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類相從齧其石壁。文若雕鏤廁以金沙。作為此像今猶現在。
大 窣堵波石陛南麵有畫佛像。高一丈六尺。自胸已上分現兩身。從胸已下合為一體。聞諸先誌曰:初有貧士傭力自濟。得一金錢願造佛像。至窣堵波所謂畫工曰:我今欲圖如來妙相。有一金錢酬功尚少。宿心憂負迫於貧乏。時彼畫工鑒其至誠。無雲價直許為成功。複有一人事同前跡。持一金錢求畫佛像。畫工是時受二人錢求妙丹青共畫一像。二人同日俱來禮敬。畫工乃同指一像示彼二人。而謂之曰:此是汝所作之佛像也。二人相視若有所懷。畫工心知其疑也。謂二人曰:何思慮之久乎。凡所受物毫厘不虧。斯言不謬像必神變。言聲未靜像現靈異。分身交影光相照著。二人悅服心信歡喜。。
大窣堵波西南百餘步有白石佛像。高一丈八尺。北麵而立。多有靈相數放光明。時有人見像出夜行旋繞大窣堵波。
近有群賊欲入行盜。像出迎賊賊黨怖退。像歸本處住立如故。群盜因此改過自新。遊行邑裏具告遠近。大窣堵波左右小窣堵波魚鱗百數。佛像莊嚴務窮工思。殊香異音時有聞聽。靈仙聖賢或見旋繞。此窣堵波者。如來懸記。七燒七立佛法方盡。先賢記曰:成壞已三。初至此國適遭大火。當見營構尚未成功。
大窣堵波西有故伽藍。迦膩色迦王之所建也。重閣累榭層台洞戶。旌召高僧式昭景福。雖則圯毀尚曰:奇工。僧徒減少並學小乘。自建伽藍異人間出。諸作論師用證聖果。清風尚扇至德無泯。第三重閣有波栗濕縛(唐言脅)尊者室久已傾頓尚立旌表。初尊者之為梵誌師也。年垂八十舍家染衣。
城中少年更誚之曰:愚夫朽老一何淺智。夫出家者有二業焉。
一則習定。二乃誦經。而今衰耄無所進取。濫跡清流徒知飽食。時脅尊者聞諸譏議。因謝時人而自誓曰:我若不通三藏理不斷三界欲。得六神通具八解脫。終不以脅而至於席。自爾之後唯日不足。經行宴坐住立思惟。晝則研習理教。夜乃靜慮凝神。綿曆三歲學通三藏。斷三界欲得三明智。明人敬仰。因號脅尊者焉。
脅尊者室東有故房。世親菩薩於此製阿毘達磨俱舍論。
人而敬之封以記焉。
世親室南五十餘步第二重閣。末笯曷刺他(唐言如意)論師於此製毘婆沙論。論師以佛涅盤之後一千年中利見也。少好學有才辯。聲問遐被法俗歸心。時室羅伐悉底國毘訖羅摩阿迭多王(唐言超日)威風遠洽臣諸印度。日以五億金錢周給貧窶孤獨。主藏臣懼國用乏匱也。乃諷諫曰:大王威被殊俗澤及昆蟲請增五億金錢以賑四力匱乏。府庫既空更稅有土。
重斂不已怨聲載揚。則君上有周給之恩。臣下被不恭之責。
王曰:聚有餘給不足。非茍為身侈靡國用。遂加五億惠諸貧乏。其後畋遊逐豕失蹤。有尋知跡者。賞一億金錢。如意論師。一使人剃發。輒賜一億金錢。其國史臣依即書記。王恥見高心常怏怏。欲眾辱如意論師。乃招集異學德業高深者百人。而下令曰:欲收視聽遊諸真境。異道紛雜歸心靡措。今考優劣專精遵奉。洎乎集論。重下令曰:外道論師並英俊也。
沙門法眾宜善宗義。勝則崇敬佛法。負則誅戮僧徒。於是如意詰諸外道。九十九人已退飛矣。下席一人視之蔑如也。因而劇談論及火煙。王與外道鹹諠言曰:如意論師辭義有失。
夫先煙而後及火。此事理之常也。如意雖欲釋難無聽覽者。
恥見眾辱齰斷其舌。乃書誡告門人世親曰:黨援之眾無競大義。群迷之中無辯正論。言畢而死。居未久超日王失國。興王膺運表式英賢。世親菩薩欲雪前恥。來白王曰:大王以聖德君臨。為含識主命。先師如意學窮玄奧。前王宿憾眾挫高名。我承導誘欲複先怨。其王知如意哲人也。美世親雅操焉。乃召諸外道與如意論者。世親重述先旨。外道謝屈而退。
迦 膩色迦王伽藍東北行五十餘裏。渡大河。至布色羯邏伐底城。周十四五裏。居人殷盛閭閻洞連。城西門外有一天祠。天像威嚴靈異相繼。
城東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即過去四佛說法之處。先古聖賢自中印度。降神導物。斯地寔多。即伐蘇蜜呾羅(唐言世友。舊曰:和須蜜多訛也)論師於此製眾事分阿毘達磨論。
城北四五裏有故伽藍。庭宇荒涼僧徒寡少。然皆遵習小乘法教。即達磨呾邏多(唐言法救。舊曰:達磨多羅訛也)論師。於此製雜阿毘達磨論。
伽藍側有窣堵波。高數百尺。無憂王之所建也。雕木文石頗異人工。是釋迦佛昔為國王。修菩薩行。從眾生欲。惠施不倦。喪身若遺。於此國土千生為王。即斯勝地。千生舍眼。
