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深知,要想獲得唐玄宗的進一步歡心,討好唐玄宗的女人至關重要。他見楊貴妃沒有兒女,就不依不饒地請求做楊貴妃的幹兒子,玄宗欣然應允。舉行收養子典禮的時候,安祿山故意不拜唐玄宗,隻拜楊貴妃。唐玄宗責問他為什麼不先拜自己,安祿山唐玄宗帶著十二分真誠回答:“我是胡人,隻知道有母親,不知道有父親。”
楊國忠與安祿山同受唐玄宗的寵遇。不過楊國忠起步要比安祿山晚得多。安祿山做平盧節度使的時候,楊國忠還不知道在哪呢,所以安祿山從骨子裏看不起他。
李林甫在相位時,安祿山十分懼怕。因為在李林甫麵前,安祿山的任何一個陰謀詭計都藏不住。現在楊國忠為相,雖然夠無恥夠陰險,但其資曆、威望、能力均很有限,所以安祿山根本瞧不起他。眼看著安祿山寵遇日增,勢力日益壯大,拉攏不成,又無力製服,楊國忠便轉而向玄宗多次陳述論證安祿山的造反跡象及可能性,想借唐玄宗之手除掉安祿山,不過唐玄宗並不這麼看。他長期寵信安祿山,認為這隻不過是二人爭寵的小把戲。
楊國忠說安祿山要造反一多半是想製造一個合理的殺人動機,其實,安祿山確實有反叛之心,不過條件尚未完全成熟,他還不想過早地暴露自己的野心。當時太子李亨根據自己的觀察也預言安祿山將叛亂,但玄宗根本聽不進去。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八,安祿山調集15萬人,號稱20萬,引兵南下,公開造反,不過打出的是討伐楊國忠的旗號。
此時,唐玄宗和楊貴妃等正在華清宮裏尋歡作樂,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由於叛軍行動詭秘,河北方麵沒有傳來一點消息。直到安祿山起兵反叛的第七天,唐玄宗這才確信安祿山真的叛亂了。他立刻召見宰相楊國忠,商討如何製服安祿山。楊國忠一聽不但不驚慌反而十分得意,因為這證明了他有先見之明,狂妄地說:“如今真正想反叛的隻有安祿山一個人,將士們都是被逼迫造反的。不出十天半個月,安祿山的首級一定會被送來。”唐玄宗當然希望叛亂早日結束,所以也輕信楊國忠的分析。
安祿山有備而戰,而且速戰速決,所過州縣,望風披靡。唐玄宗設置的防線,根本擋不住叛軍的進攻。河南的幾道防線頃刻瓦解,陳留、洛陽與陝郡相繼被占領,唐王朝軍隊明顯不是叛軍的對手。
隨著戰局的急轉直下,唐玄宗懊喪不已,打算禦駕親征,下詔令朔方、河西、隴右各節度使帶領他們的人馬,除留守邊鎮城堡的兵員外,在20日之內,全部趕赴京師彙集。玄宗親征,由皇太子李亨監國。對於楊國忠來說,太子監國比叛軍作亂更可怕。因為他一向壓製太子李亨及其黨羽,如果真是太子監國,楊氏一族豈不失勢?回到府第,楊國忠急忙找楊氏姐妹商量,對她們說:“太子平時仇恨我們家專橫,他若監國,我們的性命就危險了。”楊氏姐妹立刻到興慶宮找楊貴妃,希望她能阻止此事。為了外戚家族的利益,也為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楊貴妃跪在唐玄宗麵前,苦苦請求收回成命。唐玄宗已是71歲高齡的老人了,親征的決心本來就不很大,愛妃一求情,隻好作罷。在當時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唐玄宗對楊貴妃一味遷就、讓步,聽憑楊氏兄妹的擺布,這就使朝廷上下對楊國忠、楊貴妃更加怨恨,太子李亨與楊國忠之間的矛盾更為激化。
楊國忠在朝野喪失人心,導致了一些潼關守將回兵誅討楊國忠的傾向。守將王思禮曾秘密向哥舒翰建議,要他向唐玄宗上表請求誅殺楊國忠,以謝天下,哥舒翰遲疑不決。王思禮又請命率30騎到長安,將楊國忠劫至潼關誅殺。哥舒翰認為這樣做風險太大,如果事情敗露就會背上叛臣賊子的罪名,所以沒有同意。
