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納尼亞傳奇(1 / 3)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神秘奇幻的王國,在這個王國裏有巨人、馬人、巨龍、樹精、地精和人魚,有善良的羊怪和小矮人,還有偉大的獅王阿斯蘭。這個王國便是美麗的“納尼亞王國”。

有一部關於“納尼亞王國”的傳世之作,它便是《納尼亞傳奇》。在《納尼亞傳奇》中,小主人公們或憑借一枚魔法戒指,或通過一扇衣櫃大門,或其他各種奇妙方法,就可以進入魔幻世界納尼亞王國。他們通過英勇的冒險,與魔鬼妖婆鬥勇來拯救納尼亞的人們。

《納尼亞傳奇》一共包括七本係列魔幻故事:《魔法師的外甥》、《獅子、女巫和魔衣櫃》、《能言馬與男孩》、《凱斯賓王子》、《黎明踏浪號》、《銀椅》和《最後一戰》。

每一本書都會帶給讀者一個令人難忘的新納尼亞人物,比如圖姆納斯先生、老鼠將軍雷佩契普、小矮人特魯普金,以及從我們這個世界裏去的人物,如誠實的迪格雷、俠義的沙斯塔,大膽的吉爾·波爾,還有變成了龍的討厭的尤斯塔斯。

“偉大的獅王阿斯蘭”在每部作品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魔法師的外甥》裏,它使納尼亞王國誕生;在《獅子、女巫和魔衣櫃》裏,它戰勝了邪惡的白妖婆;在《最後一戰》裏,阿斯蘭給納尼亞的故事畫上句號,帶領它忠實的朋友們去了一個新世界。

天才想象的故事、奇特曲折的表現手法與對真善美的熱愛相互呼應,本書獨創了全新的少兒驚險魔幻小說方式,並用新的思維玩著智能和幽默的遊戲。

美國《圖書評論》說,小孩子看到奇怪又生動的人物和故事;大孩子從冒險經曆中破譯傳奇和神話的一切秘密;即便是成人,也會被它的語言、細節和意味深深打動。

《納尼亞傳奇》出版後,很快就受到人們的喜愛,它幾乎成了英美世界裏家喻戶曉的兒童讀物,至少已被翻譯成30多種外國文字。更加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其中的故事被搬上了電影和電視屏幕,有的還被改編成了兒童劇和兒童芭蕾舞劇,並且長演不衰。

作者劉易斯出生於英國貝爾法斯特的一個律師之家。他有著一個非常幸福的童年,但是在他9歲時母親不幸去世了,隨後他就被送往英格蘭一所非常嚴格的寄宿學校,從此逐漸遠離了父親。

劉易斯家裏擁有極其豐富的藏書,幼年時代的他就沉迷於《格列佛遊記》、麥克唐納、內斯比特的作品以及北歐的神話和傳統。

對於年幼的劉易斯來說,書裏的世界顯得比外麵的世界更加真實、更加具有吸引力。尤其是在失去慈愛的母親後,他便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中尋求精神上的安慰。這一獨特的經曆幾乎決定了他此後一生的方向。

這個天才的作家有著極為聰明的頭腦和極為敏銳的觀察力,但卻不喜歡世俗的交際生活。在朋友托爾金的影響下他成為基督徒,信奉基督教人道主義,主張傳統思想和生活方式,反對世俗的現代主義,成為內向的詩人氣質的學者。

《納尼亞傳奇》這部作品的誕生與《魔戒》的作者托爾金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在20世紀30年代,劉易斯常和托爾金在牛津大學附近的小酒館裏聊天,分享著彼此稀奇古怪的想法,並相約寫一部奇幻史詩。

不久,這個約定成為了現實,兩部關於信仰與想象的作品《納尼亞傳奇》和《魔戒》出現了。這家酒館也很快成為了無數讀者心中的聖地,他們總是以一種崇拜的心情來光顧此地。

《納尼亞傳奇》的故事在1988—1990年三年間曾被英國BBC電視公司改編成電視電影,作品在英美世界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兒童讀物,也被一些批評家、出版商和教育界人士公認為20世紀最佳兒童圖書之一。這部書至少已被翻譯成30多種外國文字。

([英]CS劉易斯)

