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涉外公關禮儀(5)(2 / 3)

日本人最富“公德心”。日本人注重公德,對老、弱、婦、儒主動讓座已成風氣,且有敬老傳統。每年的9月15日是日本的“敬老節”,這天人們都要到老人家中表示慰問。日本人對有人體缺陷者,備加關懷。他們不用“殘疾人”一詞,而用“身體障礙者”,如稱雙目失明的人為“眼睛不自由的人”,忌稱“盲人”。對公共場合的禁煙等能自覺遵守。互相之間不敬煙,即便在家中,吸煙也自覺到陽台上、走廊裏吸。

日本人“尚淨潔”,愛整潔。日本人民十分愛整潔講衛生,即便家庭居室也幾乎每天清潔整理,窗明幾淨,用具陳列放置井井有條。不僅如此,日本人比較注意服飾。在正式場合,大多穿著禮服。男士喜歡穿深色成套的西裝,認為這樣才富有男子氣。

日本人的烹調與飲食習慣

日本人的飲食,有日本固有的“日本料理”,有從中國傳去的“中華料理”和歐洲傳去的“西澤料理”。“日本料理”的主食是米,副主食是蔬菜和魚鮮。日本人愛吃魚,如蒸魚、生烤魚、炸魚片、魚片湯等,但是都要把骨刺去掉。“壽司”是日本人料理中傳統的海味食品,至今“壽司”餐館仍門庭若市,且已發展成“壽司”快餐,以滿足更多人的食用需要。

日本人的烹調技術,以炒、生拌、炸、蒸為主,清淡,少油,味鮮帶甜。水產喜歡吃鹹水魚、蝦、海帶、尤其是對蝦。淡水魚除甲魚、清水大蟹外,一般不愛吃。肉類愛吃牛肉、精豬肉,不喜歡吃肥肉、豬內髒及羊肉。愛吃各種蔬菜瓜果,尤其是青菜和豆腐,還愛吃雞蛋、野雞等。一般不太喜歡吃家禽。日本人到中國喜歡吃廣東菜、北京菜、上海菜及辣味不重的川菜。飲料方麵喜歡中國紹興酒、茅台酒。青年人的飲食習慣有些西洋化。通常食譜是,早餐雞蛋、麵包、牛奶和咖啡;午餐是配菜的麵條或快餐食品;晚餐是魚、肉、蔬菜和米飯,飯後飲一杯啤酒或米酒。

日本的“茶道”

茶道是日本人通過品茶接持貴賓,加深友誼,懇切商談時的一種特殊禮節。一般在麵積不大的茶室中舉行。茶室中間放著用以燒水的陶製炭爐和茶壺,爐前排列著茶碗和各種茶具,客人人座後,由“茶博士官”(茶師)按一定規程用竹製小匙把茶葉放在碗中,水沸衝泡後依次遞給賓客品茗。點茶、衝茶、遞接乃至加水、品茗都有一定的儀式。品茶人在飲前雙手捧碗,賞玩碗上的花紋質地,然後才能飲茶。

日本人的節慶與忌諱

日本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春節,但時間是公曆元旦。春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忙著做年糕。日本人也有端午節;到時候要吃粽子,並配上一盤豆沙。日本人稱中秋節為“月圓節”,全年過兩次,一次在8月15日,另一次是9月3日。人們用瓜果、團子祭月,然後圍坐賞月。

日本人的忌諱很多,比如:

忌高聲說話、定睛凝視他人、手插在衣袋裏,以及用手指指人,這都被認為是對人不恭敬的表現;

日本人交換名片時,忌諱從屁股後兜裏掏出或裝入,因為這是對人不敬的嚴重失禮之舉;

忌三人並排合影,因為中間的人有受製於人之嫌;

日本人寄信,忌倒貼郵票,因為這是暗示斷交;

到日本人家裏作客如同到其他西方客人家作客一樣,要有約在先,非請莫入,非請莫坐,忌諱窺視臥室,忌翻閱除書報而外的其他物品;

日本人忌諱數字9,因9與6與日本的“苦”字諧音。4與42分別是死的名詞與動詞的諧音,要設法回避;受西方影響,一些人也忌諱“13”。此外有些雖非數字、但其諧音與不吉的字語相聯也視為忌諱,如“根”字與“睡”宇同音,探望病人忌送帶根之花,以避免有臥床不起的惡兆。日語“梳子”與“苦死”諧音,不能單獨送梳子更是不言自明之理;

日本人用筷八忌:舔筷;迷筷(持筷子在菜上遊移,拿不定主意夾什麼菜);移筷(夾動了一個萊不吃飯,又去動另一個菜);掏筷(在菜中央用筷子掏著吃);跨筷(筷子跨放於碗或盤上);剔筷(用筷子尖剔牙);扭筷(扭動筷子);插筷(把筷子插在飯菜中或用筷子插食吃)。

與日本商人談生意的禮儀

日本是一個非常注重禮節的國家,日本人所做的一切,都要受嚴格的禮儀的約束。日本人相互見麵都要行鞠躬禮,見麵時最普遍的用語是“您早”、“拜托您了”、“請多關照”等。進入日本式的房屋裏,要先脫鞋,脫下的鞋要整齊地放好,鞋尖向著你進來走過的門的方向,這在日本是尤其重要的。在日本,沒有主人給客人敬煙的習俗,客人如果想吸煙,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以示尊重。日本人特別講究給客人敬茶,敬茶時,要敬溫茶,而且以八分滿為最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