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正式宴會的禮儀程序
正式的中餐宴會,禮儀要求很嚴格,其接待程序大致可分為迎賓、開宴、席間敬酒、陪客交談、宴會結束五個階段,宴請禮儀貫穿於宴會的全過程。
(1)迎賓。宴會開始前,主人及其陪客應站在大廳門口迎接客人,當賓客到達時,主人要迎上前去熱情問好,並引領到休息廳暫作休息。開宴前主人應陪同主賓一道入席,作陪或隨從人員安排其他客人就座。
(2)宴會致詞。必須按宴會確定的具體時間準時開宴。宴會開始,主人先致祝酒詞。致詞時手持酒杯,可以在主桌旁起立講話,也可到布置好的講台上講話。祝酒詞可事先寫好,按稿宣讀,也可即席講話,但不論哪種方式,內容一定要簡練,時間一定要短,用詞明快生動,表明設宴的目的和要求,並表示謙虛和敬意。
(3)席間敬酒。在宴請場合,主人都有向客人敬酒的習慣,賓客之間往往也互相敬酒。敬酒時,要上身挺直,雙腳站穩,以雙手舉起酒杯,並向對方微微點頭示禮,對方飲酒時再跟著飲。敬酒的態度要穩重、熱情、大方。在規模較大的宴會上,主人應依次到各桌上敬酒,而每一桌派一位代表到主人餐桌回敬即可。宴會上互相敬酒,其意是互致友誼、活躍氣氛,賓主都應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切忌硬性勸酒、逼酒,甚至酗酒。
(4)熱情交談。主、賓雙方致詞、敬酒完畢,宴會即進入比較寬鬆、自由的階段。大家此時可以毫不拘束地互相交談,但仍要注意不失禮儀,即在整個宴會上,主辦者不要一味同自己熟識的一兩個人交談,或者隻是對一側的鄰座無休止交談而背向另一位鄰座,或在整個宴會上坐著一聲不吭。如果自己性格內向,確實不善言談,可事前準備一些話題,以便在他人宴飲交談之際,見機插話,不時與他人攀談幾句。
宴會上交談話題很多,在選擇時應注意話題的大眾性、趣味性和愉悅性,對那些過於專業、晦澀難懂的話題應予回避。宜多選一些讚賞宴會及周圍環境和令主人愉悅的話題,調節宴會氣氛,避免出現冷場。
(5)適時結束宴會。宴會時間應在1~2小時左右,不宜過長或過短。宴會程序基本完成時,主人要掌握時機,適時結束宴會。結束過早,賓主雙方未能盡興,會使賓客對主人的誠意產生誤解,時間拖延過久,又會導致賓主疲憊,衝淡宴會的氣氛。結束宴會的較好時機是:從服務來說,是服務人員端上水果時;從氣氛來說,是宴會達到新的高潮時。適時結束,可以給大家留下難忘的記憶。主人宣布宴會到此結束,對賓客蒞臨宴會,表示衷心感謝。如要安排餘興活動,如打牌、卡拉OK或舞會,可挽留有興趣的來客自由參加,主隨客便。對於年長的客人和路遠的女士,可考慮護送。主人及陪客,都應把賓客送到門口,熱情握手告別,目送客人離去。對於乘車離去的客人,主人應送客上車,待車開動後,再向客人揮手致意。
4、吃西餐的禮儀
東方與西方進餐的習慣多有不同,特別是正式的西餐宴會,規矩頗多。如果對此一無所知,難免賠笑大方。
著名學者錢歌川先生曾經舉過兩個例子:
有一次,李鴻章出使德國,應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之邀前往赴宴,由於不懂西餐禮儀,他把一碗吃水果後洗手用的水瑞起來喝了。俾斯麥還算善解人意,為不使李鴻章丟醜,他也將洗手水一飲而盡,見此情形,其他文武百官隻得忍笑奉陪。今天東西方人民之間的交往愈益頻繁,了解餐桌上的禮儀也是十分必要。
還有一次,在希特勒舉行的宴會上,一位中國使節按照在國內進西餐的習慣,用餐巾去揩拭刀叉,殊不知這種做法極不禮貌,仿佛是責備刀叉不幹淨。希特勒一見之下,立即命令侍者將全體客人的餐具一律重新換過,使那位中國使節窘迫難堪。
商務人員交際活動繁多,難免遇到吃西餐的場合。為了不鬧出類似上例中的笑話,有必要熟悉吃西餐的禮儀。
西餐就坐禮儀
西餐宴客,為了方便人人有交談的對象,一般請客均為偶數,即宴會桌上為偶數,這樣可以照顧每個人均有一個談話對象。在餐桌上,男女一般要對半分坐,這種方式同中國人男坐一麵,女坐一麵風俗不同。
西餐的位置排法與中餐有相當區別,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英美式就座方式,左右兩端為男女主人,若夫婦一起受邀,則男士坐在女主人右手邊,女士坐在男主人右手邊,左邊則是次客的位置,如果是陪客者,則盡量往中間坐。由於宴會場合是要拓展人際關係,因此夫妻受邀時多半被分開來坐,用意是要讓人能多與身邊周圍客人聊天認識,達到社交目的。
一種是法式就座方式,主人位置在中間,男女主人對坐,女主人右邊是男主賓,左邊是男次客,男主人右邊是女主客,左邊是女次客,陪客則盡量往旁邊坐。
邀請別人做客,主人應當認真地考慮座位的排列。此時座位卡能派上用場。座位卡可以裝飾得喜氣一點,這不僅告訴客人他的座位在哪兒,還有美化餐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