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上印不印地址均可。但在大城市住的人寫上地址更好。已婚男子的名片上一般不印地址,因為他的名片往往和夫入一起使用,夫人的名片通常注有地址。地址應印在名片右下角,字體略小。夫人的名片規格較小,也有夫婦同印一張名片的。
美國許多父母希望其孩子盡早適應社交生活。所以從小便給孩子印製名片。這種名片通常隻在贈送禮品時用一下。名片上應寫孩子的全名,愛稱和綽號不能使用。孩子的名片比成人名片的規格小,年齡越小,名片也越小。男孩年滿18歲,可在姓名前加上“先生”的字樣。女孩年滿13歲,可在姓名前冠以“小姐”。
有些國家習慣把名片的右上角折下來,指著名字,但美國沒有這種習慣。
名片的用途十分廣泛。最主要的是用作自我介紹,也可隨贈送鮮花或禮物,以及發送介紹信、致謝信、邀請信、慰問信等使用。在名片上麵還可以留下簡短附言。
幾種國際流行體態語言的識別
(1)“0K”手勢。用大拇指和食指構成一個圓圈,再伸出其他手指,這就是人們通常所用的“0K”手勢。在美國,它表示“同意、了不起、順利”的意思。在我國和法國則表示“零”或“沒有”。在日本、緬甸、南韓同樣是這個手勢,則表示“金錢”,如在談判中日本人做出這種手勢,你若點頭同意,對方就會認為你答應給他一筆現金。在地中海國家常用來暗示一個男子是同性戀者,有時也用來暗指人的肛門。在巴西、希臘、獨聯體各國,則表示對人的咒罵和侮辱。如在巴西用這種手勢而異性又是女性時,她會認為你在引誘她,男性則認為你在侮辱他。
(2)蹺大拇指。在英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蹺大拇指手勢是搭車旅遊者示意搭車的手勢,這是一種善意的信號。英美人士還習慣於將兩個大拇指不停地有規律地互相繞轉來表示自己目前無事可做,閑極無聊之意。意大利人從1數到5時,他們用拇指表示1,食指就成了2。西方人還用拇指指向朝F表示“壞”或“差”。希臘人蹺拇指,意思是要對方“滾蛋”。在中國蹺大拇指是個積極的信號,通常指高度的稱讚、誇獎、了不起、“老大”的意思;蹺小拇指則表示蔑視、貶低、“差勁”之意。如果一個中國人按著本國習慣使用這一手勢去誇獎一個希臘人的話,那就會鬧出笑話或產生不愉快的結局。在日本,蹺大拇指是表示“老爺子”,蹺起小尾指是表示“情人”。
(3)“V”型手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首相丘吉爾曾在一次演說中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恰好構成一個“V”形狀的手勢來表示勝利。從此,這一手勢在非洲廣為流傳。殊不知丘吉爾當時使用這一手勢時,是手心向外。而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和英國使用手勢向內的“V”型手勢,成了一種猥褻侮辱人的信號。假如一個英國人或澳大利亞人想用手心向內的“V”型手勢侮辱一個歐洲大陸國家的酒吧服務員的話,他給英國人或澳大利亞人的回敬可能是兩大杯啤酒。因為這一手勢在歐洲各地是表示數字“二”。
(4)“塔尖式”手勢。即兩手合攏成塔尖狀。研究表明,那些自信的人經常使用這一手勢,用以顯示他們的高傲情緒。在上下級之間,這種手勢主要用來表示“高人一等”和“萬事皆知”以及“唯我獨尊”的心理狀態。
在觀察中發現,某些大公司的總經理在給他的下級傳達指示時經常使用這一手勢。某些作報告的領導,也常常坐在講桌旁,雙臂支放在桌麵上,雙手不由自主地形成“塔尖式”。這種手勢在會計、律師、法官、經理以及單位主要領導人中顯得尤為普遍。
一般來說,“塔尖式”手勢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凸起的塔尖式,另一種是凹下的塔尖式。根據專家們的觀察,大多數自信的男士喜歡使用凸起的“塔尖式”手勢,而大多數女土則習慣使用凹下的“塔尖式”手勢。
一般來說,下級在上級麵前,晚輩在長輩麵前,外行在內行麵前,應盡量避免使用凸起的“塔尖式”手勢,以免給人造成無禮之感。
(5)反背雙手。將雙手相握背於身後,是顯示“權威”或“崇高地位”之意。隻要觀察一下,你會發現,執勤的巡警、漫步在校園的校長、高級軍官將領以及權勢和地位較高的人都有背手的習慣。顯然,這是一種表示至高無上、自信或狂妄態度的人體信號。人類常常把它同“權力”和“權威”聯係在一起。
其實,將手背於身後不僅帶有某種權威色彩,並且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種行為還會起到一種“鎮定”作用。也就是說,當人們處於緊張狀態或處於焦躁不安的狀況時,將手背於身後,可以緩和這種緊張情緒,達到“鎮定”的目的,借以強壯自己的膽量。
(6)十指交叉。在談話中,有人時常將十指交叉起來,這是一種表示焦慮的人體信號。曾有專家對這一手勢做過專門的研究,證明這是一種表示“沮喪心情”的手勢。比如,當某人失去一筆好生意,當一個人失去他深深地愛著的情侶或失去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時,常常使用這一手勢。人的許多情感可以通過手掌流露出來,將十指交叉起來的動作實際上是在控製他的“沮喪心情”的外露。人們使用這個手勢時,手的擺放通常有四個位置:十指交叉,放在臉前;放在桌子上;坐著時放在膝蓋上;站立時垂放在腹部或雙腿分叉處的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