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篇 太監禍亂天下(1 / 3)

《春秋》reference_book_ids\":[7078173533162966046]}],\"2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4,\"start_container_index\":2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79},\"quote_content\":\"《水滸傳》reference_book_ids\":[7257453146941688887,7234082227129158688,6890728373585185799,7267090240555191352,6838936290889567245,7078185807026080804]}],\"2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09,\"start_container_index\":2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04},\"quote_content\":\"《趙高傳》reference_book_ids\":[7077484691040766991]}]},\"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封建社會,帝王專製造就了太監。在大部分時間他們都是當奴才的,不過時常也會出現若幹壞到極致的精品,他們各自的卑劣行徑必將遺臭萬年。

1.趙高:監派開山祖師

如果說秦始皇是秦朝的頭號大牌的話,那麼趙高無疑將穩座第二把交椅,特別是其導演兼主演的曆史大戲指鹿為馬更是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兒童。

雖說趙高最終讓秦朝病入膏肓,不過他的政治生涯的領路人卻是那位始皇帝。而他之所以能得到秦始皇的賞識,一是靠他的過硬的法律功底,二是靠他左右逢源的交際藝術。入宮以後,趙高給皇帝辦事從不含糊,並且一直秉持低調做人的原則,見了每個人都熱情地打招呼。終於,蒼天不負有心人,他等來了第一次飛躍的機會。

秦始皇戰勝了所有人,最終還是沒有戰勝老天爺,他的最後一次全國巡遊最終回不去了。在沙丘這個地方,他確信自己快不行了。不過在死之前,他必須解決繼承人的問題。扶蘇的才幹他一向是知道的,不過他自以為是的行為一度讓秦始皇很不爽。然而大秦的天子必須是能幹活的人,所以還是得讓扶蘇來幹。於是,秦始皇叫來趙高寫遺詔。趙高聽到扶蘇兩個字的時候,仿佛掉進了冰窖,不過他沒有表現出任何異常的表情,緊接著,一個絕妙的計劃開始醞釀。

如果扶蘇繼位的話,他必然重用蒙氏兄弟,這樣一來,自己那天下無雙的才華將無法得到施展,所以絕對不能讓扶蘇當皇帝,合適的皇帝人選是胡亥。胡亥無論是從智商的低下還是個性的殘暴來看,都達到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境界。這麼好的苗子,不讓他當皇帝天理不容。不過改遺詔這件事畢竟不是過家家,必須有丞相李斯支持才行。那麼李斯會不會支持呢?萬一李斯反捅一刀子,那自己的小命兒也得完蛋了。李斯這個人確實有兩下子,不過極度害怕失去權位,當年為了自己的相位不惜下黑手幹掉了老同學韓非,現在為了保住丞相的位子必然也不會支持扶蘇和蒙氏兄弟。正好可以利用他這一點突破,聯手改遺詔。然而他們幾個手裏有兵,會不會造反呢?不排除這個可能,不過秦始皇餘威猶在,再加上他們幾個死抱著仁義道德,應該沒這個膽子。

於是趙高找到了李斯,果不其然,自己剛說一句話就被李斯否定了。這是意料中的事,趙高並不覺得意外,他繼續勸李斯:“丞相固然是赤膽忠心,不過您認為您自己的才華、謀略、人氣和關係程度比起蒙氏兄弟如何?如果扶蘇即位的話您認為您會有好下場麼?胡亥仁厚,擁立他一定會得到回報的。當然,這隻是我的淺見,丞相比我聰明得多,一定會有更高明的見解。”這一句就像一個重磅炸彈,徹底把李斯炸暈了。李斯的思想掙紮了很久,終於決定聯手了。

很快,這紙經過趙李二人特意修訂的遺詔出爐了,胡亥即位了,扶蘇自殺了,蒙氏兄弟也被軟禁了。

計劃成功,下一步就要鏟除蒙氏和李斯。沒錯,為了占據那個位置,和這些家夥的衝突不可避免,對待他們絕不能手軟。

於是在趙高精巧的安排下,蒙氏兄弟、李斯排著隊進入了棺材。趙高終於憑借其無恥狠毒到極致的手段完成了第二次飛躍,到達了權力的巔峰。

現在天下無敵了,坐在龍椅上的那個家夥,隻不過就是因為運氣好罷了。現在要證明,誰才是天下第一。於是,指鹿為馬的劇本便上演了。

不過因為和胡亥玩得太大了,沒多久。一夥農民起來造反了,其中有一個叫劉邦的非常聰明,竟然找趙高合作殺胡亥。於是,趙高又把胡亥殺了。

下一步立子嬰為帝,照樣可以保全富貴和權力。然而趙高至死都不相信,自己竟然死在了這個叫子嬰的人手裏了。

2.王振:太監中的才子

在沒有進入太監這一行之前,王振曾經做過教師。不過難得的是此君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遠大理想,懷著對八股教育的極度失望,他“引刀成一快”,投身到了太監這個行業。

在這裏,是他用盡渾身解數,充分發揮自己的知識優勢,很快將其他太監都比了下去,與太子建立了親密的師生關係。後來太子順利即位,他也順利成為了太監界新一代掌門人。

不過當時的朝政為張太後和三楊所把持,在這群老而彌堅的人精麵前,王振明顯是沒有任何機會的,所以他很識趣地附和著。最終隨著他們一個接一個地死去,王振最終登上了最高權力的舞台。

有一次,禦史李鐸碰到王振沒有跪拜,就被逮捕,關進監獄,後被貶官流放到遼東鐵嶺衛服役。還有,大理寺少卿薛是王振的同鄉,但他痛恨王振擅權專恣,不和他來往。一次,王振會議東閣,眾公卿見王振來到,都俯首揖拜,唯獨薛一人不拜。這下可惹惱了王振,遂懷恨在心。後來,北京有位指揮使病死,王振的侄子王山欲將其妾嶽氏據為已有,但這個指揮使的妻子不同意,王山就與嶽氏密謀,誣告該妻毒死了自己的丈夫,並逮捕該妻交給都察院審訊。薛在審理這一案件時,發現所告與事實不符,即主持公道,為該妻辯冤,又一次觸犯了王振。王振聽說這件事以後,大怒,立即指使他的黨羽控告薛受了被告賄賂,並將薛問成死罪。臨刑時,薛的幾個兒子爭著代父受刑,王振的仆人和侍郎王偉也出來為薛申辯。王振一看眾怒難犯,隻好免去薛的死罪,但仍罷官削職,放回鄉裏。

鑒於王振對於金錢的偏愛,一些人為了升官發財,每次朝會都向王振送禮。更有一些無恥之徒,為了討好王振,極力幫助王振收禮,並當眾公布禮物數目。比如,王佑就曾在眾人麵前說,某人以某物送給王振,某人沒有送禮等。結果送禮者得到提拔,沒有送禮者受到處罰。於是,人們紛紛向王振送禮,多至千金,少亦百金左右。時間一久,向王振送禮成了宮中一項不成文的規定,如果有人不送禮,也要受到懲罰。當時,於謙準備進京見皇帝,朋友們都勸他給王振帶上一點兒禮物,他堅決不同意,兩袖清風,來到京城,結果被王振暗地指使其黨羽李錫給他加上對皇帝不滿的罪名而關進監獄,並判處死刑。後來在山西、河南兩省官民進京伏闕請願的壓力下,王振才免了於謙的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