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篇 奸佞小人的不同歸宿(3 / 3)

蔡京當即發揮了見風使舵的天賦,四處宣傳自己是變法的堅定擁躉。這一招果然奏效,沒多久蔡京就由一名小小的地方官升為京城大員。然而,不久後變法派的核心成員宋神宗死了,其子哲宗即位,由於哲宗年幼,所以暫由其母高太後作代理。高太後極度痛恨變法,一上台便重新啟用司馬光。蔡京排除萬難,五天之內就把自己曾經苦心孤詣施行的新法全部廢除,其魄力與執行力令司馬光讚不絕口。蔡京對於自己這一次的發揮也十分滿意,就開始盤算升官之後的事情了。不過,天有不測風雲,有人在背後說了不少蔡京的“壞話”,結果,蔡京不但沒有升職,反而被遣送出了京城。此時的蔡京低調了許多,不但對變法之事隻字不提,別人提時也會以雷厲風行的手段鎮壓下去。然而,他這一係列的的果敢行動依然沒有奏效,他還是遭到了一些“小人”的暗算,於是再次被降職。不過蔡京愈挫愈勇,捕捉一切機會積極進取。後來幾經沉浮,終於等到了撥雲見日的時候。

宋徽宗即位了,不久二人便組成了昏君奸臣的絕佳組合。二人惺惺相惜,精誠合作,在迫害忠良、禍亂朝政、魚肉百姓等各個領域“屢創佳績”。蔡京還果斷地展開鐵腕手段將蘇洵、蘇軾、蘇轍、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等人的文集,悉行焚毀。針對徽宗喜歡古玩花石的藝術愛好,蔡京同誌更是提供了比滿意更滿意的服務。蔡京還十分善於察言觀色,靈活應對,化解種種難題。有一次,宋徽宗將玉盞、玉卮擺在宴席上,並說:“朕想用這些東西已經很久了,唯恐人們以為太過奢華,隻好把它們藏到府庫,今日用它們宴請諸位愛卿,不知是不是有些奢侈?”蔡京趕忙說:“陛下,臣以前出使遼國,曾見遼國君臣所用玉盤、玉盞,都是石敬瑭之物。遼人把它們拿出來向臣炫耀,還說本朝沒有這些東西。現在看到陛下用這些東西,臣很高興。再者,玉器可以延年益壽,於禮無妨。”這一段話,既揚了大宋國威,又表達了對皇帝的忠誠,並且娓娓道來,滴水不漏,反應之快、口才之佳,令人歎服。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蔡京竟然會栽在親生兒子手裏。有一次,他的寶貝兒子蔡攸來到父親家裏,見父親正與客人談話,便假托有事,讓客人回避。父子二人坐定之後,蔡攸問道:“父親大人身體可好?”蔡京答道:“好。”蔡攸裝著不放心地說:“父親大人,讓兒子為你把把脈。”說罷,不等蔡京同意,就抓住他的手腕切起脈來,弄得蔡京很惱火。蔡攸把完脈,歎了口氣說:“父親大人!您的脈勢較緩,體中恐已生了疾病。”蔡京不高興地說:“一派胡言,我身體一向很好,根本沒有什麼疾病。”蔡攸也不多說,起身說道:“父親大人,朝中還有公事等著要辦,兒不敢久留,就此告辭。”說罷,匆匆離去。蔡攸走後,那個客人不解地說:“公子為什麼要這麼做呢?”蔡京這時已明白了蔡攸的用意,他想以身體有病為由,迫使自己讓出相位。

蔡京當即上奏要求麵聖。不料,當蔡京來到後宮之時,宋徽宗與童貫、蔡攸三人正在玩樂,弄得蔡京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不過蔡京不愧為蔡京,當即隨機應蔡京書法變,改口說道:“陛下,京衰老目盲,應該退出輔政之位。不忍突然離去的原因,是因為聖上之恩尚未報答,二公也是知道一些的。”宋徽宗、童貫見蔡京竟然呼親生兒子為“公”,不禁相視大笑。不久,這個笑話也很快風靡了大江南北。幾天後,宋徽宗要蔡京交權。期望繼續為大宋江山發揮自己的光和熱。不過,現實是殘酷的,當童貫到蔡府宣詔之時,蔡京淚流滿麵地說:“聖上何不再容京數年,而聽信讒言以罷京也。”實在有趣啊,竟然把兒子的話說成是讒言。