時代廣場的蟋蟀

很久以前,美國時代廣場的地鐵站有一隻蟋蟀,它的名字叫柴斯特。這不是一隻普通的蟋蟀,這可是鼎鼎大名的天才音樂家。有點難以相信吧,蟋蟀也會是音樂家?但是,事實確實如此。

成功總是要經曆一些曲折的,蟋蟀音樂家的成名也不會例外。這隻具有超高音樂天賦的蟋蟀音樂家暫時還處於迷茫狀態之中,麵對未來它不知何去何從。

當它拖著僅有的幾件行李來到大都市裏時,在那陰暗潮濕的地鐵站,一個叫馬裏奧的小男孩子發現了這隻蟋蟀,並且決心給它一個溫暖的家。

馬裏奧是一個窮人家的孩子,他的父母住在地鐵站口,並在那裏開了一個小小的報攤,從早幹到晚,全靠賣報紙雜誌勉強度日。每到周末,馬裏奧就要來幫著看報攤,一直到深夜。

馬裏奧的媽媽非常不喜歡小昆蟲,她總是擔心蟋蟀會在小報攤裏搗亂,從而影響了自家的生意。但是倔強的孩子強烈地要求父母收留這隻可憐的蟋蟀,最後善良的父親答應了孩子的請求。馬裏奧開心極了,從此他和這隻小蟋蟀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在這裏,柴斯特遇到了兩個可愛的朋友——塔克老鼠和哈裏貓。於是,柴斯特常常和塔克、哈裏在夜裏聚會,有時候它們也悄悄地在報攤裏舉行宴會。

開宴會自然要有音樂相伴了,柴斯特跟著收音機學習演奏人類的音樂時,顯露出了自己超人的音樂才華。三個好朋友完全沉迷於音樂的世界裏,以至於大家一不留神就闖下了大禍——它們引起了一場小小的火災,這讓馬裏奧一家損失慘重。

當馬裏奧的媽媽知道是由於柴斯特的失誤而造成火災時,她怒氣衝衝地要趕走這隻調皮的蟋蟀。柴斯特突然奏響了一曲意大利民歌,這正是媽媽最愛聽的《重歸蘇蓮托》。

媽媽之所以愛聽這首民歌可是有點來曆的。原來,爸爸媽媽來美國之前,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爸爸常常在月夜來到媽媽的窗下,用一把舊吉他彈唱這支民歌。

當蟋蟀演奏的時候,媽媽又陶醉在當年的情景之中:夜,靜悄悄,一輪明月照耀著天鵝絨一樣的那不勒斯海港,爸爸給她唱著情歌。她想起那些消逝了的歲月,熱淚盈眶,情不自禁,柔聲地哼起了歌詞。馬裏奧全家被深深地感動了,在美妙的音樂中,他們相信生活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充滿希望!

一時間,人們都知道了在這個大都市裏原來還有一隻蟋蟀音樂家,各大媒體競相報道這一新聞。每天都有人來小報攤聽蟋蟀的個人音樂會,柴斯特傾盡全力,用它那動人的歌聲征服了所有的觀眾。報攤的生意也因此而日益興隆了起來。

然而,柴斯特也有著自己的煩惱。它好懷念自己的故鄉,好懷念那段在自然的懷抱裏自由自在地歌唱的時光。

於是,它決定回到自己寧靜的故鄉。臨走前,它打算為這裏的人們舉行最後一場音樂會。當然,這個想法隻有它的好朋友塔克和哈裏知道。演出的時候,地鐵站擠滿了來來往往的男男女女,他們都被柴斯特那美妙的音樂所吸引。

人實在太多了,警察不得不用繩子把通道圍了起來。正在這個時候,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

“交通停頓了。公共汽車、小汽車、步行的男男女女,一切都停下來了。最奇怪的是:誰也沒有意見。就這一次,在紐約最繁忙的心髒地帶,人人心滿意足,不向前移動,幾乎連呼吸都停住了。在歌聲飄蕩縈回的那幾分鍾裏,時代廣場像黃昏時候的草地一樣安靜。陽光流進來,照在人們身上。微風吹拂著他們,仿佛吹拂著深深的茂密的草叢。”

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童話,作家成功地將蟋蟀在動物世界裏的童話生活和馬裏奧的現實聯係了起來,他用音樂將其融為一體,充滿了想象力,既非常的好玩,又富有現實意義,讓我們在欣賞童話的同時也能體味到人世的辛酸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