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唐西域記.上》(5)(1 / 3)

卷四(十五國)

磔迦國至那仆底國

闍爛達羅國屈(居勿反)露多國

設多圖盧國波理夜呾羅國

秣菟羅國薩他泥濕伐羅國

窣祿勤那國秣底補羅國

婆囉吸摩補羅國瞿毘霜那國

堊醯掣呾羅國毘羅刪那國

劫比他國

磔迦國

周萬餘裏。東據毘播奢河。西臨信度河。國大都城周二十餘裏。宜粳稻多宿麥。出金銀□石銅鐵。時候暑熱土多風飆。風俗暴惡言辭鄙褻。衣服鮮白所謂憍奢耶衣朝霞衣等。

少信佛法多事天神。伽藍十所。天祠數百。此國已往多有福舍以贍貧匱。或施藥或施食。口腹之資行旅無累。

大城西南十四五裏至奢羯羅故城。垣堵雖壞基趾尚固。

周二十餘裏。其中更築小城。周六七裏。居人富饒。即此國之故都也。數百年前有王號摩醯邏矩羅(唐方大族)。

都治此城王諸印度。有才智性勇烈。鄰境諸國莫不臣伏。機務餘閑欲習佛法。令於僧中推一俊德。時諸僧徒莫敢應命。少欲無為不求聞達。博學高明有懼威嚴。是時王家舊僮染衣已久。辭論清雅言談贍敏。眾共推舉而以應命。王曰:我敬佛法遠訪名僧。眾推此隸與我談論。常謂僧中賢明肩比。以今知之夫何敬哉。於是宣令五印度國。繼是佛法並皆毀滅。僧徒斥逐無複孑遺。

摩揭陀國婆羅阿迭多王(唐曰:幼日)崇敬佛法愛育黎元。

以大族王淫刑虐政。自守疆場不恭職貢。時大族王治兵將討。幼日王知其聲問告諸臣曰:今聞寇至不忍鬥其兵也。幸諸僚庶赦而不罪。賜此微軀潛行草澤。言畢出宮依緣山野。

國中感恩慕從者數萬餘人。棲竄海島。大族王以兵付弟浮海往伐。幼日王守其阨險輕騎誘戰。金鼓一震奇兵四起。生擒大族反接引現。大族王自愧失道。以衣蒙麵。幼日王踞師子床群官周衛。乃命侍臣告大族曰:汝露其麵吾欲有辭。大族對曰:臣主易位怨敵相視。既非交好何用麵談。再三告示終不從命。於是宣令數其罪曰:三寶福田四生攸賴。茍任豺狼傾毀勝業。福不佑汝見擒於我。罪無可赦宜從刑辟。時幼日王母。博聞強識善達占相。聞殺大族也。疾告幼日王曰:我嚐聞大族奇姿多智欲一見之。幼日王命引大族至母宮中。幼日母曰:嗚呼大族。幸勿恥也。世間無常榮辱更事。吾猶汝母汝若吾子。宜去蒙衣一言麵對。大族曰:昔為敵國之君。

今為俘囚之虜。隳廢王業亡滅宗祀。上愧先靈下慚黎庶。誠恥麵目俯仰天地。不勝自喪故此蒙衣。王母曰:興廢隨時存亡有運。以心齊物則得喪俱忘。以物齊則毀譽更起。宜信業報與時推移。去蒙對語或存軀命。大族謝曰:茍以不才嗣鷹王業。刑政失道國祚亡滅。雖在縲絏之中。尚貪旦夕之命。

敢承大造麵謝厚恩。於是去蒙衣出其麵。王母曰:子其自愛當終爾壽。已而告幼日王曰:先典有訓宥過好生。今大族王積惡雖久餘福未盡。若殺此人。十二年中菜色相視。然有中興之氣。終非大國之王。當據北方有小國土。幼日王承慈母之命。湣失國之君。娉以稚女待以殊禮。總其遺兵更加衛從。未出海島。大族王弟還國自立。大族失位藏竄山野。北投迦濕彌羅國。迦濕彌羅王深加禮命。湣以失國封以土邑。

歲月既淹率其邑人矯殺迦濕彌羅王而自尊立。乘其戰勝之威西討健馱邏國。潛兵伏甲遂殺其王。國族大臣誅鋤殄滅。毀窣堵波廢僧伽藍。凡一千六百所。兵殺之外餘有九億人。皆欲誅戮無遺種類。時諸輔佐鹹進諫曰:大王威懾強敵兵不交鋒。誅其首惡黎庶何咎。願以微躬代所應死。王曰:汝信佛法崇重冥福。擬成佛果廣說本生。欲傳我惡於未來世乎。汝宜複位勿有再辭。於是以三億上族臨信度河流殺之。三億中族下沉信度河流殺之。三億下族分賜兵士。於是持其亡國之貨振旅而歸。曾未改歲尋即徂落。於時雲霧冥晦。大地震動暴風奮發。時證果人湣而歎曰:枉殺無辜毀滅佛法。墮無間獄流轉未已。

