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人的品德我認為就是善。在性格中具有這種天然傾向的人,就是“仁者”。這是人類的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偉大的一種。因為它屬於神的品格。
中國有一句名言:“人不為已,天誅地滅。”似乎人天性就是自私的。事實上,自私是人類的一種生存本能,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可以平常心處之。人可以有私心,但切不可讓私心膨脹,過度的自私會給我們成功的道路設置重重障礙。因此,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還必須拒絕自私,多為他人想想。
如果一個人是用自私自利的手段來做事,一定不會成功,結果不僅會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以至破壞社會秩序。為了自己的一已之私而損害他人的利益,甚至公眾的利益,這會引起眾人的厭惡,而最終成為孤家寡人。這可以認為是人要拒絕自私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自私的人領導社會,受害者就不隻是他個人,而是受領導的大眾。曆史上的希特勒、墨索裏尼和日本的軍國主義者,都屬於這一類型。他們都認為自己的看法或想法絕對正確,在不自知的情況下采取“本位主義”的行為,才使世界遭受空前浩劫,最後自己也難逃毀滅、落得個千古唾棄的下場。
自私自利者,往往在關鍵的時候才能讓人看得清楚。美國克克曼公司董事長哈桑·歐皮爾是個年逾古稀的老人。他的妻子10年前去世了。他有兩個子女,都已成家立業。哈桑自己妻子離世後一直一個人生活。一次,哈桑因患感冒、發高燒住進了醫院,親朋好友不時地探望,而他的女兒卻沒有一個來看他。想起老妻,他不禁老淚縱橫。
醫院竟有一位老護士密倫·凱南小姐對他關懷備至,甚至在下班後也照料他。密倫·凱南小姐是個盡職盡責的護士,她不僅對哈桑是這樣,對其他病人亦是如此。她是個老處女,第一次戀愛時就因長相醜陋而告終,從此她專心於她的事業,不再考慮婚嫁問題,至今她已49歲。
哈桑病好後,密倫小姐每天攙扶老人走路。他忽然向密倫小姐求婚。由於哈桑的真誠,密倫小姐接受了他的求婚,就這樣他們在教堂舉行了婚禮。不料,當晚哈桑因興奮過度,心髒病突發離開了人世。
哈桑的兒女們認為他死得蹊蹺,向法院指控密倫,不準他繼承財產。法院經過調查,找到了哈桑的遺囑:“我知道自己朝不保夕,與密倫小姐結婚,就是為將我的全部財產奉獻給這位老處女。密倫小姐是個純潔的女人,她長得不美。我娶她,並不是要占有她,而是用全部的財產報答這位好心人。”
根據遺囑,密倫小姐獲得了老人的全部財產,而他的一對兒女卻沒有得到任何財產。他在病床上沒有得到過關照,他的財產也不會關照他們的。這不難知道自私自利的人,是會得到相應報應的。
自私自利的人大多數以自我為中心,他不瞻前顧後,不考慮別人的想法,也不接受別人的正常的對自己的關心。有一木村事務所是一家業務進展迅速的公司,為了近郊一塊地皮,卻遇到了麻煩的事情。這塊地皮是一位性格倔強的寡婦的,盡管本村多次登門拜訪,卻說服不了她讓出地皮。
一個下雪天,老婦人上街時順道去木村事務所轉一轉。他想告訴木村,讓他死了買地的心。推開門,老婦人覺著自己的髒木履進去很不合適,不知如何是好。這時,一位年輕的女職員忙把自己穿的拖鞋脫下來,整齊地擺在老婦人麵前。
女職員不在乎腳底的濕冷,卻將鞋讓給了老婦人,並問她要找誰,她可以幫老太太的忙。得知老太太是找木村的,職員就將老太太輕輕扶上樓梯去找木村先生。
老太太因此而感到心裏非常溫暖。她想道:人不能隻求自己的利益,也該為別人著想。她突然一下改變了自己的思維方式,決定把土地售給木村。可見那些漸漸放棄私心,能為別人著想的人,有一天,他會得到相應的回報;而私心過重的人,從不會為別人著想,他會想盡辦法,不擇手段地為自己獲利,這種人最終會受到懲罰的。
每個人都難免有自私的行為,防止這種行為的根本途徑,是培養坦誠的心,寬廣的胸懷,而培養這種品質,必須從“反省自己”開始。我們要每天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錯誤,防止自己的私心過重而損壞自己的前途。而為了達到坦誠的心,寬廣的胸懷的目的,更需要每天反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