沒多久蔡京又生了一場大病,人們紛紛落井下石,詛咒他。然而一個正直的大臣卻“仗義執言”:“蔡京不會死的。此老敗壞國家至此,若使其安然死於牖下,哀榮備極,豈不是太便宜他了嗎?哪裏還有什麼天道可言?”這一次“祈禱”果然生效了,蔡京很快就恢複了健康。不過快樂的日子總是那麼短暫,沒多久金兵打過來了。在巨大的壓力麵前,時任皇帝的宋欽宗不得不將其流放,沒幾天魂歸黃泉了。據說,蔡京死後沒有棺木,隻好以當時人常用的“太師青”布裹屍,埋進專門收葬貧病無家可歸者的漏澤園中。

6.秦檜:遺臭萬年不為過

蔡京的奸險指數首屈一指,不過在秦檜麵前,他還得乖乖地叫一聲“大哥”。秦檜的奸名不僅在朝廷冠絕天下,還以驚人的速度傳播並覆蓋了社會的各行各業,各個階層,並且流傳千年,長盛不衰。美術界的人士從他的身上獲取靈感,雕刻了他們夫婦二人的跪拜塑像,引起了社會各界的轟動;文學界一個姓秦的青年看到這個塑像,文思泉湧,當場吟出了千古名句:“人言宋後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餐飲業的人士緊跟時代潮流,推出“油炸檜”係列小吃,結果顧客爆滿;而在演藝圈,凡是有秦檜參與演出的劇目更是屢屢刷新了票房記錄,不過如何避免發生觀眾上台毆打飾演秦檜的演員的悲劇也成為了各大劇院經理最頭疼的問題。總之,秦檜的出現曆史性地打破了性別、年齡、地域、民族、學曆、職業、地位等等你所知道的各種界限,從此你想要與人搭訕、找陌生人問路、參與社會交際、開展業務公關時,再也不用發愁沒有話題切入點了。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的,秦檜早年迫於生計還做過私塾老師,後來經過刻苦努力,終於當了官,實現了人生的第一次飛躍。

其後,秦檜官運亨通,不過靖康之變時被金人捎帶著掠走了。後來被金太宗賞賜給自己的弟弟撻懶,在此期間秦檜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重要轉變,最終決定了投降金國,出賣南宋。由於做漢奸的立場始終堅定如一,秦檜被撻懶特地派往南宋做王牌臥底。

秦檜剛返回南宋時,宋高宗的皇位還不穩當,正在為取得金人的支持急得焦頭爛額。秦檜當即獻上了早已準備好的《與撻懶求和書》,詳細介紹了徽、欽二帝在金國的情況,看著高宗期待的眼神,他又適時地發揮了自己的口才,詳細敘述了跟隨撻懶的工作經曆,認真剖析了撻懶的性格優缺點,並拍著胸脯保證信函一到,必能議和成功。喜得宋高宗對人說:“秦檜南歸,使朕聞之二帝、母後消息,且檜忠實,與其一談,朕高興得夜不能寐,真乃天賜朕一良臣也。”就這樣,秦檜竟然當上了禮部尚書。

此後二人惺惺相惜,通力合作,在與金議和,殘害忠良兩條戰線上屢創佳績。特別是在聯手殺害嶽飛這件事上,兩人的配合堪稱天衣無縫。

當時嶽家軍節節勝利,收複河山,迎還二聖已經納入了日常工作議程,這下子可嚇壞了這對投降二人組。他們先是命令嶽飛“擇日班師,不可輕進”,遭到嶽飛的拒絕後更是一天之內,連下12道金牌,命嶽飛撤軍。就這樣,嶽飛在離勝利隻有0.01公分的時候永遠地失去了勝利的機會。

回朝後,秦檜立馬打出了太極第二招,用明升暗降的辦法削去了嶽飛等抗金主將的兵權。金兀術得知這一消息後,當即又做出一副重整軍馬、進攻南宋的樣子,威脅南宋把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讓給金國,並且殺掉抗金將領。於是,秦檜又出了第三招,先派諫官萬俟卨製造、收集偽證,然後又收買了嶽家軍重要將領張憲的部將王貴、王俊等,令王貴、王俊誣告張憲和嶽飛的兒子嶽雲通敵,把張憲和嶽雲逮捕入獄。在呈報高宗的“罪證材料”中,少不了有一封大逆不道的書信,當然,這封書信是由秦檜提供的,大致內容不外乎是嶽飛如何大逆不道,準備謀反等等,結果高宗看了,果然驚懼不已,立即下令逮捕嶽飛。