對於自己的危險處境,楊國忠敏感地覺察到了。有人對他說:“如今朝廷的重兵都掌握在哥舒翰手裏,他若倒戈向西殺來,宰相大人豈不是很危險嗎?”楊國忠聽後大吃一驚。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那比安祿山叛軍入關還可怕,自己的性命定然難保。所以,他奏請唐玄宗派杜乾運率萬人駐紮在灞上,名義上是防禦安祿山叛軍,實際上是對付哥舒翰倒戈向西討伐他。哥舒翰也意識到楊國忠想加害自己。於是設計斬了杜乾運。這一下,楊國忠見自己意圖被識破,更害怕了,竭力把哥舒翰往死路上推。
恰在此時,郭子儀、李光弼部在河北告捷,叛軍軍心動搖。加之潼關久攻不下,安祿山終日惶惶不安,打算放棄洛陽,退兵回範陽老巢。整個戰略形勢對唐軍十分有利。由於求勝心切,判斷失誤,唐玄宗下令哥舒翰率軍出關作戰,盡快攻下陝郡,收複東部洛陽。哥舒翰據理爭辯,堅持守關。遠在河北的郭子儀、李光弼也根據當時形勢陳述利害,上奏說:“若潼關出師,有戰必敗。關城不守,京室有變,天下之亂,何可平之。”就在這出不出潼關的關係整個戰局成敗的決定性時刻,宰相楊國忠在唐玄宗跟前的言論,起了極壞的作用。他隻盤算著如何防備哥舒翰的威脅,唯恐哥舒翰不出關,對自己不利,而不考慮國家安危,所以屢次向唐玄宗進言,要哥舒翰出關,玄宗下定決心,接二連三地派宦官催促哥舒翰率軍出關。哥舒翰無可奈何,知道出關必敗,不禁慟哭。
哥舒翰率大軍東出潼關,結果大敗。潼關失守,戰略形勢急轉直下。對唐玄宗是一個巨大的打擊,由於懼怕安祿山攻進長安,他產生了逃跑的念頭。
唐玄宗在興慶宮,召見宰相楊國忠,緊急商議。楊國忠提出讓唐玄宗移駕入蜀,打算向四川方向逃跑。唐玄宗早已心慌意亂,也沒有別的高招兒,隻好同意。安祿山起兵叛亂,打的是誅殺楊國忠的旗號,對此,楊國忠不能不考慮自己的退路。楊國忠曾身領劍南節度使之職,在四川有相當的勢力。如果唐玄宗逃往蜀中,對鞏固他的地位十分有利,甚至可以“挾天子以令天下”,而不必整日擔心被誅殺。所以他趕緊派心腹提前趕往四川安排。四川物產富饒,周圍有崇山險關可據,對於如驚弓之鳥的唐玄宗而言,也是一個比較安全可靠的去處。
唐玄宗命龍武大將軍陳玄禮整頓禁軍,賞給他們許多錢帛,挑選了良馬九百餘匹,以供保駕之用。唐玄宗和楊貴妃、皇太子、親王、妃嬪、皇孫、楊國忠、韋見素、高力士、魏方進以及親近宦官、宮人等,悄悄地離開未央宮,西出延秋門,向鹹陽方向逃去。其他皇親國戚、王公大臣,都被丟在京城,絲毫不知情。行至左藏庫時,楊國忠建議派人焚燒,唐玄宗傷感地說:“叛賊搶不到這些東西,必定要搜刮百姓們,不如留給他們,不要再加重子民們的負擔了。”
天亮時分,唐玄宗帶領的逃亡隊伍匆匆過了渭水上的便橋。楊國忠一過橋就下令毀橋斷路,唐玄宗知道後,氣憤地說:“百姓們也要避賊求生,為什麼要斷絕他們的生路呢?”特別命令高力士留下,監督著把火撲滅,然後再趕路。
由於唐玄宗等人在宮中享受盡了榮華富貴,此次入蜀,路上受盡了苦難,唐玄宗又氣又惱,回想自己的大半生,百感交集,忽然產生輕生的念頭,一頭撞向一棵大樹。恰好高力士趕過來,牢牢抱住他的雙腳,嗚咽著勸說,唐玄宗這才作罷,不禁掩麵而泣。一位名叫郭從謹的老人上前說道:“安祿山包藏禍心,已經不止一天了。也有人進宮報告他陰謀造反,陛下都把他們殺了,使得他的奸計能夠得逞,招致陛下流亡。所以先王重用忠臣良相來使自己耳聰目明。我還記得宋瑾擔任宰相的時候,經常直言講諫,因此天下太平。從那以後,朝臣都不敢犯顏直諫,而是靠阿諛奉承來保全自己的烏紗帽,所以宮門外的事情,陛下都被蒙在鼓裏,百姓們早就料到會有今天了,但宮廷警衛森嚴,我們根本進不去,無法表達自己的忠心。如果事情不達到這種地步,我哪能見到陛下,和陛下說起這些事情呢?”唐玄宗深受感動,一再安慰他,老人搖頭歎息著走開了。
