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易經》的人都知道,《易經》是一部講變化的書。《易經》中的“六十四卦”講的是六十四種變化,而每一種變化中又蘊含著千變萬化,這就是《易經》的偉大之處,也是《易經》的高深莫測之處。它可以告訴人們,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不選擇變化,每一個會都不能不麵對變化,每一個人都不能不正確處理變化。
卦象的變化告訴人們,一個人現在窮困潦倒並不可怕,隻要他有信心,希望變化,願意改變自己的狀況,那麼,他就有可能從重重困境中走出來,最終獲得成功。一個人現在很有錢,或者現在很有勢,那麼這個人也沒有什麼可值得驕傲的,相反,他還必須時時提高警惕,否則,自己很快就會變得一貧如洗。這種變化叫什麼呢?就叫做變卦。
變卦的事時時在發生,處處在發生。人的貴與賤、富與貧、窮與達、困與通都隨時隨地在變化著。沒有人一生下來就命好,也沒有人一生下來就命苦;沒有人天生就是成功的人,也沒有人天生就是失敗的人。
其實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最重要的不是外在的因素,而應該是內在的努力。如果離開了自己的努力,一切都是紙上談兵。所以,我認為:卦是自己算出來的,別人幫不了太多的忙。
曾國藩說:
“《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一言以蔽之,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意思是說,《易經》中所講的一切,概括起來隻有一句——如果自己沒有能力和恒心,那麼就會蒙受羞悔。因此,一切吉凶禍福都是不會主動找上家門的,是福是禍都是自己行為的結果。一些人常說這樣一句話:“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說這話的人正是不明白變通的道理。如果善於變通,我們不僅可以招來福,而且還可以躲過禍,甚至還可因禍得福。
有的人因變卦而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有個故事講一個小姐和一個丫環的命運變遷。過去有一家人非常富有,家裏有一個小姐,貌美又賢慧,小姐有一個丫環長得也不錯,兩人都該出嫁了。丫環的婚事好辦,她嫁給了一個窮書生,而小姐的婚姻卻讓人犯了難。該嫁給誰呢?嫁給誰才能讓小姐榮華富貴一輩子呢?財主想來想去、挑來挑去,終於看上了一戶人家。這家人有良田萬頃、金銀無數,可稱富甲一方。於是他把小姐嫁了過去。幾年後,丫環的丈夫,那個窮書生金榜題名當了大官,妻以夫貴,丫環自然就成貴婦人。一天,這位曾是丫環的貴婦人衣錦還鄉,在路邊看見了一個衣衫襤褸的女人,長得很像以前的小姐,但她不敢認,因為小姐娘家十分富有,而嫁過去的婆家更加富有,小姐絕不可能落到如此地步。可是,難道天底下竟有長得這般一模一樣的人嗎?出於好奇,她讓隨從上前去問。這一問卻讓人驚訝不己,這位衣衫襤褸的女人正是以前的小姐。原來,婆家遭了一次大洪水,全家人都淹死了,萬頃良田、無數金銀都被一洗而光,自己因為回娘家暫住才躲過這一劫。當她回到婆家看見房屋被水衝得片瓦不留時,傷心不己,但當她直回娘家時,卻發現娘家又被一場大火燒得空空如也。於是,昔日的小姐落魄到了今天這種地步。
卦是不斷在變化的,怎麼能讓卦變得越來越好,而不是越來越壞呢?這並不完全取決於客觀環境,而主要取決於我們自己。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卦象變化根本上取決於人的應變能力。有這樣一件事,一個工廠職工醫院裏有一位醫生,醫務水平很高,但人卻不夠靈活,不善變通。一次,運氣來了,廠長找他談話說:“賈醫生,你醫術不錯,工作又很認真,組織上決定提拔你任職工醫院的副院長。你要好好幹,任命書過幾天就下達!你記住,以後有事直接找我就行了。”這位醫生可以說是苦盡甘來了,他這一卦無疑應該算是一個吉星高照的卦了。然而,由於這位醫生不善變通、不夠靈活,最後,卦變了,他又混成為一般群眾。原因是這樣的,說來也巧,當天晚上正好是他值班,電話響了,他拿起電話。“哦!是賈醫生啊!”他聽出正好是廠長的聲音。廠長接著說:“我愛人中午吃了不幹淨的東西,現在有些不舒服,上吐下瀉,你看能不能給治療一下?”賈醫生慌忙答道:“行啊!行啊!你讓她到醫院來吧!”對方掛了電話,賈醫生連忙準備著,但左等,她沒來,右等到,她也沒來,此時,賈醫生才明白自己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
為什麼廠長會打電話到醫院來呢?他打電話的目的不就是希望醫生能上他家去一趟嗎?一般的醫生都會去,何況自己正要被廠長提拔為醫院的副院長呢?雖然,一般情況下病人都是來醫院看病的,但遇到這種特殊情況為什麼不可以變通變通呢?何況這是廠長的夫人,更何況這是在夜裏。然而,後悔己來不及了,廠長終於變卦了,他任命另一位醫生當了副院長。賈醫生鴻運當頭的吉卦最後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這種變卦似乎帶了些消極情緒,但生活的變卦就這麼實實在在,人不得不接受這一變化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