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作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卻沒有將這種統一的局麵維持較長的時間,盡管其強盛有目共睹,但是它的滅亡卻也隻在彈指一揮間。在秦始皇之後,他的繼任者倒行逆施,很快便失去人心。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地百姓揭竿起事,四海皆反,先是陳勝、吳廣,繼之以劉邦、項羽為代表的英雄豪傑很快便各逞雄才,占據一方。在後來的角逐中,劉邦憑借他過人的智慧,領導一批時代的精英,建立了漢王朝,我們也因此得到了“漢人“的稱謂,沿用至今。
第一節時代背景——秦朝暴虐失人心
在公元前221年前的短短十年時間內,秦國的軍隊勢如破竹,橫掃千軍,將六國一舉消滅。統一後秦始皇廢除分封,改立郡縣,廢除井田,改開阡陌,“車同軌,書同文”,開關修道,秦帝國上下一片繁忙,不僅建立了雄姿勃發的萬裏長城、險峻無比的五尺棧道,還廣修水利,將統一大業的戰果擴展到邊境地區。
然而,這位橫空出世的雄主,雖然已經富有四海,被人尊稱為皇帝,卻終日沉湎於往昔功績,迷信武力,不思治國的舊式思維令他給天下百姓帶來的隻是苛法、酷刑、重役、專製、愚昧。無論是阿房宮的壯麗,還是驪山墓的雄偉,都無法挽回秦帝國所出現的危機,於是在他撒手人寰的時候,便有人借他的名義大搞政變,有人假他人之手黨同伐異,更有人揭竿而起,點燃了反抗秦朝的戰火,還有人更加幹脆地亮出了改朝換代的底牌。
西漢王朝,正是在這種曆史大背景上建立起來。在中國曆史上,一個麵貌全新的新式封建王朝,在秦末的群雄紛爭中脫穎而出。
第二節漢朝崛起過程
群雄並起覆秦室
公元前209年七月,在湖北蘄縣大澤鄉停留著一支被征發去守衛漁陽地區的閭左兵九百人。這時正值雨季,道路泥濘不通,隊伍已經無法按期到達指定的戍所。按照當時的法律,戍卒延誤日期,要統統被處斬,大家因此而憂心忡忡。
在這支隊伍中,有兩位低級軍官陳勝和吳廣,他們考慮到這個問題,便暗自商量如何免死。他們想到當今的二世皇帝胡亥並非依法獲得帝位,法統上規定的乃是始皇長子扶蘇,此人生前大行仁義,百姓也都稱頌他的賢惠,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已經被胡亥殺掉;而楚國從前在抗秦中陣亡的名將項燕,也是一個體恤士卒,頗得民心的人,民間有許多關於他仍然活著的傳言。如果能夠假借這兩個人的名義起兵,那麼響應的人必然很多。於是這兩個人設計了一套周密的計劃。
幾天之後,士兵向魚販子買魚,忽然在魚肚子裏得到了一小卷絹帛,上麵用朱砂寫著:“陳勝王。”晚上兵士宿營的時候又發現附近樹林中的神祠中有火光閃爍,同時從祠中傳出古怪的聲音,像狐狸做人言道:“大楚興,陳勝王。”這種怪聲把士兵們從睡夢中驚醒,從此他們遇到陳勝,都用手指著他竊竊私語。
有一天負責統領這隻隊伍的秦朝軍官喝醉了酒,吳廣便故意在旁激怒他,火冒三丈的軍官立即用鞭子鞭打吳廣,隨後又拔出劍,威脅要殺掉吳廣。吳廣為人正直,向來深得戍卒擁戴,因此旁觀的戍卒都替他大鳴不平。
這時候吳廣迅速反擊,搶過軍官手中的劍,將這名軍官殺掉。隨後在陳勝的協助下,將另外兩名軍官也殺了。兩人在雨中集合戍卒,發表講話:“你們因為大雨,已經延誤了日期,按照法律誤期當斬,即使僥幸得到赦免,也要去戍守漁陽,十有八九都要死掉。大丈夫在世,不死則已,死就要成就大業。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嗎?”