大隊人馬繼續前行。隊伍行至興平縣西郊馬嵬驛,隨從護駕的禁軍將士疲憊不堪,再加上饑餓難忍,遂萌生出強烈的不滿和憤怒情緒。禁軍首領龍武大將軍陳玄禮,早就看不慣驕橫自恣的楊國忠,因為他的專權亂政,導致君臣們流離失所,落到如此地步,所以早就想誅殺楊國忠。陳玄禮召集眾將領,慷慨激昂地說:“如今天下分崩離析,皇上出逃在外,難道不是由於楊國忠盤剝百姓、朝野怨憤所造成的嗎?如果咱們不除掉他向天下謝罪,怎能平四海之憤呢?”大家反應非常強烈,異口同聲地答道:“我們早就想這樣幹了。事情如果成功,就是死也心甘情願!”恰在此時,有20多個吐蕃使者,因餓了好幾天沒東西吃,正圍住楊國忠的坐騎訴苦。楊國忠還沒有來得及答話,憤怒的禁軍將士們大聲叫喊:“楊國忠與吐蕃謀反。”有人一箭射中楊國忠,楊國忠從馬背上滾落下來,竄進馬嵬驛西門內,軍士們蜂擁而入,將楊國忠亂刀砍死,並用槍挑著他的腦袋掛在驛門外示眾,隨後又殺了楊國忠的兒子戶部侍郎楊暄等人。楊國忠被殺時,唐玄宗正在驛亭裏休息,聽到外麵的喧嘩聲,就詢問出了什麼事。左右告訴他楊國忠已被軍士以謀反罪名殺死。唐玄宗當然不相信楊國忠會謀反,但是作為一個政治家,他知道問題的起因。“禍由楊國忠”的輿論他早有耳聞,所以並沒有責備衝動的軍士,而是拄著拐杖走出驛門,慰勞將士,要軍士們收兵歸隊。
楊國忠被殺後,他的妻子裴柔、幼子楊晞、二兒子楊昢等,被安祿山叛軍殺死;三兒子楊曉,逃到漢中郡後,被漢中王李踽打死;而楊國忠的心腹不是被亂軍殺死就是被唐軍殺死。
曆史證明,公道自在人心,殘害忠良,但他的人絕對不會有好下場。
4.來俊臣:第一劊子手
一般說來,奸臣們殺害忠臣是為了權利,而來俊臣最愛好的不是權力,而是殺人。
來俊臣是典型的迫害狂,在他當道之時,被他定罪冤殺的有一千多家,按當時一人治罪牽連幾十人或上百人的情況來推算,被他冤殺的有幾萬到十幾萬人,作為一介文官取得如此成就也算是古今第一人了。來先生不僅殺的人夠多,而且在整人害人的“理由”方麵也做了很大創新。如果他整人隻是為了排斥異己,那隻能說是家常便飯,可是他卻絕不僅僅限於此,他還開創了逼人的新領域。非常好色,不過,他卻對大姑娘並不是很感興趣。他最感興趣的是別人的老婆,見到別人老婆有漂亮的,他都千方百計地奪過來,慣用的手法是指使人羅織罪名上告,然後他便采用酷刑迫使別人認罪。為了不使自己的搶奪對象有所遺漏,他還別出心裁地羅列了一個名單,自宰相以下,來俊臣都登記姓名按順霸占取他們的老婆。
來俊臣不但勇於實踐,還及時地對他的整人殺人經驗進行理論總結,他與另一個同事,共同撰寫了一本叫《羅織經》的書,該書體係嚴密,引例生動,講理透辟,可以說是編造罪狀、安排情節、描繪細節,陷害無辜的經典教材。
在用刑上,來俊臣更是發前人之未發,把各種損招、狠招、壞招都玩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並且還繼承諸多前人的成果,發明了許多的方法和技巧,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將這些花樣繁多的方法都起了名字,每一個名字都是四個字,並且形象生動,文采斐然。每次有囚犯來,就先到刑具陳列室,讓他們觀看。囚犯們看了,都兩腿發抖,冷汗直冒,精神崩潰,再清白的人也都乖乖認罪。
