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涉外公關禮儀(2)(3 / 3)

十指交叉的姿勢有時也能暗示一個人的敵對情緒。研究表明,這種姿勢的高度同一個人的敵對情緒及沮喪心情的強度密切相關。比如,手指交叉位置高的比位置低的人更難對付。在與取這種姿勢的人交往時,遞給他一本書或其他任何物品,這樣,他緊緊交叉的十指就會自動打開。

(7)揮動手。中國和日本招呼別人過來,是伸出手,掌心向下揮動,但在美國,這是喚狗的手勢。歐美國家招呼人過來的手勢是掌心向上,手指來回勾動,而在亞洲,這卻是喚狗的手勢。

(8)搔頭皮。有些人初次遇到較正式的場麵或沒有思想準備而出現在一些人麵前時,往往有點不知所措,不由自主地會用手去搔頭皮。這種下意識的手勢動作反映了人的窘迫心理,在中國是表示為難的意思,在日本是表示憤怒,在西方大多數國家表示不懂或不理解,示意對方重新予以解釋。

(8)敲額頭。在德國,人們常常喜歡用食指敲敲額頭,以表示某人的思想或行為不正常。這一動作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這樣,在荷蘭,用食指敲敲額頭,你越敲他越高興,因為荷蘭人認為敲太陽穴是表示很有頭腦的意思。

(9)四指壓著大拇指拳頭狀。在德國,人們喜歡用其他四指壓著大拇指這種拳頭狀的動作來表示祝願某人幸福或成功。

(10)鼓掌。日本人和歐洲人同樣鼓掌,其意思各不相同。日本人鼓掌時用手指擊拍,表示歡迎。在英國看戲或聽音樂會,如果也是這樣鼓掌,則意味著演出不受歡迎,演員最好還是及早退場。

(11)摸胡子。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胡須可能洋洋自得,要是他在希臘、南意大利和南撒丁島得意時摸摸胡須,那麼他是要吃虧的。在主人請吃飯時,看到這個動作就不會給他斟酒,因為這個動作,在那裏表示“夠了,我不要了”的意思。

(12)點頭、搖頭。點頭表示肯定,搖頭表示否定,世界多數國家如此,但也有不少例外。意大利那不勒斯人表示否定不是搖頭,而是把腦袋向後一仰。要是表示強烈的否定,還用手指敲敲下巴來配合。這一否定動作在希臘、土耳其的部分地區、南斯拉夫、南意大利、西西甲島、馬耳他、塞浦路斯和地中海岸國家是很普遍的。有些地方,如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希臘、土耳其、伊朗和孟加拉國,搖頭則表示肯定的意思,即點頭不算搖頭算。這種動作要是頻率緩慢,在德國則表示猶豫不決,不停地搖頭則表示否定。

3.涉外付小費的禮儀

小費也稱服務費。它起源於18世紀英國倫敦。當時酒店的飯桌中間放有寫著“保證服務迅速”的小牌子,客人將零錢放入碗中,將會得到招待人員的迅速而周到的服務。以後這種做法廣為流行,成為感謝服務人員的一種報酬形式。小費對服務人員是一項重要收入,對顧客可換來滿意的服務。世界上許多國家對於付小費的做法司空見慣,但在中國,小費並不流行,因此,商務人員在進行涉外活動時,要注意入鄉隨俗,勿在這件小事上失禮。

按當地行情給付小費

由於世界各國和不同地區付小費的做法不一,因而收小費的比例差距也較大。在歐洲,所有酒店或飯館在算賬時都要收10%~15%的小費,又稱服務費。此外,旅客還要給侍者一些零錢做額外小費(約5%)。在美國,大城市客人付出的小費若占總費用的15%,表示對服務滿意;若占20%,則表示服務特佳。在其他地方,小費通常占費用的15%。顧客在小咖啡店吃頓早飯需付小費25美分;在高級旅館住宿,每天要付給清潔女工2美元;在實行劃一收費的機場、火車站和公共汽車站,每拿一件行李,顧客須付給搬運工35美分;婦女上理發店花費最多,對洗頭、剪發和燙發的理發員都得分別付給小費。出租汽車司機索要小費也相當厲害,如果車費不到1.5美元,可以付25美分。

商務人員初到一個地方,人生地不熟,有一件必做的事情,那就是要通過詢問或參閱有關資料了解當地付小費的做法和比例,這樣在以後生活中付起小費來才能體現入鄉隨俗。

付小費的方式

除交付賬單上公開列明的款項外,給小費多在私下進行。一般小費放在茶盤酒杯底下,或直接塞在服務員手裏,或在付款時找的零錢不收而權當小費,或在離開酒店客房時把小費放在桌上或枕頭下麵。也有的客人酌情贈送些小紀念品以示感謝,如送包香煙、一小瓶酒、一些小工藝品等小禮物,禮輕情意重,對服務人員來說既得到實惠,又得到心靈的寬慰。

按當地慣便給付小費

並不是享受任何服務都需付小費。什麼時候該付,什麼時候不該付,是一個有必要搞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