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恐懼背後的秘密(1 / 1)

恐懼的情緒常使一些當事者喪失理智,做出一些過分舉動。在一場異常激烈的比賽中,這樣的情況常常可以見到:突然禁區內出現手球犯規,裁判毫不猶豫地吹哨罰點球。於是這位黑衣裁判立刻被防守一方球隊的十一個情緒激動的球員包圍了起來。他們簡直像一群暴徒一樣對手無寸鐵的裁判大聲叫嚷著——開始還隻是用些汙辱性的言詞,後來一些人甚至推推搡搡,他們暴怒地叫嚷聲在百米之外仍清晰可聞。

男人被視為擁有“強力的”性別的人,他們的不安,可能出自對於裁判的恐懼或是我們常說的“守門員對於點球的恐懼”,但可能還有其它原因。

根據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認為,承受者對於恐懼一般有四大基本表現形式:

(1) 在經曆了自力更生失敗與依賴後對自我犧牲的恐懼;

(2) 在經曆了不安定感與孤立後對自我改變的恐懼;

(3) 在經曆了暫時的不安全後對轉變的恐懼;

(4) 在經曆了徹底的不自由後對必要性的恐懼。

由於恐懼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劃分為真實的,中性的和心理學意義上的恐懼;前者是“正常的”形式,而後者就不能等閑視之,而且需要進行心理治療。

這一恐懼自從出生離開母體的那一刻起,它就一直陪伴著我們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比如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恐懼感是牢牢紮根的,惟一不同的可能隻是害怕的程度不同。

隻要心中充滿愛,人就一定存在懼怕被拋棄,而這種害怕被拋棄的恐懼感最常見的表現形式是嫉妒。這裏的嫉妒絕對不是一種消極的情感,而且是與自私自利或者利己主義毫無關係。盡管如此它有時還是會令人感到厭煩。

當你看到你女朋友的某個男同學送她回來時,即使你知道他們之間什麼事也沒發生,但隻要想到他可以對她的美麗感到驚羨,你就感到這是對你的一種傷害。他把注意力投到她的身上,這對你來說是不可忍受的,於是你便火冒三丈。因為你可能覺得她隻屬於你一個人。其實這也是沒有必要的,你的悲喜色彩來自於:你認為別人比自己強,但卻沒有注意到,別人認為你比他更強。

羅伯特是一家著名出版社的總編。他管理著整個書籍製造部門,手下有20個固定雇員和大約30名臨時工,有自己的私人秘書,收入也相當不錯,但他仍然詛咒他所承擔的責任。他每天都為自己沒有時間寫自己的文章而生氣,雖然以前他所賺的隻是現在的一半,但他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對於以前當他還是小編輯及自由撰稿人時,他反而感到滿足,他現在特別想拋開一切,仍然像以前一樣寫一些報道,因為他認為現在的職位卻將他束縛住了。如今沒有一個出版社再聘他為自由編輯了,他感到自己好像陷入了一個困境之中。

可見,惶恐心態迅速蔓延的原因還不僅僅來自於現代勞務市場的衝擊,它們也來自於現代人渴求成就與實現完美自我的心理欲望。承認自己正在超負荷的狀態下工作,講述自己因過度緊張而陷入了某種莫名的恐懼中,這種行為也被認為是客觀存在的。在我們這樣一個以自我主宰的社會中,表達自己的情感是被認為使自己丟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