不過即便如此,在冤殺好人、嚴刑逼供方麵他還沒有取得壟斷地位。有一位叫周興的就是他的一個有力競爭對手,特別在逼供方麵更是很有一套。不過這位周兄估計是得罪人太多了,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裏,內容竟然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裏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查不出結果,太後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這可怎麼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於想出一條妙計。他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裏。兩個人邊喝邊聊,玩得好不痛快。酒過三巡,來俊臣突然歎了一口氣,有些失落地說道:“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一聽,就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很神秘地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裏,你想想,還有什麼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聽了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甕,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裏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鑽進甕裏吧。”周興一聽,手裏的酒杯“啪噠”一聲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由此,我國又多了一個成語——請君入甕。
看著自己的老同事周興死掉,來俊臣倒沒有一點兔死狐悲的感覺。因為他覺得自己有兩大優勢,可以立於不敗之地。第一,他忠誠於皇帝。來俊臣在自己的名著《羅織經》裏首先就講忠君。忠到什麼程度呢?“雖至親亦忍絕,縱為惡亦不讓。”就是可以置倫常於不顧,也可以置良心於不顧。隻要有利於皇帝,沒有他不可以幹的。第二大優勢當然就不用說了,就是專業素質相當高,周興死了,在冤殺好人、嚴刑逼供方麵他無疑已達到了獨孤求敗的境界。
他都幹了些什麼壞事呢?
首先是任意奪人妻女。隻要是來俊臣看上的人,也不管人家是未出閣的姑娘還是已嫁人的媳婦,一定要弄到手。要是人家不給怎麼辦呢?客氣一點,他就假傳聖旨,讓對方自動把人送給他;要不然他就告人家謀反,把人家全家殺光,然後把人弄過來,被他弄得家破人亡的不計其數。他的妻子就是這麼娶來的,這位來夫人出身於大名鼎鼎的太原王氏,唐朝非常講究等級門第,按道理講,無論如何是不會嫁給來俊臣的。本來這位王小姐已經嫁給一個叫段簡的人了,但是因為太漂亮,被來俊臣盯上了。來俊臣就到段家去,假傳聖旨,說皇帝已經把王氏賞給他了。段簡雖然明知道這純屬胡說,但是又怕來俊臣誣陷他謀反,隻好把夫人拱手送他。來俊臣也就因此成了太原王氏的乘龍快婿。
其次,肆意陷害大臣。來俊臣的職業是查辦謀反案。如果沒人謀反他就失業了,所以他整天琢磨製造嫌疑犯。誰對皇帝構成威脅,或者是誰不買他的賬,他就誣陷誰謀反。後來他膽子越來越大了,也懶得飛信琢磨了。幹脆找了若幹塊石頭做成靶子,石頭上麵一一寫著當朝官員的名字,然後和自己的黨羽一起從遠處拿小石子砸這些靶子,砸中誰就拿誰開刀。這石子可是不長眼睛,誰知道砸中哪個?所以朝廷上人人自危。他還跑到武則天跟前,說武則天的兒女、侄子們全都不可靠。
一個人如果讓所有的人都忌恨,恐怕就沒什麼好下場了。可是,真正讓來俊臣陷於滅頂之災的倒不是他的仇家,而是他的下屬兼朋友——酷吏衛遂忠。
有一天衛遂忠來找來俊臣喝酒,正逢來俊臣宴請妻子的族人。太原王氏是名門望族,大家正濟濟一堂,舉杯暢飲。衛遂忠突然不請而至,來俊臣覺得他身份太低,上不了台麵,就吩咐管家說:“就說我不在,別讓他進來!”
