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大唐西域記.上》(6)(3 / 3)

周五千餘裏。國大都城據兩河交。周二十餘裏。稼穡滋盛果木扶疏。氣序和暢風俗善順。好學藝信外道。伽藍兩所。僧徒寡少。並皆習學小乘法教。天祠數百異道寔多。

大城西南瞻博迦華林中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基雖傾陷尚百餘尺。在昔如來於此處降伏外道。其側則有發爪窣堵波經行遺跡。

發爪窣堵波側有故伽藍。是提婆(唐言天受)菩薩作廣百論。挫小乘伏外道處。初提婆菩薩自南印度至此伽藍。城中有外道婆羅門。高論有聞辯才無礙。循名責實反質窮辭。雅知提婆博究玄奧。欲挫其鋒。乃循名問曰:汝為何名? 提婆曰:名天。外道曰:天是誰。提婆曰:我。外道曰:我是誰。提婆曰:狗。外道曰:狗是誰。提婆曰:汝。外道曰:汝是誰。提婆曰:天。外道曰:天是誰。提婆曰:我。外道曰:我是誰。提婆曰:狗。外道曰:誰是狗。提婆曰:汝。外道曰:汝是誰。提婆曰:天。如是循環。外道方悟。自時厥後深敬風猷。城中有天祠。瑩飾輪煥靈異多端。依其典籍。此處是眾生殖福之勝地也。能於此祠捐舍一錢。功踰他所惠施千金。複能輕生祠中斷命。受天福樂悠永無窮。

天祠堂前有一大樹。枝葉扶疏陰影蒙密。有食人鬼依而棲宅。故其左右多有遺骸。若人至此祠中無不輕舍身命。既怵邪說又為神誘。自古迄今習謬無替。近有婆羅門族姓子也。闊達多智明敏高才。來至祠中謂眾人曰:夫曲俗鄙誌難以導誘。吾方同事然後攝化。亦既登臨俯謂友曰:吾有死矣。

昔謂詭妄今驗真實。天仙伎樂依空接引。當從勝境捐此鄙形。尋欲投身自取殞絕。親友諫喻其誌不移。遂布衣服遍周樹下。及其自投得全驅命。久而醒曰:唯見空中諸天召命。

斯乃邪神所引。非得天樂也。

大城東兩河交廣十餘裏。土地爽塏細沙彌漫。自古至今諸王豪族。凡有舍施莫不至止。周給不計號大施場。今戒日王者。聿修前緒篤述惠施。五年積財一旦傾舍。於其施場多聚珍貨。初第一日置大佛像眾寶莊嚴。即持上妙奇珍而以奉施。次常住僧。次見前眾。次高才碩學博物多能。次外道學徒隱淪肥遁。次鰥寡孤獨貧窮乞人。備極珍玩窮諸上饌。如是節級莫不周施。府庫既傾服玩都盡。髻中明珠身諸瓔珞。

次第施與初無所悔。既舍施已。稱曰:樂哉。凡吾所有已入金剛堅固藏矣。從此之後諸國君王。各獻珍服。嚐不踰旬府庫充仞。

大施場東合流口。日數百人自溺而死。彼俗以為欲求生天。當於此處絕粒自沉。沐浴中流罪垢消滅。是以異國遠方相趁萃止。七日斷食然後絕命。至於山猿野鹿群遊水濱。或濯流而返。或絕食而死。當戒日王之大施有。有一獼猴居河之濱。獨在樹下屏跡絕食。經數日後自餓而死。故諸外道修苦行者。於河中立高柱。日將旦也便即升之。一手一足執柱端躡傍杙。一手一足虛懸外申。臨空不屈。延頸張目。視日右轉。逮乎曛暮方乃下焉。若此者其徒數十。冀斯勤苦出離生死。或數十年未嚐懈息。從此西南入大林中。惡獸野象群暴行旅。非多徒黨難之經涉。行五百餘裏至憍賞彌國(舊曰:拘睒彌國訛也。中印度境)。

憍賞彌國

周六千餘裏。國大都城周三十餘裏。土稱沃壤地利豐植。粳稻多甘蔗茂。氣序暑熱風俗剛猛。好學典藝崇樹福善。伽藍十餘所。傾頓荒蕪。僧徒三百餘人。學小乘教。天祠五十餘所。外道寔多。