在全軍的呼喝響應之下,陳吳二人便以扶蘇和項燕的名義樹起起義的大旗,士兵袒露右臂,國號張楚,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
在十幾天之內,大澤鄉、蘄縣、陳城等附近縣城都為起義軍所占領,起義軍也在進攻陳城之前擁有了七百多輛戰車,千餘騎兵,步卒數萬了。由於陳城在戰國末年曾為楚國都城,因此起義軍便據此為根據地。在駐軍於此後,為秦廷懸賞緝捕的魏國遺民張耳、陳餘等人前來覲見陳勝,時值陳城當地名士豪傑正議推陳勝為王,兩人卻勸陳勝暫緩稱王,而是立即領兵西進,同時派人尋找六國王侯後人,立其為王,以擴大秦朝的對立麵;使秦朝的兵力更加分散薄弱,然後乘勢進攻鹹陽,以此大功號令諸侯,如此則可以成就大業。但是這個正確的建議卻被陳勝拒絕了,他毅然受擁戴而成為張楚王,國都建立在陳城,吳廣為副。
自陳吳二人起兵發難後,平時痛恨秦朝官吏的郡縣,聞風立即揭竿而起,捉殺當地秦朝守官,響應陳勝的行動,特別是在舊日楚國的境內,以千人為眾的起義軍不可勝數。陳勝派人將其招撫,統一配屬為六路。分道進攻秦國。
此時的秦國,已經處於末世的風雨飄搖之中,然而其畢竟建國時日不長,統治者所依賴的主要力量秦軍,攻滅六國的餘威尚在,因此很快便展開反撲。
在這一時期,各地起義軍中,有兩支不可不提的隊伍,那就是項羽、劉邦二人所帶領的起義軍。
項羽是楚名將項燕的後代,他少時由他的叔叔項梁撫養。曾學書寫,不成而棄,學劍術又不成,再次棄而不學,項梁因此責罵他,他卻回答說:”書寫隻可以記姓名罷了,學劍隻能一人敵,要學就學萬人敵。”項梁感到很驚訝,於是教他兵法。
一次,項梁帶著他去看秦始皇東巡,看到秦始皇那不可一世的雄姿時,項羽脫口而出:“我可以取而代之!”嚇得項梁趕緊帶他逃掉。一段時間之後,項梁因事殺人,便帶著項羽逃到會稽,那裏的豪強士大夫知道項梁的身世,因此都奉他為領袖,遇著地方上的大事,都請項梁主辦,於是項梁便暗中用兵法來約束賓客子弟。在這一時期,項羽也逐漸成年,身材魁梧、力能扛鼎,尤為地方少年所敬畏。
秦二世元年九月,會稽郡守和項梁商議起兵響應陳勝,打算派項梁為將,而項梁卻不動聲色地說:“我的侄兒項羽,可以造就,有他的相助,事無不成。”於是郡守便約定次日和項羽一起商議。
第二天一早,早已謀劃妥當的項羽暗藏利劍,與項梁一道來到郡守府邸,當見到郡守後,項梁一聲令下,項羽便拔劍砍下郡守的頭。項梁取了郡守的印綬,與項羽共同斬殺了幾十名反對者,剩下的人無不聽命,於是共同推舉項梁繼任會稽郡守,項梁招收徒眾,得到八千人馬,任命項羽為副將,這一年,項羽隻有24歲。秦二世二年二月,項梁叔侄率軍渡江西向,一路收納豪傑,到了下邳已經有六萬之眾。
陳勝揭竿起兵後,遇到了以秦朝名將少府章邯為首的秦軍主力的頑強抵抗,他揮兵攻趙,起義軍抵擋不住,遂撤退到巨鹿,在寡不敵眾的形勢之下,隻好向楚懷王求救。
