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特洛夫斯基是19世紀俄國著名劇作家,一生共寫劇本近50部。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偉大成就,是他幼年乃至一生勤奮學習的結果。他在4歲時就喜歡看姐姐們做功課,有時拿來她們的課本,鬧著教他讀書。姐姐們不教他,他就在旁邊聽她們怎麼讀,自己再拿來姐姐的書照著讀。他自小就聰明,還沒上學就認識了字母,學會了拚音,並天天對著書讀個不停。
6歲的時候,小奧斯特洛夫斯基上學了。他如饑似渴地學習,課內的知識滿足不了,他就學習課外讀物,從不放棄一次能讀書學習的機會。
有一次,小奧斯特洛夫斯基正在屋內學習,媽媽喊他了:“寶貝,你去買點鹹魚來吧。”他答應著走了。
鹹魚店就在離家不遠的地方,媽媽以為他很快就能買回來。可是,很長時間過去了,還不見他的蹤影。媽媽有些著急了,怕萬一出什麼意外,就自言自語著“這孩子跑到哪兒去了”,出門去找他。走不多遠,她看見小奧斯特洛夫斯基一手拎著魚,一手拿著什麼讀著,站在鹹魚店邊上一動不動。走近一看,原來兒子讀的是包鹹魚的舊報紙,讀得入了迷,連腳步都忘了邁動了!
天才的劇作家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複興時期,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和天才的劇作家。他一生共創作了37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詩及其他詩歌。他享有“時代靈魂”的美譽,作品也被公認為是不可超越的英語精品典範。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作家,能像莎士比亞那樣在世界上有如此廣泛的影響。
莎士比亞1564年出生在英國斯特拉福鎮,因家境衰落,剛滿16歲的他就離開家自謀生路了。為了生存,他四處奔波,後來,在倫敦遇到同鄉菲爾德,一個印刷廠老板。菲爾德幫助莎士比亞找了一份劇團的工作,開始隻是在劇院打雜,不久,老板看他聰明伶俐,又上過幾年學,就讓他做提詞員的副手。經過不斷鍛煉,莎士比亞開始擔當一些重要的角色。業餘時間,他就為劇團改編劇本,創作小節目,還親自擔任導演。
1590年,莎士比亞的曆史劇《亨利六世》問世,成為他戲劇創作的開始,在短短的10年期間,他就得到了倫敦戲劇界的公認。莎士比亞早期與中期以曆史劇、喜劇、傳奇劇為創作方向,而真正達到戲劇創作高峰的則是他的悲劇作品。
莎士比亞一共創作了10部悲劇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合稱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而《哈姆萊特》又是四大悲劇中的代表作,在思想和藝術方麵,都體現了莎士比亞戲劇的最高成就。
《哈姆萊特》取材於一個古老的丹麥曆史傳說,由於莎士比亞為這個古老的故事注入了新的生命,才使這個古老的題材獲得了永恒的價值,它一問世,就受到了大家的歡迎。1948年,英國著名演員勞倫斯·奧立佛把它改編成了電影,榮獲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而《哈姆萊特》的扮演者勞倫斯·奧立佛,也因此登上了影帝寶座。《哈姆萊特》改編的成功,不僅將榮譽帶給了演員,也為作家增添了光彩。如今這部經典的悲劇作品,已被翻譯成70多種文字,在不同的國家出版,可見它的影響力之大。著名作家別林斯基稱它為莎士比亞“燦爛王冠上的一顆明珠”,這一點也不為過,它堪稱是歐洲文藝複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頂峰之作。莎士比亞的戲劇創作之魂,也不再是屬於一個國家,而是屬於全世界,後人也將會永遠記住悲劇之父——莎士比亞。
諷刺幽默大師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是文學史上著名的諷刺幽默大師,1835年生於美國密蘇裏州的佛羅裏達鎮。他12歲獨自出外謀生,不平凡的經曆,為他以後的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馬克·吐溫一生寫了很多作品,但我們最熟悉的,應該是《競選州長》和《百萬英鎊》。
《百萬英鎊》這部小說,描寫的是一位一貧如洗的青年,突然得到了一張百萬英鎊的大鈔。從此,他的生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小吃店老板、裁縫店老板等許多人都極力巴結、奉承他。後來那張鈔票又不見了,這樣,那些拜金狂們又呈現出另一副嘴臉。馬克·吐溫在小說中,將這種醜惡現象刻畫得入木三分,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這些唯利是圖者的本來麵目。
馬克·吐溫的創作,包含著智慧和正義,他將幽默與諷刺結合起來,辛辣地嘲諷生活中的種種醜惡現象。他的正直與勇敢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挑戰命運的強者海倫·凱勒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評價海倫·凱勒,說她是19世紀可以和拿破侖相提並論的偉人。拿破侖想用武力征服世界,卻沒有成功,而身受三重苦難(盲、聾、啞)的海倫,卻用頑強拚搏的精神和一顆美好的心靈,贏得了世人的尊敬。
1800年,海倫生於美國,在她出生剛9個月時,一場災難降臨到她的頭上。她染上了嚴重的猩紅熱病毒,後來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卻喪失了視力、聽力和語言能力。幸虧她的家庭比較富有,從7歲開始,父母就專門為她請了一位家庭教師,教她用“指話法”點字、發聲。
這位名叫莎利文的家庭教師,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她傾注了全部心血,用博大無私的愛叩開了海倫的心扉,讓海倫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大學文憑。長大以後,海倫與莎利文一起,為盲聾、啞人的教育和福利事業奮鬥了一生。
疾病帶給海倫的三重災難,導致她整個身體感覺非常靈敏,她能根據氣味知道自己所處街道上的位置,區別出白天和黑夜。也正是她敏銳、特殊的感覺,還幫助警察抓住了一個少女拐騙案中的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