衛遂忠一眼就看出來其中的原委了,他徑直闖了進去,指著王氏的鼻子就開始罵,王氏原本是名門淑女,居然在眾目睽睽之下被衛遂忠一頓羞辱,回屋痛哭不已。來俊臣也很生氣,命人把衛遂忠捆起來痛打了一頓。衛遂忠這下子可被打清醒了,趕緊跪地求饒。來俊臣教訓了衛遂忠幾句就讓他走人了。王氏夫人被人白白地羞辱一番,自知在丈夫心目之中的位置不過如此,羞憤交加,沒過幾天,就自殺了。來俊臣也沒當回事兒,因為他又發現新目標了。上次他看上的是段簡的妻子,這次他又看上段簡的妾了。倒黴的段簡隻好又乖乖地拱手相送。
來俊臣不斷發現新目標,並沒有把妻子的死當回事,可是衛遂忠寢食難安了。他是來俊臣的心腹,知道來俊臣心如蛇蠍,雖然現在沒有找自己的麻煩,但難保哪天不翻舊賬。怎麼辦呢?
衛遂忠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去陷害來俊臣了。他知道來俊臣是武則天身邊的紅人兒,直接跟武則天說來俊臣謀反未必起作用,所以他決定曲線救國,去求見武則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他問武承嗣:“您可知上次來俊臣擲石頭砸中的是誰的名字?正是魏王您呀!他準備告您謀反呢!”一句話可把武承嗣嚇壞了。他也曾經風聞來俊臣在武則天麵前說自己的壞話,現在從來俊臣的心腹衛遂忠口裏聽說此消息,那就更讓他深信不疑了。俗話說先下手為強,武承嗣立刻行動起來了。
他先聯絡了武家子弟和太平公主,後來為了增強實力,又把皇嗣李旦也拉了進來,最後幹脆連禁軍將領也給拉上了,說:“來,我們一塊兒告倒來俊臣!”這些人本來不是一個陣營的,彼此有諸多矛盾,但是在痛恨來俊臣這一點上卻空前一致。反正來俊臣讓大家都人心惶惶,現在正好趁著人多勢眾,一起打倒他。聯絡好了之後,就以魏王武承嗣為首,這些人聯名上奏,控告來俊臣。既然這麼多人聯名上告,那就開審吧。一審起來,這罪名可就多了,行賄受賄、欺男霸女,更重要的是來俊臣想要自己做皇帝!來俊臣曾經把自己比做十六國時期的後趙皇帝石勒,這石勒原本是個奴隸,後來從奴隸成為了將軍,又從將軍晉升皇帝。來俊臣自比石勒,不就是要謀反嗎?謀反是死罪,這個處理意見就上報給武則天了。
武則天對來俊臣還是有好感的。她知道來俊臣得罪人很多,但那都是自己讓他幹的。至於說來俊臣想要當皇帝,武則天無論如何是不相信的。何況來俊臣還是個美男子,她想保住來俊臣,因此遲遲沒有答複。然而越是這樣,那些告來俊臣的人越害怕,要是來俊臣不死,接下來就得自己遭殃了。宰相啊、武則天的麵首啊,都被動員起來遊說武則天。武則天覺得,現在是處理來俊臣的時候了。
來俊臣倒黴的日子來了,在武則天的秘密授意下,武承嗣糾集一夥人把來俊臣收拾了。
5.蔡京:奸臣中的大才子
能夠穩做北宋奸臣的第一把交椅已屬不易,更難能可貴的是蔡京能自覺利用業餘時間鑽研藝術,在書法領域同樣獨領風騷,堪稱奸臣界的奇才。
蔡京24歲時,和弟弟蔡卞中了同榜進士。當時王安石正挽著袖子搞變法,因為有皇帝撐腰,變法派一時占了絕大多數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