舍眼東不遠有二石窣堵波。各高百餘尺。右則梵王所立。左乃天帝所建。以妙珍寶而瑩飾之。如來寂滅寶變為石。基雖傾陷尚曰:崇高。
梵釋窣堵波西北行五十餘裏有窣堵波。是釋迦如來。於此化鬼子母令不害人。故此國俗祭以求嗣。
化鬼子母北行五十餘裏有窣堵波。是商莫迦菩薩(舊曰:映摩菩薩訛也)恭行鞠養侍盲父母。於此采果遇王遊獵毒矢誤中。至誠感靈天帝傳藥。德動明聖尋即複穌。
商莫迦菩薩被害東南行二百餘裏至跋虜沙城。城北有窣堵波。是蘇達拏太子(唐言善牙)以父王大象施婆羅門。蒙譴被擯顧謝國人。既出廓門於此告別。其側伽藍五十餘。僧並小乘學也。昔伊濕伐邏(唐言自在)論師於此製阿毘達磨明燈論。
跋 虜沙城東門外有一伽藍。僧徒五十餘人。並大乘學也。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立。昔蘇達拏太子擯在彈多落迦山(舊曰:壇特山訛也)婆羅門乞其男女於此鬻賣。
跋虜沙城東北二十餘裏至彈多落迦山。嶺上有窣堵波。
無憂王所建。蘇達拏太子於此棲隱。其側不遠有窣堵波。太子於此以男女施婆羅門。婆羅門捶其男女流血染地。今諸草木猶帶絳色。岩間石室太子及妃習定之處。穀中林樹垂條若帷。並是太子昔所遊止。其側不遠有一石廬。即古仙人之所居也。
仙 廬西北行百餘裏。越一小山至大山。山南有伽藍。僧徒尟少。並學大乘。其側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昔獨角仙人所居之處。仙人為淫女誘亂退失神通。淫女乃駕其肩而還城邑。
跋虜沙城東北五十餘裏至崇山。山有青石大自在天婦像。毘摩天女也。聞諸土俗曰:此天像者自然有也。靈異既多祈禱亦眾。印度諸國求福請願。貴賤畢萃遠近鹹會。其有願見天神形者。至誠無貳。絕食七日。或有得見。求願多遂。山下有大自在天祠。塗灰外道式修祠祀。
毘摩天祠東南行百五十裏至烏鐸迦漢荼城。周二十餘裏。南臨信度河。居人富樂寶貨盈積。諸方珍異多集於此。
烏鐸迦漢荼城西北行二十餘裏至婆羅睹邏邑。是製聲明論波爾尼仙本生處也。遂古之初文字繁廣。時經劫壞世界空虛。長壽諸天降靈道俗。由是之故文籍生焉。自時厥後其源泛濫。梵王天帝作則隨時。異道諸仙各製文字。人相祖述競習所傳。學者虛功難用詳究。人壽百歲之時有波爾尼仙。生知博物湣時澆薄。欲削浮偽刪定繁猥。遊方問道遇自在天。
遂申述作之誌。自在天曰:盛矣哉。吾當佑汝。仙人受教而退。於是研精覃思采摭群言。作為字書備有千頌。頌三十二言矣。究極今古總括文言。封以進上。王甚珍異。下令國中普使傳習。有誦通利賞千金錢。所以師資傳授盛行當世。故此邑中諸婆羅門。碩學高才博物強識。
婆羅睹邏邑中有窣堵波。羅漢化波爾尼仙後進之處。如來去世垂五百年。有大阿羅漢。自迦濕彌羅國遊化至此。乃見梵誌捶訓稚童。時阿羅漢謂梵誌曰:何苦此兒。梵誌曰:令學聲明論業不時進。阿羅漢逌爾而笑。老梵誌曰:夫沙門者慈悲為情湣傷物類。仁今所笑願聞其說。阿羅漢曰:談不容易恐致深疑。汝頗嚐聞。波爾尼仙製聲明論垂訓於世乎。婆羅門曰:此邑之子。後進仰德像設猶在。阿羅漢曰:今汝此子即是彼仙。猶以強識翫習世典。唯談異論不究真理。神智唐捐流轉未息。尚乘餘善為汝愛子。然則世典文辭徒疲功績。
豈若如來聖教福智冥滋。曩者南海之濱有一枯樹。五百蝙蝠於中穴居。有諸商侶止此樹下。時屬風寒人皆饑凍。聚積樵蘇蘊火其下。煙焰漸熾枯樹遂然。時商侶有一賈客。夜分已後誦阿毘達磨藏。彼諸蝙蝠雖為火困。愛好法音忍而不去。
於此命終隨業受生。俱得人身舍家修學。乘聞法聲聰明利智。並證聖果。為世福田。近迦膩色迦王與脅尊者。招集五百賢聖。於迦濕彌羅國作毘婆沙論。斯並枯樹之中五百蝙蝠也。餘雖不肖是其一數。斯則優劣良異飛伏縣殊。仁今愛子可許出家。出家功德言不能述。時阿羅漢說此語已。示神通事。因忽不現。婆羅門深生敬異。歎善久之。具告鄰裏。遂放其子出家修學。因即回信崇重三寶。鄉人從化於今彌篤。
從烏鐸迦漢荼城北踰山涉川。行六百餘裏至烏仗那國。(唐言苑。昔輪王之苑囿也。舊雲烏場。或曰:烏茶皆訛北印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