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節 釣魚引申的智慧(2 / 2)

出於好奇,第二天我便去了那家餐廳。嗬,真的是座無虛席,還有人在等位。讓我意想不到的是老板仍是那位東北人,見到我後,他笑眯眯地說道:“這回我可弄明白了!在小區裏開餐館就得菜品多樣。以前僅有東北菜,小區裏哪有那麼多東北人,生意能好嗎?現在我這裏有川菜、湘菜、烤鴨,而且價格都不貴!”東北老春風滿麵,與幾個月前判若兩人……

現在,東北人開的這家餐廳己快四年了,生意一直紅火。其實,這個東北老板開始犯的錯誤就是楚人刻舟求劍的錯誤。他看見大街上東北風味的餐廳生意火爆,就誤以為在小區也應火爆,這不正像那位刻舟求劍的楚人嗎!然而,大街上的“時務”與小區裏的“時務”是絕對不一樣的。大街上開東北餐廳可以招引小區內的居民,小區內的居民又不全是東北人,他的經營思路顯然不適應小區的特點,因此,他的生意就會失敗。但是,這個東北人又是善於識時務的人,他很快便認清了小區餐飲的“時務”,改變了自己的思路和經營方式,使之更加符合小區的實際情況,於是,他終於獲得了成功。

再比如送禮,為什麼有的人會送禮,而另一些人則不會送禮,對方不收呢?其實,這送禮的學問就在於變通。隻要善於變通,禮是一定能送上去的。台灣著名作家高陽的長篇曆史小說《胡雪岩全傳》中描寫的胡雪岩就是一個十分善於變通的人,他能根據不同的對象選擇不同的禮物,並決定禮物的輕重和送禮的方式。可以說胡雪岩就是通過送禮來打通所有做生意的關節而成為一代富商的。王有齡落魄時,胡雪岩看出了王有齡有發展前途,他要抓住王有齡,於是胡雪岩送給王有齡一份厚禮,這份厚禮就是五百兩銀子,它把王有齡的前程和胡雪岩的前程緊緊拴在一起。後來王有齡做了官,憑著這份厚禮的交情,胡雪岩便靠著王有齡發達了起來。為什麼胡雪岩送給王有齡的禮物是銀子呢?因為,王有齡當時急需的就是銀子,有了銀子,他就能去買官。後來,王有齡死了,左宗棠到了浙江,胡雪岩又琢磨給左宗棠送禮。左宗棠是何許人也!他是著名的“湖南騾子”,自視甚高,給他送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胡雪岩能像給王有齡送禮一樣,也給左宗棠送銀子嗎?不能。對象發生了變化,禮品和送禮的方式自然要隨著對象的變化而變化。胡雪岩極善變通,他為左宗棠送去了兩萬石大米。當時左宗棠的楚軍正在與太平軍作戰,糧食短缺,兩萬石大米無疑是雪中送炭。左宗棠脾氣再壞,也不能不收下這份厚禮,也不能不領這份情,於是胡雪岩又借此攀上了左宗棠。

所以,天下沒有不收禮的人,隻有不會送禮的人。隻要你能根據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況而改變自己的禮品和送禮方式,那麼,對方一定會收下。如果你不善於變通,不管什麼人都送五糧液或紅塔山,那麼,你自然就會被人拒之門外。一次,我有一個項目需要一位領導審批。這位領導一不抽煙、二不抽煙、三不收錢,如果我硬要送給他煙、酒或錢,恐怕一定會引起他的反感。怎麼辦呢?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聽他的司機說,領導酷愛鳥,於是,我茅塞頓開。托人從雲南弄來一隻極其珍貴的鳥兒。領導看見這一禮品,高興得眉開眼笑,收下了這一禮物。

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說:“贈送禮物和接受禮物同樣需要頭腦。”

這個頭腦不是別的,就是變通,就是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

政治上需要變通、軍事上需要變通、商業上同樣需要變通;釣魚需要變通、說話需要變通,勸人更需要變通。我們可以說,做一切事情都需要變通。離開了變通,我們就寸步難行;擁有了變通,我們就會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