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皇後賢明有才,但是非常嫉妒,所以楊堅對她是又愛又怕。有一次,楊堅在後宮邂逅了一位美麗的宮女,多年的壓抑使這位皇帝當場就臨幸了她。獨孤皇後醋意大發,趁著楊堅上朝的時候,派人把這位宮女給活活打死了。楊堅知道後氣得一個人騎馬出城狂奔到了山裏,他對追來的大臣們無比悲憤的說道:“我貴為天子,竟然連點自由都沒有!”
楊堅應該慶幸自己僅僅是沒有自由,明朝的憲宗皇帝朱見深的遭遇比他慘多了。成化十一年,朱見深在太監張敏為他梳頭時,見鏡中映出了白發,便歎了口氣說:“我都老了,卻連個兒子都沒有。”
朱見深沒有兒子,不是他患有不孕不育的疑難雜症,而是他寵愛的萬貴妃不能生育。萬貴妃為了不讓其他後妃懷孕生子而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暗中給懷孕的妃子下了墮胎藥,甚至有好幾位都因藥性太猛暴病而亡。後來在太監的幫助下,一位妃子偷偷的生下了兒子,這才沒使憲宗落入斷子絕孫的境地。
“一勞永逸”這句話是有的,“一勞永逸”的事情卻極少。這句話用在爭寵的後妃們身上是再合適不過了。爭奪帝王感情的攻防戰是長期的,也是非常慘烈的,那裏雖然沒有刀光劍影,但卻暗箭難防;雖然不是硝煙彌漫,但卻陰雲密布。也許有人會說,獲得專寵的最好辦法不是搞陰謀詭計,而是用自己的“心靈美”永遠的征服帝王們的心。這樣的例子並非沒有,隻是少的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畢竟一個巴掌拍不響,要想使用“心靈美”這種時髦的武器,那帝王們得懂得欣賞才行,不然那位妃子就隻能體會到“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感覺。至於那些善於發現心靈美的帝王們到底能有幾個,我想大家心理應該都有數了吧。
宮廷是暴君的巢穴,淫蕩的發源地,罪惡的溫床。當柔情似水的少女們做著鯉魚跳龍門的美夢來到皇宮的時候,就注定要變的鐵石心腸,冷酷無情。勝利者可以戰戰兢兢的風光幾年,而更多的失敗者隻能在“寥落古行官,宮花寂寞紅”的淒涼環境中無人問津,自生自滅。這是怎樣的一種白頭之歎啊!不管怎麼說,在後妃們拿自己寶貴青春時光作為賭注的爭鬥中,我們很難期望她們能夠得到喜劇收場的結局了。
本文史料來源於《戰國策》、《史記》、《隋書》和《明史》。
《戰國策》楚策:魏王遺楚王美人,楚王說之。夫人鄭袖知王之說新人也,甚愛新人:衣服玩好,擇其所喜而為之;宮室臥具,擇其所善而為之。愛之甚於王。王曰:“婦此孝子之所以事親,忠臣之所以事君也!”鄭袖知王以己為不妒也,因謂新人曰:“王愛子美矣。雖然,惡子之鼻。子為見王,則必揜子鼻。”新人見王,因揜其鼻。王謂鄭袖曰:“夫新人見寡人,則揜其鼻,何也?”鄭袖曰:“妾知也。”王曰:“雖惡必言之。”鄭袖曰:“其似惡聞君王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之,無使逆命。
《史記》呂後本紀:太後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使人請太後曰:“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後子,終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故有病也。
《隋書》後妃列傳:後頗仁愛,然性尤妒忌,後宮莫敢進禦。尉遲迥女孫有美色,先在宮中。上於仁壽宮見而悅之,因此得幸。後伺上聽朝,陰殺之。上由是大怒,單騎從苑中而出,不由徑路,入山穀間二十餘裏。高熲、楊素等追及上,扣馬苦諫。上太息曰:“吾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熲曰:“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上意少解,駐馬良久,中夜方始還宮。
《明史》後妃列傳:恭肅貴妃萬氏,諸城人。機警,善迎帝意,遂讒廢皇後吳氏,六宮希得進禦。帝每遊幸,妃戎服前驅。成化二年正月生皇第一子,帝大喜,遣中使祀諸山川,遂封貴妃。皇子未期薨,妃亦自是不複娠矣。
帝自悼恭太子薨後,久無嗣,中外皆以為憂。成化十一年,帝召張敏櫛發,照鏡歎曰:“老將至而無子。”
妃益驕。中官用事者,一忤意,立見斥逐。掖廷禦幸有身,飲藥傷墜者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