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篇 太監禍亂天下(2 / 3)

王振最出名的一場鬧劇則是——土木堡之變。瓦剌入侵,王振慫恿明英宗禦駕親征,明英宗輕信其言,跨上了親征的戰馬,不但找到了戰爭的感覺,而且還體驗到了囚徒的滋味。土木堡之變直接導致了明朝統治的動蕩不安。在這一場戰爭中,王振也走向了人生的終點。王振死後,他的遺產僅金銀就有六十餘庫,玉盤一百多個,珊瑚樹高六七尺者二十餘株,其他珍玩則不計其數。

3.魏忠賢:太監界的超級老大

其實,魏忠賢在進宮之前,也有過十分淒涼的日子。他也曾經有一個家庭,有妻子,有女兒。不過由於喜歡賭博,遭人毒打,最後沒有出路,隻好自己動手,進入了太監這個行當。

進宮之後,他遇到了自己人生的紅顏知己——明熹宗的乳母客氏,接著先拿自己的太監同事開刀。二人合夥幹掉了自己的老上司魏朝。按理說,這個魏朝還有恩於魏忠賢,是他介紹魏忠賢入宮當的太監,然後又不遺餘力地提拔他,本想培養一個心腹,誰知卻被他幹掉了。之後魏忠賢又再接再厲,謀害了顧命太監王安。

魏忠賢搬掉這些絆腳石後,順理成章地升為司禮秉筆大監。這打破了常規,因為他不識字,原沒有資格任司禮監。熹宗皇後張氏,“性嚴正”,多次向熹宗談起客氏、魏忠賢的過失。一次,張皇後看書,熹宗問她在看什麼書,她答曰:“《趙高傳》。”張皇後用意很明確,熹宗默然。客、魏二人知道了,又恨又怕,揚言張氏非國丈張國紀女,而是盜犯所出,借以治張家罪。另一太監王體乾說,熹宗重夫婦兄弟情誼,“脫有變,我輩無類矣”。這才保全了張皇後家族。盡管如此,張皇後還是深受傷害。在她有身孕時,客氏和魏忠賢派親信服侍,致使其流產。另外一些得罪客、魏的妃嬪不是被搞死,就是被關進牢房。

不過最令人“稱道”的是他與東林黨的鬥爭。魏忠賢的同黨公然把反對派官僚開列名單,括入百餘人,稱為邪黨,以此作為黜陟的根據。給事中阮大铖別出心裁,作《點將錄》,以《水滸傳》中的聚義領袖的名號編排東林黨人,如天罡星三十六人:托塔天王李三才、及時雨葉向高、浪子錢謙益、聖手書生文震孟、白麵郎君鄭鄖、霹靂火惠世揚、鼓上蚤汪文言、大刀楊漣、智多星纓昌期等;地煞星七十二人,有神機軍師顧大章、青麵獸左光鬥、金眼彪魏大中、旱地忽律遊士任等。最後將曾經風光一時的東林黨人幾乎一網打盡。

這樣,魏忠賢天下再無敵手,就開始修生祠。一名叫陸萬齡的監生還別出心裁,建議在國子監建造生祠,把魏忠賢與孔子並論:“孔子作《春秋》,忠賢作《要典》,孔子誅少正卯,忠賢誅東林,宜建祠國學西,與先聖並尊。”主持製造生祠的官員不一定都是魏忠賢的黨徒,如袁崇煥是明末頗有見識的邊方帥才,未必有心投靠魏忠賢。隻能說,建生祠形成了一種潮流,即使為了自我保護,也不得不隨潮流而動。生祠“極壯麗莊嚴,不但朱戶雕梁,甚有用琉璃黃瓦,幾同宮殿。不但朝衣朝冠,甚至垂旒金像,幾埒帝王”。每建一祠,多者用數十萬,少者也要數萬。所用錢財,不是盤剝民眾,就是取自官府。建生祠需要土地,或占民田民墓,或拆民房民舍,無人敢阻攔。開封建祠,拆毀民舍達兩千餘間。生祠饗祀,按王公規格。祠內供像,以沉香木雕刻,外部鍍金,工藝精細,眼耳口鼻及手足都可轉動,有如生人。外則衣冠綺,內則以金玉珠寶為肺為腸,發髻上有一空穴,不斷更換四時香花。明人對權勢者的奉承阿諛,至此而極。

