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會運用積極思維,使之成為成功的原動力;而另一些人則必須學習才會使用這種動力。可是,我們發現,每個人都是能夠學會使用積極思維。俗話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辦事的機遇是很重要的,順應了形勢,能把握時機就能昌盛;而斷送時機就會一事無成。比如,一顆價值連城的明珠,深埋於沙礫之下,永遠不會放射光芒,一旦被人掘出,才會大放奇彩,堪稱瑰寶。辦事成功也一樣離不開一定的機會。
一個人的成功,除了依賴一定的條件之外,機會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韓愈的《與鄂州柳中丞書》中雲:“動皆中於機會,以取勝於當世。”
比如你要升官晉職。由於本單位、本部門的領導者因為某種原因,或者是工作突出被提拔了,或者到了法定年齡,離休、退休了,或者因工作犯了錯誤而被解職了,總之,使原來的職位出現了空缺,這個空缺就為你創造了一個升遷的機會。如果這個機會來臨之時,你卻在工作中犯了錯誤,官運就會與你失之交臂。
也許有人對此不以為然,他們總認為自己的提升是因為自己已有某些才能。這種說法,帶有很大的片麵性。因為誰都知道,一個人被提升時,首先要有職位。沒有空出的位置,任你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也不會被提拔到一個“懸空”的位置上。當然,我們不是在否認才能在提拔中的作用。
工作中的機會如此,人的富有也是如此。台灣某報有一個記者奉命采訪大陸國畫大師李可染,他趕到李可染先生的家裏時,不巧李可染已經“魂歸故裏”,沒法在接見他這個遠方來客了。由於各種原因,李大師辭世消息尚未公開。
這位記者靈機一動,馬上籌集巨款到榮寶齋等書畫店裏買下了寄售的李可染絕筆作品,兩天之後,人們才得知李可染去世的消息,於是紛紛搶購大師遺作。可是至哪裏去購買呢?這個記者因此發了一筆“橫財”。
這件事情看起來很偶然,實際上充分表現出了這位記者有準備的意識。機會來了,就看你敢抓不敢抓,隻要有準備就可以抓住!
印尼華僑林紹良支持印尼人民的獨立戰爭,向印尼軍隊出售他儲備下的藥品,他把全部資金都用於藥品的儲備,因此奠定了70多億資產的根基……這些都說明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成功永遠屬於那些有準備的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