奢羯羅故城中有一伽藍。僧徒百餘人。並學小乘法。世親菩薩昔於此中製勝義諦論。其側窣堵波。高二百餘尺。過去四佛於此說法。又有四佛經行遺跡之所。伽藍西北五六裏有窣堵波。高二百餘尺。無憂王之所建也。是過去四佛說法之處。

新 都城東北十餘裏至石窣堵波。高二百餘尺。無憂王之所建也。是如來往北方行化中路止處。印度記曰:窣堵波中有多舍利。或有齋日時放光明。從此東行五百餘裏至那仆底國(北印度境)。

至那仆氏國

周二千餘裏。國大都城周十四五裏。稼穡滋茂果木稀疏。編戶安業國用豐贍。氣序溫暑風俗怯弱。學綜真俗信兼邪正。伽藍十所。天祠八所。

昔迦膩色迦王之禦宇也。聲振鄰國威被殊俗。河西蕃維畏威送質。迦膩色迦王既得質子。賞遇隆厚。三時易館。四兵警衛。此國則冬所居也。故曰:至那仆底(唐言漢封)質子所居因為國號。此境已往洎諸印度。土無梨桃質子所植。因謂桃曰:至那爾(唐言漢持來)梨曰:至那羅闍弗呾邏(唐言漢王子)故此國人深敬東土。更相指語。是我先王本國人也。

大城東南行五百餘裏至答秣蘇伐那僧伽藍。(唐言闍林)僧徒三百餘人。學說一切有部。眾儀肅穆德行清高。小乘之學特為博究。賢劫千佛皆於此地集天人眾說深妙法。釋迦如來涅盤之後。第三百年中。有迦多衍那(舊曰:迦旃延訛也)論師者。於此製發智論焉。

闍林伽藍中有窣堵波。高二百餘尺。無憂王之所建也。

其側則有過去四佛坐及經行遺跡之處。小窣堵波。諸大石室。鱗次相望。不詳其數。並是劫初已來諸果聖人於此寂滅差難備舉齒骨猶在。繞山伽藍周二十裏。佛舍利窣堵波。數百千所。連隅接影。從此東北行百四五十裏至闍爛達羅國(北印度境)。

闍爛達邏國

東西千餘裏。南北八百餘裏。國大都城周十二三裏。宜穀稼多粳稻。林樹扶疏華果茂盛。氣序溫暑風俗剛烈。容貌鄙陋家室富饒。伽藍五十餘所。僧徒二千餘人。大小二乘專門習學。天祠三所外道五百餘人。並塗灰之侶也。此國先王崇敬外道。其後遇羅漢聞法信悟。故中印度王體其淳信。五印度國三寶之事。一以總監。混彼此忘愛惡。督察僧徒妙窮淑慝。故道德著聞者。竭誠敬仰。戒行虧犯者。深加責罰。

聖跡之所並皆旌建。或窣堵波。或僧伽藍。印度境內無不周遍。從此東北踰峻嶺越洞穀。經危途涉險路。七百餘裏至屈(居勿反)露多國(北印度境)。

屈露多國

周三千餘裏。山周四境國大都城周十四五裏。土地沃壤穀稼時播。華果茂盛卉木滋榮。既鄰雪山遂多珍藥。出金銀赤銅及火珠雨石。氣序逾寒霜雪微降。人貌粗弊既癭且尰。

性剛猛尚氣勇。伽藍二十餘所。僧徒千餘人。多學大乘少習諸部。天祠十五異道雜居。依岩據嶺石室相距。或羅漢所居。或仙人所止。國中有窣堵波。無憂王之建也。在昔如來曾至此國。說法度人。遺跡斯記。從此北路千八九百裏。道路危險踰山越穀。至洛護羅國。此北二千餘裏。經途艱阻寒風飛雪至秣邏娑國(亦謂三波訶國)。

自屈露多國南行七百餘裏。越大山濟大河。至設多圖盧國(北印度境)。

設多圖盧國

周二千餘裏。西臨大河。國大都城周十七八裏。穀稼殷盛果實繁茂。多金銀出珠珍。服用鮮素裳衣綺靡。氣序暑熱風俗淳和。人性善順上下有序。敦信佛法誠心質敬。王城內外伽藍十所。庭宇荒涼僧徒尟少。城東南三四裏有窣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