恐慌,但是到了長安城五十裏開外的時候,他又派自己的屬下進宮打聽虛實,真正確信無疑後,劉恒才放下心來去渭橋與出城迎接的大臣們相會。就這樣,劉恒不費吹灰之力,在大臣們的簇擁下,坐上了君王的寶座,成為大漢朝的第五代帝王,亦是被人們稱頌的千古明君。
劉恒登基後,史稱漢文帝,尊稱薄姬為皇太後。
漢文帝不僅是一個賢明的君主,他還是一個孝子,在我國影響深遠的二十四孝故事中,漢文帝劉恒僅次於舜帝排在第二位。據說,薄太後曾經生過一場重病,一病就是三年,而文帝則三年如一日地守護在自己母親的身旁,藥品也是經過他的親自嚐試,才會端給自己的母親喝,這也是一代帝王的佳話傳奇,漢文帝在位的二十三年中,對自己母親的孝心從未改變過。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因病辭世,讓薄太後麵臨著“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痛,而漢文帝病重的時候,還不忘叮囑自己的妻兒對自己的母親要盡孝心。為此還把自己的陵墓安排在了一個“頂妻背母”的位置,仿佛劉恒一直背著自己母親一樣。兩年之後,薄姬也去世,她的兒媳竇漪房按照自己丈夫劉恒的囑托將自己的婆婆葬在了那個位置。
在很多人的眼中,呂後就是一個心狠手辣的女人,但是對於薄姬而言,呂雉便是她的恩人。因此景帝並沒有將自己祖母的遺體與劉邦合葬,因為景帝知道在薄姬的眼中,劉邦的妻子始終就是呂雉一人,她死後的陵墓就如同她生前一樣,默默地守護著自己的兒子和丈夫。
時間飛逝,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駐留的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留下了自己的印記,薄姬的人生雖然平淡無奇,偉人的悲壯豪情不可能在她的身上得到體現,但是她卻生下了漢朝最有聲望的君王,漢朝的興旺與她對兒子的辛勤教導和培養是密不可分的。
漢惠帝孝惠皇後張嫣
張嫣10歲時以處子之身進入後宮,馬上就被呂後封為皇後,母儀天下。但是,她在宮中生活了27年,卻始終沒有得到漢惠帝的青睞,也沒有享受到正常的男女之間的歡愛,是曆史上最特別的皇後。這27年來,她在宮中孤獨地生活著,委屈地守身如玉,36歲那年幽怨地離開人世,仍然是處子之身。
孝惠皇後張嫣是漢高祖劉邦和呂後的外孫女,也是漢惠帝的親姐姐魯元公主和駙馬宣平侯張敖的大女兒。張嫣之所以會成為自己舅舅漢惠帝的妻子,就是因為呂後權勢滔天,想讓呂家人掌握大權,而利用張嫣則是為了更好地控製漢惠帝。她之所以嫁給母舅、漢朝的第二位皇帝惠帝,完全是宮廷權力爭鬥的產物,說白了是外祖母呂後為了控製惠帝、提高魯元公主的地位而一手操辦的。
張嫣,作為漢惠帝劉盈有名無實的妻子,也是漢惠帝的外甥女和名義上的妻子,她也是曆史上第一位經過大婚冊立後經由正宮門迎進來的皇後。自從她9歲嫁給自己舅舅的那天起,就已經注定了她以後那高貴而淒慘的宮廷生活。
漢高祖在位時,呂後的權利已經被壓製到極限,等到漢高祖辭世後,呂後玩弄權術的野心得到了空前的膨脹,幾乎達到了人性扭曲的狀態。高祖劉邦駕崩後,長期受到壓抑,人性已經完全扭曲的呂後肆無忌憚,大肆弄權。她的兒子劉盈如願以償地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成了大漢朝第二位君王國君,史稱漢惠帝。但是,漢惠帝並沒有漢高祖的英雄魄力,遇事優柔寡斷,猶豫不決,所有的朝政大事都由他的母親呂後處理,在他的一生中,其皇帝之位如同虛設,他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傀儡。一切軍國大事都由太後決定不說,就連自己的婚姻大事也由不得自己做主,甚至自己的個人私事也被母後一手代辦。當年漢高祖劉邦去世之後,他的寵妃戚夫人就被呂後殘害為“人彘”,甚至還強迫年幼的漢惠帝“觀賞”,這件事情給漢惠帝心理留下了極大的陰影,讓他的內心無比痛苦,精神上更是受到了極大的刺激,從此,一蹶不振,整日借酒澆愁,朝政也荒廢下去,隻要是呂後的要求和吩咐,他都會毫不猶豫地答應,不敢有絲毫異議。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呂後促就了他和自己外甥女張嫣的婚姻關係。