嶽飛來到大理寺,看到嶽雲、張憲遍體鱗傷,不禁怒火中燒。他袒出脊梁,露出母親所刻的“精忠報國”四個字,在場諸人無不震驚,主審官何鑄見嶽飛、嶽雲、張憲造反的材料不實,且漏洞百出,就要求秦檜撤銷此案。此時,秦檜完美地詮釋了他心狠手辣的特點,把案子轉交死黨萬俟卨審理,對嶽飛等人開展了一輪又一輪的嚴刑拷打。然而嶽飛始終未曾屈服。與此同時,秦檜與金國簽訂了割地賠款的《紹興和約》。

嶽飛被拷打了兩月有餘,意誌還是如鋼鐵般堅強,秦檜決定將狠毒進行到底,命人逼迫嶽飛簽字畫押,嶽飛知道自己的死期到了,於是,揮筆寫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接著,秦檜發出密令,將嶽飛、張憲、嶽雲等人處死。再接著,秦檜充分暴露出小人嘴臉,對嶽飛的親朋故舊,殺戮流放,極盡迫害之能事。嶽飛被害,引起了朝野上下的憤怒。此時,韓世忠已被罷職,賦閑在家,不過問朝中之事。他也去當麵質問秦檜說:“嶽飛到底犯了什麼罪?有何證據?”秦檜同誌再次完美地演繹了陰險與無恥,淡淡地說:“莫須有。”

於是,“莫須有”三個字成為了秦檜的“金字招牌”,享譽千年。

7.和珅:貪官中的老大

在名人輩出的奸臣界,並不乏貪汙高手,不過他們這些人這門功課的成績,在和珅麵前隻能算小學生水平。

和珅是滿人,出身並不顯貴,不過,他從小就出了奇的聰明,還特別愛學習,不僅背熟了《四書》、《五經》,而且精通滿文,另外還掌握了蒙文和藏文,能吟詩,會做詞,這都為他以後的升官發財埋下了種子。

不過和珅的童年很不幸,3歲死了娘,10歲死了爹,小小年紀便飽嚐了人間冷暖,並且四處為生計奔波,這不但磨練了他的意誌,也使他堅定了追求金錢與權勢的強烈信念。

和珅後來擔任了協同管理皇帝鑾輿、儀仗的侍衛。這項差使雖然地位不高,但是可以經常接觸皇上,這無疑是一條晉升的捷徑。一次,乾隆帝出巡,一時找不到黃龍傘蓋,乾隆很不高興,不過這個皇帝一向喜歡賣弄風雅,於是借用《論語》中的一句話問道:“是誰之過歟?”隨行人員大多數不懂詩詞,這些古典語句在他們耳朵裏無異於另一門外語,隻有和珅應聲答道:“典守者不得辭其責。”這是對《四書》上“豈非典守者之過邪?”的巧妙變通。乾隆一聽,心裏相當高興,順著聲音看到了和珅,見這小夥長得挺帥,並且聰明伶俐,高興地說:“若輩中安得此解人。”接著,乾隆又問和珅多大了,家裏都有什麼人,讀過什麼書。小和珅雖無多大學問,但他憑借高超的記憶力熟練地背誦了《四書》、《五經》的某些段落。乾隆一聽,就更加喜歡他了,從此讓他總管儀仗隊。次日又升他為禦前侍衛兼副都統。

和珅能平步青雲,據說這可能與一段緋聞有關。相傳,乾隆還是寶親王時,一次進宮請安,經過雍正愛妃馬佳氏的居室,馬妃正在對鏡梳妝。寶親王見馬妃長發及地,便偷偷走到馬妃身後,蒙住了她的雙眼。馬妃不知道是誰,順手用梳子打到來人的眉間,竟打起一個青紫的印記。皇後得知此事後,以為寶親王與馬妃有染,便下令將馬妃賜死。寶親王撫屍大哭,說:“是我害了你,他日我若能做主,一定不會辜負你。”馬妃去世26年後,和珅出現。此時,和珅恰好26歲,相貌簡直就是男版馬妃,乾隆便認為和珅是馬妃轉世,於是頓生憐惜之心,故此寵信有加。

