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大唐西域記.下》(4)(3 / 3)

其王之子代闍羅(唐言金剛)嗣位之後。信心貞固。複於此西建立伽藍。其後中印度王。此北複建大伽藍。於是周垣峻峙同為一門。既曆代君王繼世興建。窮諸剞劂誠壯觀也。帝曰:本大伽藍者。今置佛像。眾中日差四十僧。就此而食以報施主之恩。僧徒數千並俊才高學也。德重當時聲馳異域者。數百餘矣。戒行清白律儀淳粹。僧有嚴製眾鹹貞素。印度諸國皆仰則焉。請益談玄竭日不足。夙夜警誡少長相成。

其有不談三藏幽旨者。則形影自愧矣。故異域學人欲馳聲問。鹹來稽疑方流雅譽。是以竊名而遊鹹得禮重。殊方異域欲入談議門者。詰難多屈而還。學深今古乃得入焉。於是客遊後進詳論藝能。其退飛者固十七八矣。二三博物眾中次詰。莫不挫其銳頹其名。若其高才博物強識多能。明德哲人聯暉繼軌。至如護法護月振芳塵於遺教。德慧堅慧流雅譽於當時。光友之清論。勝友之高談。智月則風鑒明敏。戒賢乃至德幽邃。若此上人眾所知識。德隆先達學貫舊章。述作論釋各十數部。並盛流通見珍當世。伽藍四周聖跡百數。舉其二三可略言矣。

伽藍西不遠有精舍。在昔如來三月止此。為諸天人廣說妙法。南百餘步小窣堵波。遠方比丘見佛處。昔有比丘自遠方來。至此遇見如來聖眾。內發敬心五體投地。便即發願求輪王位。如來見已告諸眾曰:彼比丘者甚可湣惜。福德深遠信心堅固。若求佛果不久當證。今其發願求轉輪王。於當來世必受此報。身體投地下至金輪。其中所有微塵之數。一一塵是一輪王報也。既耽世樂聖果斯遠。其南則有觀自在菩薩立像。或見執香爐往佛精舍周旋右繞。

觀自在菩薩像南窣堵波中有如來三月之間剃剪發爪。有嬰疾病旋繞多愈。其西垣外池側窣堵波。是外道執雀。於此問佛死生之事。次東南垣內五十餘步有奇樹。高八九尺。其幹兩披。在昔如來嚼楊枝棄地。因植根柢。歲月雖久初無增減。次東大精舍。高二百餘尺。如來在昔於此四月說諸妙法。次北百餘步精舍中有觀自在菩薩像。淨信之徒興供養者。所見不同莫定其所。或立門側或出簷前。諸國法俗鹹來供養。

觀自在菩薩精舍北有大精舍。高三百餘尺。婆羅阿迭多王之所建也。莊嚴度量及中佛像。同菩提樹下大精舍。其東北窣堵波。在昔如來於此七日演說妙法。西北則有過去四佛坐處。其南□石精舍。戒日王之所建立。功雖未畢。然其圖量十丈。而後成之。次東二百餘步。垣外有銅立佛像。高八十餘尺。重閣六層乃得彌覆。昔滿冑王之所作也。

滿冑王銅佛像北二三裏。磚精舍中有多羅菩薩像。其量既高其靈甚察。每歲元日盛興供養。鄰境國王大臣豪族。齎妙香花持寶旛蓋。金石遞奏絲竹相和。七日之中建斯法會。

其垣南門內有大井。昔在佛世有大商侶。熱渴逼迫來至佛所。世尊指其地以可得水。商主乃以車軸築地。地既為陷水遂泉湧。飲已聞法皆悟聖果。

伽藍西南行八九裏至拘理迦邑。中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是尊者沒特伽羅子本生故裏。傍有窣堵波。尊者於此入無餘涅盤。其中則有遺身舍利。尊者大婆羅門種。與舍利子少為親友。舍利子以才明見貴。尊者以精鑒延譽才智相比動止必俱。結要終始契同去就。相與厭俗共求舍家。遂師珊闍耶焉。舍利子遇馬勝阿羅漢聞法悟聖。還為尊者重述。

聞而悟法遂證初果。與其徒二百五十人俱到佛所。世尊遙見指告眾曰:彼來者我弟子中神足第一。既至佛所請入法中。

世尊告曰:善來比丘。淨修梵行。得離苦際。聞是語時須發落俗裳變。戒品淨威儀調順。經七日結漏盡。證羅漢果。得神通力。

沒特伽羅子故裏東行三四裏有窣堵波。頻毘娑羅王迎見佛處。如來初證佛果。知摩揭陀國人心渴仰。受頻毘娑羅王請。於晨朝時著衣持缽。與千比丘左右圍繞。皆是耆舊螺髻梵誌。慕法染衣前後羽從。入王舍城。時帝釋天王變為摩那婆。首冠螺髻左手執金瓶。右手持寶杖。足蹈空虛離地四指。在大眾中前導佛路。時摩揭陀國頻毘娑羅王。與其國內諸婆羅門長者居士百千萬眾。前後導從。出王舍城。奉迎聖眾。頻毘娑羅王迎佛東南行二十餘裏至迦羅臂拏迦邑。中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是尊者舍利子本生故裏。井今尚在。傍有窣堵波。尊者於此寂滅。其中則有遺身舍利。尊者大婆羅門種。其父高才博識深鑒精微。凡諸典籍莫不究習。

