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抵達住處後,一般不要馬上安排活動,應稍作休息,起碼給對方留下更衣時間。
6.港澳地區的風俗與禮儀
香港和澳門位於珠江的出海口,現有人口分別為600多萬和50餘萬。祖籍是廣東的居民,分別占其中的百分之八十五和百分之九十,外籍居民以英、葡和東南亞人居多。
港澳地區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政府與英、葡兩國達成協議,已分別於1997年和1999年收回其主權。
台灣是我國一個省。其居民構成除原居島上的高山族等民族以外,居民大多是閩南等地的移民和其他省份去台的人員。少數民族仍保持其民族的風俗習慣,漢族居民大多數仍保持其祖籍的傳統習俗。由於台灣曾被日本強占近五十年,故也受日本文化和習俗的影響。
赴香港應知的禮儀風俗
根據有關規定,從1997年7月1日起,內地因公人員前往香港須持有《往來香港特別行政區通行證》並簽注。通行證是發給因公赴港人員的身份證件,簽注是發給內地因公赴港人員前往香港的許可。通行證、簽注由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及其授權的地方外事部門簽發。
香港是中文及英文都通用的地區,所以在稱呼時既有地方習,慣,又夾雜有英語的譯音。對陌生人,男士一般稱“先生”,女士稱“小姐”。對政府機關工作人員、警察等可稱“阿sir”,女性稱“miss"、“madam”,工人、工匠等稱“師傅”,男侍、售貨員可稱“夥計”,女侍應仍稱“小姐”。
香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地鐵,地鐵的售票方式有兩種:一是一次性單程車票,另一是儲值車票;一次性單程車票隻在列車發出的當日有效,由售票機發售,是一張質地堅硬的塑料片,上麵附有一條磁帶,記錄了票值及有效時間。儲值車票則由人手發售,票值分70元、100元、200元等,有效期為6個月,可在車票的磁帶上自動扣除車費,直至票值耗盡為止。乘坐地鐵不得飲食和吸煙,否則要受到處罰。除此之外,公共汽車、出租車也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走在香港的街道上,護照、通行證之類的身份證件應該隨身攜帶,因為你隨時隨地可能遇上警察的檢查,如果你沒有帶證件,就有“非法移民”的嫌疑,有被帶到警察局的危險。在香港外出時還應常備零錢,在香港坐巴士和打電話都要使用零散硬幣,否則,無從下手或隻好多花冤枉錢了。在香港街上還不能隨意照相留念,因為按當地法律規定,凡是私人買或租下的地方如店鋪住宅等都屬於主人的“勢力範圍”,必須先得到主人的同意才可拍照。
香港有“美食天堂”之稱,各色餐館不計其數,絕大多數餐館都可穿便裝,隻有少數西餐廳須係領帶穿西裝用餐。香港大多數飯店都在規定的價格上加收10%的服務費,而服務員還希望得到小費,在中高檔餐廳用餐一般給10%左右的小費,客房服務給5至10港幣即可,行李搬提給10至20港幣,洗手間服務員、門童起碼給5港幣。
香港貨物售出很少退換,因此一定要認真挑選。由於港澳地區的特殊地理環境、社會性質和人口構成,使港澳同胞的風情民俗和習慣愛好等,兼有廣東特色和英、葡等西方國家的特征。和廣東地區人民一樣,港澳同胞對飲食十分講究。素有“食在香港”、“食在廣州”之稱。飲食仍以粵菜為主。菜肴注重色、香,帶有西方味,取料花色繁多,烹飪技術精湛,品種適合時令,萊肴特點:生、脆、鮮、淡、嫩。
年歲較大的香港同胞,仍基本沿襲廣東等地的傳統風俗習慣,特別注重象征吉利之類的口彩和習俗。如“發菜”之所以成為宴會餐桌上所不可缺少的菜肴,就是因為它與“發財”諧音;同樣“18”(要發)、“1688"(一路發發)等數字也倍受青睞。忌諱數字“4”也因其與廣東話“死”諧音,故視為不祥。
香港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在內),基本上已類似西方。
赴澳門應知的禮儀風俗
商務人員去澳門同去香港一樣,均需辦理有關手續。
澳門的禮儀風俗與香港相似,當然也有其特色。在澳門,主要交通工具有出租車、公共汽車、另外還有三輪車和自行車。澳門出租車是黑色和黃色兩種,其中黃色出租車為電話租車服務,打個電話告知所處位置、駛往地點,10分鍾之內出租車便來接你;澳門大部分出租車司機不會講英語和中文,最好攜帶地圖指明所要去的地方。澳門號稱“東方的拉斯維加斯”,即東方賭城。1962年澳門政府頒布了《承辦澳門娛樂專營合約》,承認賭博業的合法地位,從此賭博行業成為澳門稅收、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澳門賭場一年365天全天營業,人賭場不需檢查,除21歲以下未成年人、政府官員、竊賊及醉漢禁止入內外,均出入自由。
7.美國的風俗與禮儀
到目前為止,美國對我赴美人員一直控製很嚴,入境手續繁雜,須要過很多關口,如商務部、移民局和海關等都要填寫調查表,因此,填寫表格時一定要認真,避免塗改,否則會有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