其實和珅是一個絕對的實力派,這主要得益於他精準的人心揣測能力。和珅每日形影不離地跟隨在乾隆左右,將乾隆的性情喜好、生活習慣,乃至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一一記下,心思之細,用功之專,著實讓後人佩服。功夫不負有心人,時間一久,他對乾隆的脾氣、心理、好惡等,都了解得很清楚。甚至隻要一看乾隆的臉色,就能猜出乾隆想幹什麼,不等乾隆開口,就把該準備的東西準備好了。看到和珅對自己如此上心,乾隆開始以驚人的速度不斷提拔他。他曾任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內務府總管大臣、九門提督、領侍衛內大臣、滿洲都統等要職,封一等忠襄公。在這裏探討一下和珅的升官秘訣,無疑是有很大意義的。

第一,知識全麵,能力均衡。和珅雖學問不大,卻聰明機敏,博聞強記,對滿、漢、蒙、藏等語言文字也有所知曉,而且精通鮮為人知的西域秘咒,工作能力較全麵,這在當時和朝廷官員中是很少見的。由於外務事務增多,和珅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能力優勢,使得自己始終處於有利的地位。乾隆帝讚揚和珅:“大學士、三等忠襄伯和珅,國家用武,帷幄絲綸,事殊四朝。清文、漢文、蒙古、西番頗通大義。惟和珅承旨書諭,俱能辦理秩如,勒勞書旨,見稱能事。”

第二,有處理大事的能力。和珅雖然自己是巨貪,但是他也曾為乾隆整飭貪汙之風效過力。乾隆四十五年,雲貴總督李侍堯貪汙案被告發,乾隆命和珅處理此事。和珅一到雲南,便通過拷問李家仆人,查出李侍堯的許多證據,接著又據實上疏陳奏雲南吏治頹廢、府州縣多虧帑幣等現象,回京後又當麵向乾隆陳述了雲南鹽務、錢法、邊防等政令方麵的弊端,通過此事,顯示了和珅處理政務的才能。

第三,“善體聖心”,這一點是精髓。和珅對乾隆的照顧無微不至。每當乾隆帝“有咳唾之時”,不管在哪個場合,隻要和珅在場,便“以溺器進之”。乾隆帝晚年記憶力衰退,智力遲鈍,往往“早膳已供,而不過霎時,又索早膳,宦侍不敢言已進,而皇帝亦不覺悟,其衰老健忘,推此可知”。每當有外國人謁見乾隆帝時,和珅均為傳話人。

第四,政治聯姻。和珅掌權後,弟弟和琳,官至總督,死後加封一等公;兒子任都統兼護軍統領、內務府大臣,並且娶了乾隆的掌上明珠固倫和孝公主為妻;和珅之女嫁給康熙帝之重孫;和琳之女,嫁給乾隆之孫。這一切無疑鞏固了他的政治地位。

當然,作為貪官,其出神入化的貪汙技巧自然也是備受關注的:

其一,大肆收賄。和珅大權在握,地方官升官就得走和珅的門路。即便是例行公事,如不給賄賂,和珅也會故意刁難。在和珅這裏,大小官職都有標準的價碼,出多大價做多大官,而且價碼越來越高。由於向和珅行賄的官員太多了,竟出現了行賄無門的情況。有一個山西巡撫專程向和珅行賄,送了20萬兩白銀,僅見把門的就花了5000兩,不但沒有見到和珅的麵,就連管家的麵也沒見到。一些官員為了能與和珅見上一麵,或者送完禮後要當麵請托一些事情,經常在和珅從家中上公署必經的一條胡同裏等待。清朝官員的官服上都繡著“補子”的圖案,因此人們把這條胡同稱為“補子胡同”。

其二,擅取宮中寶物。乾隆帝晚年,追求奢華,對女樂、珍寶、宴席、巡遊無所不愛,因此各地官吏紛紛供奉,宮中積存了許多寶物。由於和珅能自由出入宮禁,所以宮中的寶物便經常私自拿回家中。乾隆五十五年,兵部尚書孫士毅得到了一隻精美的鼻煙壺,打算進獻給皇上,在宮門外遇見和珅,和珅問他所持何物。孫士毅回答說是一隻鼻煙壺。和珅接過一看,此壺是由一顆大如雀卵的明珠雕琢而成,精美絕倫,於是要求孫士毅轉贈給他。孫士毅說,此壺早已奏聞皇帝,如果選不中再贈給他,可是沒過幾天,和珅便把這隻鼻煙壺弄到手了。

