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涉外公關禮儀(1)(2 / 3)

(3)申辦簽證。簽證是一個主權國家的主管部門為同意持有合法護照的外國人出入或過境本國領土,而正式頒發的簽注式證明。當前,世界各國的簽證主要分為禮遇簽證、外交簽證、公務簽證、決不能普通簽證等四種。有些國家之間,根據外交協定,還可按照護照的不同種類而免於辦理簽證。除互免簽證的國家之外,出國訪問者在辦理護照後,隻有獲得了前往國的簽證,方可成行。在辦理簽證時,要提交必要的文件、資料。必要時,還須交納一定數額的“簽證費”。

商務人員的出國簽證,由外交部領事司簽證處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護照簽證處到駐華各使、領館辦理。具體的申辦程序是:

提供有效的出國護照。

出具國外邀請函、電的原件或傳真件。

出具出國團組和出國人員的任務批件,出具個人政審批件。

交個人與護照上同樣的照片2至4張。

填寫《申請出國簽證事項表》。

填寫駐華使館簽證表。

交納簽證費。

當出國人員取得簽證後,要仔細檢查簽證種類和停留時間是否與申請的相符,領事館是否已簽名蓋章等,避免入境時出現不必要的麻煩。

(4)準備必要的衛生檢證明。不前,為嚴防疾病的侵害,世界上多數國家都對入境本國的人員,實施鼠疫、霍亂、黃熱病、艾滋病等惡性傳染病的衛生檢疫。因出訪人員在出國之前,除按規定注射疫苗、攜帶預防藥品之外,還應辦理《健康證明書》、《預防接種證明書》、《艾滋病檢驗證明書》,並且隨身攜帶,以備入境他國時查驗之用。

(5)訂購機票或車、船票。商務人員出國前,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方便、經濟、合理的路線,盡可能選擇直達航班或過境停留次數較少的航班,以縮短旅行的時間,減少起落次數。

購票後,應仔細核對,以免旅途中遇到麻煩,甚至影響旅行。核對的主要內容有:

姓名的外文拚音是否與護照、簽證上的一致。

每張機票聯的右上角是否有售票航空公司的印章、開票人的簽字及售票日期。

整個行程所需的各段機票是否齊全,票上所載的航班班次、日期、途經城市、到達城市是否與原訂座計劃一致。

機座是否得到確認,即是否有“。k”字樣。隻有得到“Or後,才可搭乘飛機。

如售票處開票時寫錯,最好請其重開,否則塗改處應加蓋業務章。

(6)禮貌出行。辦妥上述各項手續後,你就可以順利出了。做一個有教養、有禮貌的人,能讓你的旅途更順利、更愉快。

2.涉外日常交往禮儀

在國際交際中,禮賓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許多外事活動,往往是通過各種交際禮賓活動進行的。一般來說,各種交際活動,國際上都有一定慣例,但各國往往又根據本國的特點和風俗習慣,有自己獨特的做法,我們在對外交往中除應發揚我國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注意禮貌、禮節之外,還應尊重各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了解它們不同的禮節、禮貌的作法,從而使得我們在對外活動中真正做到不卑不亢,以禮相待。

出境人員應尊重當地的生活習俗

商務人員出國前應對所到國家的社會背景、民族性格、待人接物的態度以及在商務活動中的談判風格做詳細的了解,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找出不同的對應辦法,做到胸有成竹,在商務活動中爭取主動。

國外有很多禮節是相似的,如在正式場合男士一般都著深色西裝,穿黑色皮鞋。另外,在國外常有給小費的習慣,在飯店用餐,在旅館住宿等,都要給服務員小費。但是,對警察、政府工作人員給你的服務千萬不能付小費,隻能口頭道謝或寫信感謝,否則會被視為不恭敬的行為。國外各個國家的禮節更多地表現為不同,例如:在亞洲國家,主人請外賓上汽車時,總是和客人一同坐在汽車後座上,他們認為後座是上座,而在歐美國家恰恰相反,主人通常讓客人坐在司機旁邊的位子上,他們把這個位子看成是上座,一是因為歐美國家開車的司機往往就是接待主人,二是坐在前邊可以更清晰地欣賞車外的景色;伊斯蘭教徒不吃豬肉、佛教徒不吃葷、印度教徒不吃牛肉、阿拉伯人不飲酒;一般國家認為“搖頭不算點頭算”,而在保加利亞、尼泊爾等國家,搖頭表示讚賞,點頭表示不同意;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車輛都靠右行駛,而在日本、英國、巴基斯坦等國卻規定車輛靠左行駛;意大利人、阿根廷人認為進餐是一種社交活動,就餐場合不宜談生意,而美國人、瑞士人習慣在就餐場合談生意,經常是邊吃邊談等。了解這些,就不至於在工作中因無意說錯或做錯而傷害外國同行的感情。同時,了解了對方的風俗,亦可在適當的時候表示出對對方的關心,比如開齋節時向穆斯林祝賀,聖誕節時寄給歐美同事一張賀卡等,都能增進友情。

涉外服飾禮儀

國際社交場合,服裝的穿著根據各個國家的傳統習慣,不同場合、季節變化及個人愛好而有所不同。原則上說,參加正式、隆重、嚴肅的活動多著深色,上下同色、同質的禮服或西裝。很多國家把民族服裝規定為禮服,在國慶、民族節日等重大慶典和最隆重場合穿著,其他正式場合著西裝。參加一般活動、參觀遊覽等可以著便裝。但在上下飛機前後,有迎送儀式或參觀遊覽活動安排在兩場正式活動之間,則應按正式場合要求著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