城內故宮中有大精舍。高六十餘尺。有刻檀佛像。上懸石蓋。鄔陀衍那王(唐言出愛。舊雲優填王訛也)之所作也。

靈相間起。神光時照。諸國君王恃力欲舉。雖多人眾莫能轉移。遂圖供養。俱言得真。語其源跡即此像也。初如來成正覺已。上升天宮為母說法。三月不還。其王思慕願圖形像。

乃請尊者沒特伽羅子。以神通力接工人上天宮。親觀妙相雕刻栴檀。如來自天宮還也。刻檀之像起迎世尊。世尊慰曰:教化勞耶。開導末世寔此為冀。

精舍東百餘步有過去四佛坐及經行遺跡之所。其側不遠有如來井及浴室。井猶充汲。室以頹毀。

城內東南隅有故宅餘趾。是具史羅(舊雲瞿師羅訛也)長者故宅也。中有佛精舍及發爪窣堵波。複有故基如來浴室也。

城 東南不遠有故伽藍。具史羅長者舊園也。中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立。高二百餘尺。如來於此數年說法。其側則有過去四佛座及經行遺跡之所。複有如來發爪窣堵波。

伽藍東南重閣上有故磚室。世親菩薩嚐住此中作唯識論破斥小乘難諸外道。

伽藍東庵沒羅林中有故基。是無著菩薩。於此作顯揚聖教論。

城 西南八九裏毒龍石窟。昔者如來伏此毒龍。於中留影。雖則傳記今無所見。其側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

高二百餘尺。傍有如來經行遺跡及發爪窣堵波。病苦之徒求願多愈。釋迦法盡此國最後。故上自君王下及眾庶。入此國境自然感傷。莫不飲泣悲歎而歸。

龍窟東北大林中。行七百餘裏渡殑伽河。北至迦奢布羅城。周十餘裏。居人富樂。城傍有故伽藍。唯餘基址。是昔護法菩薩伏外道處。此國先王扶於邪說。欲毀佛法崇敬外道。外道眾中召一論師聰敏高明達幽微者。作偽邪書千頌。

凡三萬二千言。非毀佛法扶正本宗。於是召集僧眾令相摧論。外道有勝當毀佛法。眾僧無負斷舌以謝。是時僧徒懼有退負。集而議曰:慧日已沉法橋將毀。王黨外道其可敵乎。

事勢若斯計將安出。眾鹹默然無豎議者。護法菩薩年在幼稚。辯慧多聞風範弘遠。在大眾中揚言讚曰:愚雖不敏請陳其略。誠宜以我疾應王命。高論得勝斯靈佑也。征議墮負乃稚齒也。然則進退有辭法僧無咎。僉曰:允諧。如其籌策。

尋應王命。即升論座。外道乃提頓綱網抑揚辭義。誦其所執待彼異論。護法菩薩納其言而笑曰:吾得勝矣。將覆逆而誦耶。為亂辭而誦耶。外道憮然而謂曰:子無自高也。能領語盡此則為勝。順受其文後釋其義。護法乃隨其聲調述其文義。辭理不謬氣韻無差。於是外道聞已欲自斷舌。護法曰:斷舌非謝改執是悔。即為說法心信意悟。王舍邪道遵崇正法。

護 法伏外道側有窣堵波。無憂王所建也。基雖傾陷。尚高二百餘尺。是如來昔於此處六月說法。傍有經行之跡及發爪窣堵波。自此北行百七八十裏。至鞞索(山格反)迦國(中印度境)鞞索伽國。周四千餘裏。國大都城周十六裏。穀稼殷盛華果具繁。氣序和暢風俗淳質。好學不倦求福不回。伽藍二十餘所。僧眾三千餘人。並學小乘正量部法。天祠五十餘所。外道甚多。

城南道左有大伽藍。昔提婆設摩阿羅漢。於此造識身論。說無我人。瞿波阿羅漢作聖教要實論。說有我人。因此法執遂深諍論。又是護法菩薩。於此七日中摧伏小乘一百論師。伽藍側有窣堵波。高二百餘尺。無憂王所建也。如來昔日六年於此說法導化。說法側有奇樹。高六七尺。春秋遞代常無增減。是如來昔嚐淨齒棄其遺枝。因植根柢繁茂至今。

諸邪見人及外道眾。競來殘伐。尋生如故。其側不遠有過去四佛坐及經行遺跡之所。複有如來發爪窣堵波。靈基連隅林沼交映。從此東北行五百餘裏。至室羅伐悉底國(舊曰:舍衛訛也。中印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