這個楚懷王,是項梁叔侄為了擴大政治影響力而樹立起來的一麵旗幟。在陳勝因為過分驕縱而被他部下殺死之後,反秦大軍頓時群龍無首,於是,項梁叔侄找到了原楚懷王的孫子,把他立為新君,也稱楚懷王。此次援趙,楚懷王便把這一使命交給了宋義和項羽,並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
在此之前的濮陽之戰中,宋義在項梁軍中擔任謀士,他準確地預言說項梁的部隊過於驕縱,而驕兵必敗,但是項梁對此卻不屑一顧,結果果然如同宋義所料,項梁也在此戰中陣亡。而項羽也因為在進入關中後不能整頓軍紀,頗失民心。此外,楚懷王也不願意賦予跋扈的項羽過多事權,以免自己成為傀儡,希望憑借宋義調度牽製項羽,對此,項羽雖然憤怒,但也無可奈何。
大軍按期開拔後,宋義卻在安陽地區停留四十六天而不進,項羽主張立即渡河,與趙軍前後夾擊秦軍,而宋義則主張先讓趙秦決戰,然後趙勝則乘虛引軍襲取鹹陽,秦勝則乘其疲憊進攻之。項羽多次請戰,都遭到宋義的奚落,眼看嚴寒將近,落雪紛紛,士卒饑寒交迫,宋義卻安坐帳中,每日與諸將會飲,軍中一時對其頗多埋怨。
項羽看到士卒們對宋義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便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一天早上,他攜劍大步來到宋義帳中,將其殺掉,然後攜帶首級出帳示眾:”宋義與齊國私通,我奉楚懷王命令,已經將他斬首。”官兵盡皆懾服,公推他為“假上將軍”。項羽便使人報告懷王,懷王無可奈何,就派他為上將軍,從此項羽名震楚國。
項羽在接受了統帥之任後,立即下了狠心,下令全軍渡河。隨後,他沉船、燒屋、砸鍋,命令士兵隻隨身攜帶三天的口糧,與秦軍決一死戰,不得生還。自此有“破釜沉舟”的典故。
兵法曾雲:“置之死地而後生。”士兵們個個明白已經沒有退路,於是人人懷著必死的信念拚命殺敵,九戰九勝。其他諸侯的援軍都在巨鹿城外屯營,等到楚軍開始進攻,諸侯們都坐壁上觀,楚軍個個以一當十,呐喊聲驚天動地,諸侯軍無不心驚膽顫。項羽自破秦軍,與諸侯軍將領會晤,諸侯將領個個膝行而前,不敢抬頭仰望。於是項羽便成為了聯軍的統帥,諸侯軍將領悉數隸屬於他麾下。
劉邦是沛縣人,從小家世寒微,也不肯學習生產技藝,常被父親斥為”無賴”。在壯年時做了本縣的亭長,平日好酒色,卻為人和藹,仗義疏財。與縣衙小吏蕭何、曹參等人為友。此人心誌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鹹陽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出巡,秦始皇坐在華麗的車上威風八麵,劉邦羨慕得脫口而出:“大丈夫就應該這樣啊!”