其妻感夢具告夫曰:吾昨宵寐夢感異人。身被鎧甲手執金剛。

摧破諸山。退立一山之下。夫曰:夢甚善。汝當生男。達學貫世摧諸論師。破其宗致。唯不如一人。為作弟子。果而有娠。母忽聰明高論劇談言無屈滯。尊者年始八歲。名擅四方。其性淳質其心慈悲。朽壞結縛成就智能。與沒特伽羅子少而相友。深厭塵俗未有所歸。於是與沒特伽羅子。於珊闍耶外道所而修習焉。乃相謂曰:斯非究竟之理。未能窮苦際也。各求明導。先嚐甘露必同其味。時大阿羅漢馬勝。執持應器入城乞食。舍利子見其威儀閑雅。即而問曰:汝師是誰。

曰:釋種太子。厭世出家成等正覺。是我師也。舍利子曰:所說何法可得聞乎。曰:我初受教未達深義。舍利子曰:願說所聞。馬勝乃隨宜演說。舍利子聞已即證初果。遂與其徒二百五十人往詣佛所。世尊遙見。指告眾曰:我弟子中智能第一。

至已頂禮願從佛法。世尊告曰:善來比丘。聞是語時戒品具足。過半月後聞佛為長爪梵誌說法。聞餘論而感悟。遂證羅漢之果。其後阿難承佛告寂滅期。展轉相語各懷悲感。舍利子深增戀仰。不忍見佛入般涅盤。遂請世尊先入寂滅。世尊告曰:宜知是時。告謝門人。至本生裏。侍者沙彌遍告城邑。

未生怨王及其國人。莫不風馳皆悉雲會。舍利子廣為說法。

聞已而去。於後夜分正意係心入滅盡定從定起已而寂滅焉。

迦羅臂挐迦邑東南四五裏有窣堵波。是尊者舍利子門人入涅盤處。或曰:迦葉波佛在世時。有三拘胝(拘胝者唐言億)大阿羅漢。同於此地無餘寂滅。

舍利子門人窣堵波東行三十餘裏。至因陀羅勢羅窶訶山(唐言帝釋窟)其山岩穀杳冥花林蓊鬱。嶺有兩峰岌然特起。

西峰南岩間有大石室。廣而不高。昔如來嚐於中止。時時天帝釋以四十二疑事。畫石請問。佛為演釋其跡猶在。今作此像擬昔聖儀。入中禮敬者莫不肅然驚懼。山岩上有過去四佛坐及經行遺跡之所。東峰上有伽藍。聞諸土俗曰:其中僧眾或於夜分望見西峰。石室佛像前每有燈炬常為照燭。

因陀羅勢羅窶訶山東峰伽藍前有窣堵波謂亙(許贈反)娑(唐言雁)昔此伽藍習翫小乘。小乘漸教也。故開三淨之食。

而此伽藍遵而不墜。其後三淨求不時獲。有比丘經行。忽見群雁飛翔戲言曰:今日眾僧中食不充。摩訶薩埵宜知是時。

言聲未絕一雁退飛。當其僧前投身自殞。比丘見已具白眾僧。聞者悲感鹹相謂曰:如來設法導誘隨機。我等守愚遵行漸教。大乘者正理也。宜改先執務從聖旨。此雁垂誡誠為明導。宜旌厚德傳記終古。於是建窣堵波式昭遺烈。以彼死雁瘞其下焉。

因陀羅勢羅窶訶山東北行百五六十裏。至迦布德迦(唐言鴿)伽藍。僧徒二百餘人。學說一切有部。伽藍東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昔佛於此為諸大眾。一宿說法。時有羅者。於此林中網捕羽族。一日不獲遂作是言。我惟薄福恒為弊事。來至佛所揚言唱曰:今日如來於此說法。令我網捕都無所得。妻孥饑餓其計安出。如來告曰:汝應蘊火當與汝食。如來是時化作大鴿。投火而死。羅者持歸。妻孥共食。

其後重往佛所。如來方便攝化。羅者聞法悔過自新。舍家修學便證聖果。因名所建為鴿伽藍。

迦布德迦伽藍。南二三裏至孤山。其山崇峻樹林鬱茂。

名花清流被崖緣壑。上多精舍靈廟。頗極剞劂之工。正中精舍有觀自在菩薩像。軀量雖小威神感肅。手執蓮花頂戴佛像。常有數人。斷食要心求見菩薩。七日二七日乃至一月。

其有感者。見觀自在菩薩妙相莊嚴威光赫奕從像中出慰喻其人。昔南海僧伽羅國王清旦。以鏡照麵不見其身。乃睹贍部州摩揭陀國多羅林中小山上有此菩薩像。王深感慶圖以營求。既至此山寔唯肖似。因建精舍興諸供養。自後諸王尚想遺風。遂於其側建立精舍靈廟。香花伎樂供養不絕。孤山觀自在菩薩像東南。行四十餘裏至一伽藍。僧徒五十餘人。並學小乘法教。伽藍前有大窣堵波。多有靈異。佛昔於此為梵天王等七日說法。其側則有過去三佛坐及經行遺跡之所。伽藍東北行七十餘裏。殑伽河南至大聚落。人民殷盛。有數天祠並窮雕飾。東南不遠有大窣堵波。佛昔於此一宿說法。從此東入山林中。行百餘裏至落般膩羅聚落。伽藍前有大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佛昔於此三月說法。此北二三裏有大池。周三十餘裏。四色蓮花四時開發。從此東入大山林中。

行二百餘裏至伊爛拏缽伐多國(中印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