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令不殺。王親問曰:我何負汝為此暴惡。對曰:大王德澤無私中外荷負。然我狂愚不謀大計。受諸外道一言之感。輒為刺客首圖逆害。王曰:外道何故興此惡心。對曰:大王集諸國傾府庫。供養沙門鎔鑄佛像。而諸外道自遠召集不蒙省問。
心誠愧恥。乃令狂愚敢行凶詐。於是究問外道徒屬。有五百婆羅門。並諸高才。應命召集。嫉諸沙門蒙王禮重。乃射火箭焚燒寶台。冀因救火眾人潰亂。欲以此時殺害大王。既無緣隙。遂雇此人。趨隘行刺。是時諸王大臣請誅外道。王乃罰其首惡餘黨不罪。遷五百婆羅門出印度之境。於是乃還都也。城西北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如來在昔於此七日說諸妙法。其側則有過去四佛坐及經行遺跡之所。複有如來發爪小窣堵波。說法窣堵波南臨殑伽河有三伽藍。同垣異門。
佛像嚴麗僧徒肅穆。役使淨人數千餘戶。精舍寶函中有佛牙。長餘寸半。殊光異色朝變夕改。遠近相趨士庶鹹集。式修瞻仰日百千眾。監守者繁其諠雜。權立重稅。宣告遠近。
欲見佛牙輸大金錢。然而瞻禮之徒寔繁其侶。金錢之稅悅以心競。每於齋日出置高座。數百千眾燒香散華。華雖盈積牙函不沒。伽藍前左右各有精舍。高百餘尺。石基磚室。其中佛像眾寶莊飾。或鑄金銀。或鎔□ 石。二精舍前各有小伽藍。
伽 藍東南不遠有大精舍。石基磚室。高二百餘尺。中作如來立像。高三十餘尺。鑄以□石飾諸妙寶。精舍四周石壁之上。雕畫如來修菩薩行。所經事跡備盡鐫鏤。
石精舍南不遠有日天祠。祠南不遠有大自在天祠。並瑩青石俱窮雕刻。規摹度量同佛精舍。各有千戶充其灑掃。鼓樂弦歌晝夜無徙。
大城東南六七裏殑伽河南有窣堵波。高二百餘尺。無憂王之所建也。在昔如來於此六月說身無常苦空不淨。其側則有過去四佛坐及經行遺跡之所。又有如來發爪小窣堵波。人有染疾至誠旋繞。必得痊愈蒙其福利。大城東南行百餘裏至納縛提婆矩羅城。據殑伽河東岸。周二十餘裏。華林清池互相影照。
納縛提婆矩羅城西北殑伽河東有一天祠。重閣層台奇工異製。城東五裏有三伽藍。同垣異門。僧徒五百餘人。並學小乘說一切有部。伽藍前二百餘步。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基雖傾陷。尚高百餘尺。是如來昔於此處七日說法。
中有舍利時放光明。其側則有過去四佛坐及經行遺跡之所。
伽藍北三四裏臨殑伽河岸有窣堵波。高二百餘尺。無憂王之所建也。昔如來在此七日說法。時有五百餓鬼。來至佛所聞法解悟舍鬼生天。
說法窣堵波側有過去四佛坐及經行遺跡之所。其側複有如來發爪窣堵波。自此東南行六百餘裏。渡殑伽河南至阿踰陀國(中印度境)。
阿踰陀國
周五千餘裏。國大都城周二十餘裏。穀稼豐盛華果繁茂。氣序和暢風俗善順。好營福勤學藝。伽藍百有餘所。僧徒三千餘人。大乘小乘兼功習學。天祠十所。異道寡少。大城中有故伽藍。是伐蘇畔度菩薩(唐言世親。舊曰:婆藪盤豆譯曰:天親訛謬也)數十年中於此製作大小乘諸異論。其側故基。是世親菩薩。為諸國王四方俊彥沙門婆羅門等。講義說法堂也。