秦朝初年征集各地囚徒赴驪山參與工程建設,沛縣地區的囚徒,都由泗水亭長劉邦押送,這些囚徒在半路上逃掉了許多,劉邦暗自估計,等到了驪山時,這些人一定會跑個精光,於是他在行進到豐縣地區時,故意停下痛飲,半夜把剩下的囚徒統統放走,自己也準備逃亡。在囚徒中有十幾個膽大的人執意跟隨劉邦,於是他便領了這些人在附近的山中落草為寇。
在陳勝發動起義後,沛縣縣令也準備起兵響應,於是便與蕭何、曹參等人商議決定將本縣逃亡在外的壯士召回。於是縣令便派樊噲去招劉邦歸來,於是劉邦便率領著百名部下,回來共同舉事。
這時候沛縣縣令卻將城門緊閉不出,不許劉邦等人進入,並準備將蕭何、曹參二人殺死。兩人得知消息,便跳城投奔劉邦。於是劉邦便修書一封,用箭射入城內,勸沛縣民眾誅殺縣令,起兵造反,否則立即攻打縣城,城破之後,將用屠城的辦法來對待百姓。百姓遂殺縣令,開城相迎,劉邦受父老的推舉為沛公。
隨後,劉邦立即招兵買馬,共收得沛地子弟兩千多人,他也就此成為一支反秦武裝的領袖。他轉戰各處,取得了沛、豐、碭等地作為自己的根據地,並住用韓國貴族張良作為自己的謀士。
一段時期之後,劉邦率部投奔項梁,項梁為他的部隊補充了五千人,並在此後多次與項羽配合,取得了不錯的戰績。
在宋義、項羽二人率軍救趙之時,劉邦也於秦二世二年九月分兵出發,轉戰於豫東南地區,後取道南陽攻打武關。這時秦軍的兵力悉數被吸引在河北,因此劉邦所率領的部隊並未遭遇頑強抵抗,接連攻城掠地,南陽以西到武關,紛紛投降劉邦。
在秦二世三年八月,劉邦攻陷武關。當月,趙高將秦二世胡亥殺死,並派人前來與劉邦講和,劉邦從趙高的為人判斷此中有詐,拒絕了趙高的提議,派兵繼續進攻崤關。在應用了張良的詐和之計後,崤關也被劉邦攻破,此後,秦國都城鹹陽的大門被打開,駐紮藍田地區的秦軍與劉邦的軍隊發生激戰,再次被劉邦擊敗。劉邦兵臨鹹陽城下,由趙高擁立的秦帝子嬰,先是貶去帝號改稱秦王;隨後又將趙高殺掉;然後用繩子綁在脖子上以示臣服,乘沒有花紋的車和白馬,手捧皇帝印璽,出城迎接劉邦於灞上的驛道。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正式宣告滅亡。
楚漢相爭逐中原
劉邦進入鹹陽城後,儼然以“關中王”自居。並頗為留戀豪華的宮殿,成群的美女、如山的珠寶,準備住下享受。樊噲勸他天下還沒有平定,千萬不可忘記前秦的亡國教訓。劉邦雖然明白,卻聽不進去,直到張良親自來勸,他才不動秦宮分毫財物,將軍隊撤退到了灞上。劉邦到達灞上之後,與當地百姓約法三章,內容是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秦朝的苛刻法律一律廢除,這使他得到了秦地百姓的大力支持。
項羽在打敗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後,領兵到了函穀關。見劉邦平定關中,派兵把守函穀關,不由大怒,攻下函穀關後直奔鹹陽,駐紮在了鴻門。劉邦的屬下曹無傷對劉邦很不滿,便暗地裏派人向項羽挑撥說:“劉邦想在關中做王,將秦的財物都納入私囊。”
項羽聽了暴跳如雷,其手下謀士範增也勸他趁機除掉已經成為威脅的劉邦。項羽準備在第二天進攻。這時的劉邦在兵力上無法和項羽抗衡,他隻有十萬軍隊,項羽則有四十萬精兵。最後是項羽的叔叔項伯施以援手,救了劉邦。
項伯和劉邦的謀士張良很要好,見項羽要進攻了,便連夜找到張良,讓他快走。張良卻說不能丟下劉邦,背棄主公,就將消息透露給了劉邦。驚慌之下,劉邦趕忙向張良要計策,張良讓劉邦趕緊去見項伯,說明自己沒有和項羽爭奪天下的野心。
於是,劉邦設盛宴招待項伯,還和他約定為親家,請他向項羽解釋,消除誤會。項伯回去後對項羽說:“沛公先進關中,為我們掃除障礙,我們才能順利通過函穀關,沛公是有功勞的人,我們不應該猜疑他,應該以誠相待。”項羽聽了,便決定不再進攻劉邦。但項羽的謀士範曾卻執意殺掉劉邦以除後患,項羽也含糊不清。
第二天,劉邦來到項羽的軍營,向項羽賠禮道歉。項羽請劉邦入內赴宴,在酒宴上,雙方你來我往,項羽明裏暗裏殺機不斷。項莊在席間借舞劍為名,想趁機刺殺劉邦,因為項伯阻攔沒有成功。這就是成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由來。後來劉邦借故離開,逃回了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