羯羅拏蘇伐刺那國
周四千四五百裏。國大都城周二十餘裏。居人殷盛家室富饒。土地下濕稼穡時播。眾花滋茂珍果繁植。氣序調暢風俗淳和。好尚學藝邪正兼信。伽藍十餘所。僧徒二千餘人。
習學小乘正量部法。天祠五十餘所。異道寔多。別有三伽藍不食乳酪。遵提婆達多遺訓也。
大城側有絡多未知僧伽藍(唐言赤泥)庭宇顯敞台閣崇峻。國中高才達學聰敏有聞者。鹹集其中。警誡相成琢磨道德。初此國未信佛法。時南印度有一外道。腹錮銅鍱首戴明炬。杖策高步來入此城。振擊論鼓求欲談議。或者問曰:首腹何異。曰:吾學藝多能恐腹拆裂。悲諸愚闇所以持照。時經旬日人無問者。詢訪髦彥莫有異人。王曰:合境之內豈無明哲。客難不酬為國深恥。宜更營求訪諸幽隱。或曰:大林中有異人。其自稱曰:沙門。強學是務今屏居幽寂久矣。於茲非夫體法合德。何能若此者乎。王聞之躬往請焉。沙門對曰:我南印度人也。客遊止此。學業膚淺恐黜所聞。敢承來旨不複固辭。論議無負請建伽藍。招集僧徒光讚佛法。王曰:敬聞。不敢忘德。沙門受請往赴論場。外道於是誦其宗致三萬餘言。其義遠其文約。苞含名相網羅視聽。沙門一聞究覽辭義無謬。以數百言辯而釋之。因問宗致。外道辭窮理屈。杜口不酬。既折其名負恥而退。王深敬德建此伽藍。自時厥後方弘法教。
伽藍側不遠有窣堵波。無憂王所建也。在昔如來於此七日說法開導。其側精舍過去四佛坐及經行遺跡之所。有數窣堵波。並是如來說法之處。無憂王之所建也。從此西南行七百餘裏。至烏荼國(東印度境)。
烏荼國
周七千餘裏。國大都城周二十餘裏。土地膏腴穀稼茂盛。凡諸果實頗大諸國。異草名花難以稱述。氣序溫暑風俗獷烈。人貌魁梧容色。厘黮。言辭風調。異中印度。好學不倦多信佛法。伽藍百餘所。僧徒萬餘人。並皆習學大乘法教。天祠五十所。異道雜居。諸窣堵波凡十餘所。並是如來說法之處。無憂王之所建也。
國西南境大山中有補澀波祇厘僧伽藍。其石窣堵波極多靈異。或至齋日時燭光明。故諸淨信遠近鹹會。持妙花蓋競修供養。承露盤下覆缽勢上。以花蓋笴置之便住。若磁石之吸針也。此西北山伽藍中有窣堵波。所異同前。此二窣堵波者。神鬼所建靈奇若斯。
國東南境臨大海濱有折利呾羅城(唐言發行)周二十餘裏。入海商人遠方旅客。往來中止之路也。其城堅峻多諸奇寶。城外鱗次有五伽藍。台閣崇高尊像工麗。南去僧伽羅國二萬餘裏。靜夜遙望見彼國佛牙窣堵波上寶珠光明。離然如明炬之懸燭也。自此西南大林中。行千二百餘裏至恭禦陀國(東印度境)。
恭禦陀國
周千餘裏。國大都城周二十餘裏。濱近海隅山阜隱軫。
土地墊濕稼穡時播。氣序溫暑風俗勇烈。其形偉其貌黑。粗有禮義不甚欺詐。至於文字同中印度。語言風調頗有異焉。
崇敬外道不信佛法。天祠百餘所。異道萬餘人。國境之內數十小城。接山嶺據海交。城既堅峻兵又敢勇威雄鄰境遂無強敵。國臨海濱。多有奇寶。螺貝珠璣。斯為貨用。出大青象超乘致遠。從此西南入大荒野。深林巨木士霄蔽日。行千四五百裏至羯□(力甑反)伽國(南印度境)。
羯□伽國
周五千餘裏。國大都城周二十餘裏。稼穡時播花果具繁。林藪聯綿動數百裏。出青野象鄰國所奇。氣序暑熱風俗躁暴。性多狷獷誌存信義。言語輕捷音調質正。辭旨風則頗與中印度異焉。少信正法多遵外道。伽藍十餘所。僧徒五百餘人。習學大乘上座部法。天祠百餘所。異道甚眾。多是尼幹之徒也。
在昔之時民俗殷盛。肩摩轂擊舉袂成帷。有五通仙棲岩養素。人或陵觸退失神通。以惡咒術殘害國人。少長無遺賢愚俱喪。人煙斷絕多曆年所。頗漸遷居猶未充實。故今此國人戶尚少。
城南不遠有窣堵波。高百餘尺。無憂王之所建也。傍有過去四佛坐及經行遺跡之所。國境北垂大山嶺上有石窣堵波。高百八尺。是劫初時人壽無量歲有獨覺。於此入寂滅焉。自此西北山林中。行千八百餘裏至憍薩羅國(中印度境)。
憍薩羅國
周六千餘裏。山嶺周境林藪連接。國大都城周四十餘裏。土壤膏腴地利滋盛。邑裏相望人戶殷實。其形偉其色黑。風俗剛猛人性勇烈。邪正兼信學藝高明。王剎帝利也。
崇敬佛法仁慈深遠。伽藍百餘所。僧徒減萬人。並皆習學大乘法教。天祠七十餘所。異道雜居。
