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絕世才女的最後命運(3 / 3)

接下來的日子,她更是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以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橫行肆虐更是激起她強烈的愛國情感,她積極主張北伐收複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無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還寫過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可見一向婉約的李清照也有豪放的一麵。

多年的顛沛流離,使她的那顆心一直飽受摧殘,而她也因改嫁問題遭到士大夫階層的汙詬渲染,受到了加更嚴重的殘害。她無依無靠,呼告無門,貧困憂苦,流徙飄泊,最後寂寞地死在了江南。

然而,她的人雖然不在了,她那才華超絕的詞作將會永遠流傳在人間。

3.李師師:大宋第一名妓

第一次知道這個女人的時候,是在《水滸傳》中看到的,因為兩個男人,一個是浪子燕青,一個是皇帝徽宗;一個是江湖豪傑,一個是當今天子。其實跟她有瓜葛的男人還有一個,是一個風流才子,叫周邦彥。

李師師這個名字也是有一番來曆的。據說當她3歲的時候,曾經被家人寄養到佛寺裏,結果一個老和尚覺得她很有慧根,因為那時大家都管佛門弟子叫“師”,所以她就被叫做李師師。過了一年,父親因罪死在獄中。她因此流露街頭,被青樓收養,媽咪教她琴棋書畫。一時間李師師成為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孫競相爭奪的對象。沒多久這話就傳到了宋徽宗的耳朵裏,一向自命風流的皇帝自然要過去一探究竟了。

見到李師師,果然不錯,比想象中的還要好。這下,宋徽宗可忙碌起來了,三天兩頭地玩微服私訪,當然對象是比較固定的了,就是李師師一個人。

不過當時其實李師師已經明花有主兒了,就是當時的大詞人周邦彥,此人當時名滿天下,既會做詞,又會譜曲,再加上據說長得不俗,經常給李師師寫詞,二人又差不多相當於藝術上的知音,自然情深意重。無奈他的情敵是當今天子。

不過皇帝也不是天天都能來的,他終於得到一個空兒跟李師師幽會了。哪知皇帝突然駕到了。跑是跑不掉了,沒辦法,隻好躲到了床底下。還好,皇帝進來時沒有發現。不過,這下可苦了我們的周大才子。他隻能在窩在床底下,大氣也不敢出。

不過這次皇帝身染重病,他不能留宿,要回去了。當然,李師師少不得要挽留一下:“現已三更,馬滑霜濃,龍體要緊。”而宋徽宗估計身體確實壞得一定程度了,實在不能留宿,這一次竟然真的回去了。

這下可把那個在床底憋屈半天的周邦彥的醋壇子徹底打翻了,瞬間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後來的人們常說周邦彥的詞華而不實。這首詞可以封住天下的幽幽眾口了。

不過更妙的事發生在後頭。過了幾天宋徽宗又來了,讓她唱幾首新鮮的曲子。哪知李師師竟然一時忘情,唱起了周邦彥的那首詞曲。徽宗一聽,果然臉色驟變,喝問是怎麼回事。李師師自然不敢相瞞,於是就出了周邦彥的名字。

回去以後,宋徽宗立即著手搜集周邦彥的“罪證”,想辦法把周邦彥貶出了京城。

李師師本來就喜歡周邦彥,這下心裏更愧疚了,於是親自為他送行。回來之後並將他譜的一首《蘭陵王》唱給宋徽宗聽:“柳蔭直,煙裏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讖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桑條過千尺,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映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剪,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淒側。恨堆積,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記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沈思前事似夢裏,淚暗滴。”

宋徽宗少不得問李師師幾句,那個周邦彥到底怎麼樣了?李師師這下腦子反應得極快,說周邦彥現在心裏後悔死了,覺得特對不住皇帝陛下。對皇帝的這一處罰感到是格外開恩,心裏感激不盡。這下說到宋徽宗心裏去了,加上宋徽宗本非殘暴之人,於是又把他招回來了,做了宮廷的總樂師。後來兩個人情投意合,天天研究詩詞歌賦,竟然成了知音,實在大大地出人們的意料之外。

不過大宋的好日子也走到頭兒了,沒多久金兵打過來了,宋徽宗活生生地被搶走了,而一代名妓李師師也不知身在何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