其三,侵吞貢物。因為和珅掌管著軍事和人事大權,所以各地官吏與紳商進貢的寶物都要經過和珅之手,有些寶物往往未及入宮就被和珅私自扣留。有一次,皇八子打碎了一隻乾隆帝鍾愛的玉盤,嚇得大哭。經別人指點,和弟弟成親王一同向和珅求援。和珅故作難色,皇八子再三懇求,又加之成親王從旁邊說好話,和珅才答應設法幫助解決。過了幾天,和珅給了兄弟倆一隻直徑為一尺五寸的碧玉盤,且成色超過了被打碎的那一隻。此時,他們才如夢初醒,各地所貢之物,上等的都被和珅據為己有,次等的才被送入宮中。嘉慶帝後來也指出:“督撫等所進貢物,在皇考不過賞收一兩件,其餘盡入和珅私宅。”

和珅的家產有多少?這是清史研究者經常談到的一個話題。由於官方資料記載不詳,私家著述又沒有確切的根據,所以實在難辨究竟。不過,嘉慶的諭旨和內務府官吏的奏報為人們提供了一些重要信息。和珅貪汙的錢財基本有兩種:

第一,直接貪汙金銀。據步軍統領、定親王綿恩的奏折稱:“臣等奉旨查抄和珅及家人劉全等家產,所有查出和珅家:二兩平金三萬三千五百五十一兩,銀三百一萬四千九十五兩三錢三分,俱已交廣儲司收訖,業經奏聞在案。續查出和珅借出本銀錢所開當鋪共八座,及家人劉全、劉印、劉陔、胡六自開、夥開當鋪共八座,亦經奏聞在案。臣等自正月初八日起迄今,查得和珅契置取租房計一千零一間半,取租地計一千二百六十六頃。此外查出和珅借出應追本利銀二萬六千三百一十五兩,並自拴大車八十輛,每輛銀一百二十兩,共發出車價銀九千六百兩,分給各戶領辦。查出和珅家取租房地,統計取租房地共價銀二十萬三千三百二十三兩五錢二厘,價錢六千一百二十五吊。每年通共取租銀四千七百六十六兩七錢,租錢三萬四千九百二十七吊九百六十八文。”

第二,收受的珍寶。和珅除了直接收取金銀之外,還大肆搜刮收受奇珍異寶,嘉慶帝在諭旨中指出:“(和珅)所藏珠寶內,珍珠手串二百餘串,較之大內多至數倍。並有大珠,較禦用冠頂尤大。又寶石頂並非伊應戴之物,伊所藏真寶石頂數十餘個,而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且有內府所無者。”

和珅不僅自己大肆貪汙,還縱容家人到處勒索錢財。和珅的家人劉全被抄家時有銀兩二十餘萬,並有若幹大珠及珍珠手串等寶物。

據梁啟超先生的估計,和珅的全部家產大概有八億兩白銀之多。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目,這一數目比清政府10年收入的總和還要多,難怪這些查抄清單公開之後,世人為之瞠目,所以當時在民間流傳“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諺語。

多行不義必自斃。和珅貪贓枉法、以權謀私、結黨營私、恃寵生嬌的行為,引起了嘉慶帝的極大不滿,但礙於乾隆帝之麵,隱忍不發。乾隆帝死後第二天,嘉慶帝便命和珅與戶部尚書福長安輪流看守殯殿,不得擅自出入,明為守殯,實為軟禁。接著下旨,命令著實查辦圍剿白蓮教不力者及幕後庇護人。大臣自然領會到嘉慶的意圖,於是彈劾和珅的奏章源源不斷送到嘉慶帝手中。初八,嘉慶帝下令革除和珅及福長安所有職務,將兩人逮捕入獄。十五日,嘉慶帝親自宣布和珅20大罪狀,足見其所受規格之高。

嘉慶帝本要將和珅淩遲處死,由於皇妹和孝公主的求情,並且參考了董誥、劉墉諸大臣的建議,改為賜和珅獄中自盡,嘉慶帝還宣布對能棄惡從善的和珅餘黨一律免於追究。十八日,和珅於獄中自縊而死。和珅死前還展現一把自己的文學才華,寫下了四句絕命詩:

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

他時水泛含龍日,認取香煙是後身。

貪汙之王死了,留下了不少好故事,什麼劉羅鍋,紀曉嵐等等,不過,當年這些人物都不是和珅的對手。現在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根據和珅的事兒編造幾部電視劇,更應該從中吸取反腐敗的一些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