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那些共性的東西(2 / 2)

此後就是為我們所最為熟知的曆史。

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這九個國家先後崛起,奪得了海上的控製權力並成為了世界的霸主。時至今日這一輪全球大競技已經持續了半個世紀,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一場殘酷的競技有著消止的勢頭,相反,我們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進來,雄心勃勃地想在這場世紀盛宴之中搶到自己的位子。未來一千年將會是誰的世紀?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國家關係的相互製衡構成了新一輪的競爭格局,雖然此前的霸主在這場長達五百年的競技之中絕大多數都已經沉寂下來,但世界的目光仍然集中於此——那輝煌的時代又何曾遠去?探尋其曆史的發展軌跡,總結其經驗教訓,就成為了當下許多國家所關注的事情。

有一個結論始終匡定著我們的認知,西方列強的迅速崛起,源自於其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以及與科學技術構築為一體並彼此製約關聯的宗教人文思想及社會製度。正是在這一觀念的主導之下,卷入這場世紀大競技的諸多國家主動或被動地接受一種全新的社會遊戲規則——這一過程所帶來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對於這一認識我們一時難以定論,因為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沒有解決:

我們所提到的那一切——科學、技術及保證這些思想係統和“軟件”得以良性運行的社會機製——究竟是這一場世紀大競技的結果,還是原因?

結果還是原因,這看起來似乎並不重要,但卻有可能會讓我們依循著我們的思路慣性走入思想的迷境,這一點正是急於行動者所忽略的。

那麼,結果或是原因,這二者對我們來說,又存在著何種區別呢?

如果說,技術及其技術思想所依賴於運行的社會思想體係,不過是這場大競技的結果的話,那麼這一解釋就足以讓我們明白如葡萄牙、西班牙及荷蘭等國那曇花一現的海洋文明,同樣也能夠解釋法國的消沉態度及日不落帝國的最終衰落。反之,如果說這一切僅僅是最終結果的契因的話,那麼,我們同樣麵臨著上述的問題:這一契因又是何以形成的?

我們終將直麵這一問題——無可回避!

正如你的曆史無法設計。

你也無法模仿別人的未來。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