此外,魏忠賢更是將特務的作用擴大到了極致,所有人都處於被監視的情況下。如有對魏忠賢一黨有異議的,一定不會放過。

不過魏忠賢最終還是死在了權力鬥爭中。新即位的崇禎憑借過人的智慧與手腕打垮了魏忠賢。據說魏忠賢聽到有人唱道:“隨行的是寒月影,嗆喝的是馬聲嘶。似這般荒涼也,真個不如死。”想到昔日的榮華富貴,魏忠賢也感到生不如死,於是上吊自殺了。

4.安德海:太監也娶老婆

安德海,人稱“小安子”,早年也不知道由於什麼原因,反正就進宮當了太監。不過後來的事情證明,此君辦事靈巧,頗有眼色,不久便深得主子鹹豐帝歡心。

然而好景不長,鹹豐帝沒多久就快不行了。他在臨終前密詔,由其獨子載淳(即同治帝)繼位,肅順等八臣攝政,並密令:如果載淳的生母那拉慈禧(即後來的慈禧太後)弄權,可除之。可是,令鹹豐帝沒想到的是,一向老實的安德海竟然如此不老實。他前腳剛邁進鬼門關,安德海後腳就把遺詔密報給了慈禧。慈禧聽後大驚,她思前想後,為求自保,決定發動政變。可發動政變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得有人有軍隊。慈禧想來想去,覺得找恭親王奕?幫忙最合適。這個恭親王奕?是鹹豐的親弟弟,排行第六,人稱“鬼六子”,在朝中頗有權力。當時,恭親王奕?正在北京主持與英法聯軍求和事宜,慈禧讓安德海暗地裏竄回北京,來到恭王府,將奪權陰謀告訴恭親王奕?。第二天一早,安德海就匆匆別去。奕?仔細想了當前的形勢,決定幫慈禧除掉肅順等人,自己好大權獨攬。奕?立即向承德行宮發了要求奔喪的奏折。

顧命大臣肅順接到奕?要求奔喪的奏折後,立刻找載垣、端華等研究對策。肅順認為恭親王奕?是借奔喪為口實,實際上是來向他們示威、奪權的,必須阻止他的行動。最後借口京師重地,留守重臣,一刻也不得離開,拒絕了奕?要求奔喪的請求。

詭計多端的慈禧,見肅順識破了自己的計謀,立即與慈安太後(鹹豐皇後,級別大於慈禧)商量了一番,最後下了一道密詔,蓋了“禦賞”和“同道堂”印章,再次派安德海星夜兼程進京,召奕?速來承德共商除肅順大計。

奕?接到密詔後,立即動身,打著奔喪的旗號,於八月初一來到承德行宮。之後又在安德海的精密安排下,與兩宮皇太後見麵商討奪權的陰謀,最後成功地發動了“辛酉政變”,奪去了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的權力。

在這次政變中安德海充當了兩宮皇太後和恭親王奕?之間的秘密聯係人,功勞自然是最大的,不久就升為了總管大太監。

恭親王奕?政變後又當上了議政王,掌握了軍機處和總理衙門的大權,是一個有真正實權的人物,是安德海專橫跋扈的大障礙,必須設法搬掉這塊攔路石。於是,安德海經常在慈禧太後麵前說奕?的壞話,而慈禧也正想解除奕?手中的權力。到了同治四年三月,在安德海的密謀下,慈禧借機彈劾奕?,發動突然襲擊,親手寫詔書,以“雖無實據,事出有因”的罪名,革去奕?的議政王和一切差使,不準其幹預一切公事。一個月後,又以奕?“深自引咎,頗知愧悔”為由,下令讓奕?“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無庸複議政名目”。這樣,慈禧在這一反一複之間,既輕而易舉地革去了“議政王”的名位和權力,又繼續使用了奕?,掃除了對自己的威脅,手段實在是華麗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