早在做太子期間,惠帝身邊就已擁有眾多的嬪妃,但是登基後禮法上他還沒有正式的妻子--皇後,屬於鰥夫之列。工於心計的呂後對於這件事自然不放心惠帝獨行,也不願意讓外人插手。她考慮來考慮去,最終卻選中了自己的親外孫女、魯元公主的女兒張嫣為漢朝的第二位皇後。當時的漢惠帝劉盈隻有19歲,而皇後張嫣則隻是年僅10歲!在我們今天看來,這就是一場亂倫的鬧劇,舅舅怎麼可以娶自己的外甥女為妻呢?他們是長輩和晚輩的關係,有著很近的血緣關係,無論如何也不能結為夫妻的。但是,在那時的禮法中舅舅和外甥女的關係並沒有寫在五倫之內,並且這種禮法並不是漢代才有的,舅舅娶外甥女的事例古已有之,晉文公就曾娶過姐夫秦穆公的女兒懷贏為妻,但是,後人之所以將晉文公娶懷贏稱之為“逆倫”,其主要原因在於懷贏曾經是晉文公的侄媳婦,並而不是因為他們之間的血緣關係。並且,事實上,懷贏也並不是晉文公的親姐姐嫡姐秦穆公夫人所生的,所以,這樣看來,這兩個人之間就不存在血緣關係一說了。
公元前192年,魯元公主的女兒張嫣在經過一係列諸如的問名、納彩等煩瑣程序之後,在呂後的操持下,與漢惠帝舉行了大婚儀式,正式被冊封為皇後,時年僅10歲。張嫣,長相比較嬌小柔美,她的身家背景更是尊貴無比。出身高貴的她一進皇宮就被封為皇後,享盡了榮華富貴,同時,又過著非常淒苦的生活。不過,漢惠帝和張嫣雖然經過大婚正式成為夫妻,但是因為張嫣的年齡太小,並沒有行所謂的夫妻之禮,而漢惠帝劉盈則是對此慶幸不已。因為從他的內心來說,對於這場鬧劇,他是不願接受的,而這個恰到好處的理由正是給了他喘息的空間,不用再麵對自己母親的逼迫。漢惠帝劉盈是一個飽受呂後精神折磨的皇帝,對朝中大事無興趣,再加上舅舅和外甥女這樣的夫妻組合,讓他感到非常的不適,所以,他寧願天天和自己的妃子、宮女甚至是男寵在一起尋歡作樂,也不願願褻瀆他的小外甥女。在他們結婚三年後,漢惠帝在身體上和精神上的雙重折磨下,便帶著一生的鬱悶和壓抑離開了世界,年僅13歲的張嫣便成了有名無實的皇太後,遠離朝政,孤獨地活著。這種轉變對於還年幼的張嫣來說,並沒有什麼不適應,隻是皇太後的稱呼還是讓她有點不習慣。可是當她長大成人後,知道了所謂的男女之情的時候,懂得了呂後讓她進宮的意義所在了,但她的身邊早已沒有了漢惠帝。
漢惠帝在世時,呂後就知道他不願意寵幸張嫣,如今他已經去了,就更沒有了機會。她考慮到如果張嫣沒有自己的孩子,將來在後宮將難以站穩腳跟,這時,後宮的一位美人則是剛有身孕,真是天賜良機啊!於是呂後便又對外宣稱漢惠帝生前已經寵幸過皇後張嫣,而後又讓張嫣在人前假裝懷孕,等過十月之後,便派人將那位美人的孩子抱來,由張嫣撫養,而那位美人則被呂後賜死,這位剛出生不久的孩子被立為太子。呂後認為自己的計劃是天衣無縫,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隻是不願意將她的陰謀當麵揭穿罷了。
過了不久,呂後帶著自己的權勢也離開人世,在周勃等一班朝中大臣的共同商討謀劃下下,平息了呂氏一族對皇權的威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整頓之後,漢文帝即位,封自己的母妃薄姬為皇太後,張嫣的太後生涯也就此結束。她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被革去太後之位的,其實對於張嫣來說皇後或者是太後隻是一個名義上的稱呼而已,一生之中她並沒有抓住一點的實權,像個布偶一樣被呂後擺布,成了呂後鞏固自己權勢的犧牲品。
公元前163年,這位年輕的太後在宮中默默地死去,年僅36歲,她曾經是無比風光地經過正宮門被迎進宮的皇後,也是一個孩子的“娘親”,但是自始至終她還是初入宮時那個冰清玉潔的小女孩張嫣,她的一生擁有的隻是中國古代史上不可複製的淒美。在她死後,沒有皇太後應有的葬禮,沒有那墓誌碑文,甚至連一個最起碼的封號都沒有,隻是被人習慣性地稱為孝惠皇後,就連她的墳墓都是簡簡單單的,但雖然簡陋卻隻屬於她,她的一生就像這個墳墓一樣,外在看起來淒淒慘慘,但卻也有著別人所向往的簡簡單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