城北四五裏。臨殑伽河岸大伽藍中有窣堵波。高二百餘尺。無憂王之所建也。是如來為天人眾於此三月說諸妙法。
其側窣堵波過去四佛坐及經行遺跡之所。伽藍西四五裏有如來發爪窣堵波。
發爪窣堵波北伽藍餘趾。昔經部室利邏多(唐言勝受)論師。於此製造。經部毘婆沙論。
城西南五六裏。大庵沒羅林中有故伽藍。是阿僧伽(唐言無著)菩薩請益導凡之處。無著菩薩夜升天宮於慈氏菩薩所受瑜伽師地論莊嚴大乘經論中邊分別論等。晝為大眾講宣妙理。庵沒羅林西北百餘步有如來發爪窣堵波。其側故基。
是世親菩薩從睹史多天下見無著菩薩處。無著菩薩健馱邏國人也。佛去世後一千年中誕靈利見承風悟道。從彌沙塞部出家修學。頃之回信大乘。其弟世親菩薩於說一切有部出家受業。博聞強識達學研機。無著弟子佛陀僧訶(唐言師子覺)者。密行莫測高才有聞。二三賢哲每相謂曰:凡修行業願覲慈氏。若先舍壽得遂宿心。當相報語以知所至。其後師子覺先舍壽命。三年不報。世親菩薩尋亦舍壽。時經六月亦無報命。時諸異學鹹皆譏誚。以為世親菩薩及師子覺。流轉惡趣遂無靈鑒。其後無著菩薩於夜初分。方為門人教授定法。燈光忽翳空中大明。有一天仙乘虛下降。即進階庭敬禮無著。
無著曰:爾來何暮今名何謂? 對曰:從此舍壽命往睹史多天。
慈氏內眾蓮華中生。蓮華纔開慈氏讚曰:善來廣慧。善來廣慧。旋繞纔周即來報命。無著菩薩曰:師子覺者今何所在。
曰:我旋繞時。見師子覺在外眾中耽著欲樂。無遐相顧詎能來報。無著菩薩曰:斯事已矣。慈氏何相。演說何法。曰:慈氏相好言莫能宣。演說妙法義不異此。然菩薩妙音清暢和雅。聞者忘倦受者無厭。
無著講堂故基西北四十餘裏至故伽藍。北臨殑伽河。中有磚窣堵波。高百餘尺。世親菩薩初發大乘心處。世親菩薩自北印度至於此也。時無著菩薩命其門人令往迎候。至此伽藍遇而會見。無著弟子止戶牖外。夜分之後誦十地經。世親聞已感悟追悔。甚深妙法昔所未聞。誹謗之愆源發於舌。舌為罪本今宜除斷。即執銛刀欲自斷舌。乃見無著住立告曰:夫大乘教者至真之理也。諸佛所讚眾聖攸宗。吾欲誨爾。爾今自悟。悟其時矣何善如之。諸佛聖教斷舌非悔。昔以舌毀大乘。今以舌讚大乘。補過自新猶為善矣。杜口絕言其利安在。作是語已忽不複見。世親承命遂不斷舌。旦詣無著諮受大乘。於是研精覃思製大乘論。凡百餘部並盛宣行。從此東行三百餘裏。渡殑伽河北至阿耶穆佉國(中印度境)。
阿耶穆佉國
周二千四五百裏。國大都城臨殑伽河。周二十餘裏。其氣序土宜同阿踰陀國。人淳俗質勤學好福。伽藍五所僧徒千餘人。習學小乘正量部法。天祠十餘所。異道雜居。
城東南不遠臨殑伽河岸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高二百餘尺。是如來昔於此處三月說法。其側則有過去四佛坐及經行遺跡之所。複有如來發爪青石窣堵波。其側伽藍僧徒二百餘人。佛像莊飾威嚴如在。台閣宏麗奇製鬱起。是昔佛陀馱婆(唐言覺使)論師。於此製說一切有部大毘婆沙論。從此東南行七百餘裏渡殑伽河南閻牟那河北至缽邏耶伽國(中印度境)。
缽邏耶伽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