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怯是人們常有的心理反應。據調查,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認為自己有羞怯心理。不少名人也有過羞怯性格。比如,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四次獲奧斯卡金獎的女明星凱瑟琳?赫本、洛杉磯奧運會四枚金牌的得主卡爾?劉易斯等,都有過十分羞怯的經曆。
害羞,人們總以為那是未成年人的心理或心理特征,隨著年齡閱曆的不斷增長,會自然地克服它。然而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抽樣調查1萬多人中,約4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害羞表現。並且男性和女性害羞人數比例基本持平。
羞怯是一種逃避行為的最常見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人在路上碰到熟人因怕羞故意躲避;有的人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講話,一講就會臉紅舌硬。
害羞的青年承認他們害怕同雇主見麵洽談。一個害羞的人不容易找到工作;一旦找到工作,也更容易失去被提拔的機會,因為領導崗位尤其需要嫻熟的社交能力,善於辭令也是個人晉升所必需的重要條件之一。害羞的人完成工作的方式往往是被動而不是大膽的,他們對待自己的工作考慮最多的是不要失敗,而不是如何取得成功,這勢必會限製他們潛能的發揮。
羞怯的人感到主動結交朋友很困難,因此他們的孤獨感往往強烈。有一部分人由於害羞而閉關自守,與人隔絕,當他們真的與人相處時,又常常不願中斷關係,希望避免不尋求寶貴的友誼而遇到的困難,結果,他們結交的夥伴當然不會是最理想的。害羞的人常常感到自卑。他們普遍對自我形象持否定態度。例如,害羞的女大學生對她們的照片的評價是,其魅力同那些明星不相上下。
在日常生活中過分怕羞有礙於工作、學習和人際交往。這是因為有怕羞心理的人常過多地約束自己,而難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因沮喪、焦慮和孤獨而導致性格上的軟弱和冷漠;因怕羞而怯懦、膽小和意誌薄弱。盡管害羞的成年人要比青年少得多,但這並不意味著隨著年齡的增長,羞怯感會自動消失,如果到了婚戀年齡還怕見生人,不敢與人接觸和交往,這就變成一種病態心理了。
現代社會,青年人的交際能力愈來愈顯得重要,卻常常因為不同程度的羞怯導致的心理障礙,影響了與他人的溝通交流,導致工作不順心,辦事常碰壁。
有些人經常在心裏歎息:我怎麼總是進不了朋友圈子;我怎麼老是沒有可交談的話題等。缺乏勇於自我表達的自信心,對別人怎樣看待自己過度敏感,容易感到為難。過多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不能清楚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經常感到焦慮;在很多人麵前,則非常緊張,經常逃避與人交往;在性格特征上,往往管理方式表現為性格內向、孤僻、膽小。
他們站在陌生人麵前,總感到有一種無形的壓力,似乎自己正在被人審視,不敢迎視對方的目光,感情到極難為情;與人交談時,麵紅耳赤,虛汗直冒,心裏發慌,即使硬著頭皮與人說上幾句,也是前言不搭後語,結結巴巴的;不善於結交朋友,於是常感孤獨,常因不能與人融洽相處或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而煩惱;不善於與各種不同場合對事物坦率地發表個人意見或評論,因此不能有效地與他人交換意見,給人拘謹、呆板的感覺;常感到自卑,在學習和生活中往往不是考慮取得成功,而更多的是考慮不要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