城南不遠有故伽藍。傍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昔者如來曾於此處。現大神通摧伏外道。後龍猛菩薩止此伽藍。時此國王號娑多婆訶(唐言引正)珍敬龍猛周衛門廬。時提婆菩薩自執師子國來求論義。謂門者曰:幸為通謁。時門者遂為白。龍猛雅知其名。盛滿缽水。命弟子曰:汝持是水示彼提婆。提婆見水默而投針。弟子持缽懷疑而返。龍猛曰:彼何辭乎。對曰:默無所說。但投針於水而已。龍猛曰:智矣哉。若人也。知幾其神。察微亞聖。盛德若此宜速命入。對曰:何謂也。無言妙辯其在是歟。曰:夫水也者。隨器方圓逐物清濁。彌漫無間澄湛莫測。滿而示之比我學之智周也。彼乃投針遂窮其極。此非常人宜速召進。而龍猛風範懍然肅物。言談者皆伏抑首。提婆素挹風徽。久希請益方欲受業。先騁機神雅懼威嚴。升堂僻坐。談玄永日。辭義清高。
龍猛曰:後學冠世妙辯光前。我惟衰耄遇斯俊彥。誠乃寫瓶有寄傳燈不絕。法教弘揚伊人是賴。幸能前席雅談玄奧。提婆聞命心獨自負。將開義府先遊辯囿。提振辭端仰視質義。
忽睹威顏忘言杜口。避坐引責遂請受業。龍猛曰:複坐。今將授子至真妙理法王誠教。提婆五體投地一心歸命曰:而今而後敢聞命矣。龍猛菩薩善閑藥術。□餌養生。壽年數百誌貌不衰。引正王既得妙藥壽亦數百。王有稚子。謂其母曰:如我何時得嗣王位。母曰:以今觀之未有期也。父王年壽已數百歲。子孫老終者。蓋亦多矣。斯皆龍猛福力所加。藥術所致。菩薩寂滅王必殂落。夫龍猛菩薩。智能弘遠。慈悲深厚。周給群有身命若遺。汝宜往彼試從乞頭。若遂此誌當果所願。王子恭承母命。來至伽藍。門者敬懼故得入焉。時龍猛菩薩方讚誦經行。忽見王子。佇而謂曰:今夕何因降跡僧坊。若危若懼疾驅而至。對曰:我承慈母餘論。語及行舍之士以為含生寶命。經語格言未有輕舍報身施諸求欲。我慈母曰:不然。十方善逝三世如來。在昔發心逮乎證果。勤求佛道修習戒忍。或投身飼獸。或割肌救鴿。月光王施婆羅門頭。慈力王飲餓藥叉血。諸若此類羌難備舉。求之先覺何代無人。今龍猛菩薩篤斯高誌。我有所求人頭為用。招募累歲未之有舍。欲行暴劫殺則罪累尤多。虐害無辜穢德彰顯。惟菩薩修習聖道遠期佛果。慈沾有識惠及無邊。輕生若浮賤身如朽。不違本願垂允所求。龍猛曰:俞誠哉是言也。我求佛聖果。我學佛能舍。是身如響是身如泡。流轉四生去來六趣。宿契弘誓不違物欲。然王子有一不可者。其將若何。我身既終汝父亦喪。顧斯為意誰能濟之。龍猛俳佪顧視求所絕命。以幹茅葉自刎其頸。若利劍斷割身首異處。王子見已驚奔而去。門者上白。具陳始末。王聞哀感果亦命終。國西南三百餘裏至跋邏末羅耆厘山(唐言黑蜂)岌然特起峰岩峭險。
既無崖穀宛如全石。引正王為龍猛菩薩鑿此山中建立伽藍。
去山十數裏鑿開孔道。當其山下仰鑿疏石。其中則長廊步簷崇台重閣。閣有五層層有四院。並建精舍各鑄金像。量等佛身妙窮工思。自餘莊嚴唯飾金寶。從山高峰臨注飛泉。周流重閣交帶廓廡。疏寮外穴明燭中宇。初引正王建此伽藍也。
人力疲竭府庫空虛。功猶未半心甚憂戚。龍猛謂曰:大王何故若有憂負。王曰:輒運大心敢樹勝福期之永固。待至慈氏。
功績未成財用已竭。每懷此恨坐而待旦。龍猛曰:勿憂。崇福勝善其利不窮。有興弘願無憂不濟。今日還宮當極歡樂。
後晨出遊曆覽山野已而至此平議營建。王既受誨奉以周旋。
龍猛菩薩以神妙藥滴諸大石。並變為金。王遊見金口心相賀。回駕至龍猛所曰:今日畋遊神鬼所惑。山林之中時見金聚。龍猛曰:非鬼惑也。至誠所感故有此金。宜時取用濟成勝業。遂以營建。功畢有餘。於是五層之中各鑄四大金像。
餘尚盈積充諸帑藏。招集千僧居中禮誦。龍猛菩薩以釋迦佛所宣教法及諸菩薩所演述論。鳩集部別藏在其中。故上第一層唯置佛像及諸經論。下第五層居止淨人資產什物。中間三層僧徒所舍。聞諸先誌曰:引正營建已畢。計工人所食鹽價用九拘胝(拘胝者唐言億)金錢。其後僧徒忿諍就王平議。時諸淨人更相謂曰:僧徒諍起言議相乖。凶人伺隙毀壞伽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