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很重視人的身份地位,在商務活動中,每個人對身份地位都有明確的認識,都非常清楚自己所處的位置、該行使的職權,知道如何談話辦事才是正確與恰當的言行舉止。
與日本人談生意,交換名片是一項絕不可少的儀式。如果初次相會時忘帶或不帶名片,不僅失禮,而且會被對方認為你不好交往或拒絕與之交往。一般來說,日本人不願意在未了解對方的地位之前和陌生人交談。因此,交換名片,不僅是禮貌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交流效果和目的所必需的。
在日本談生意,要想很快縮短同他們之間的距離,形成良好的合作關係,在最初的商務會麵時,一定要找個中間人,中間人的存在可以使日本商人盡快產生對你的好感和信任,消除對你的戒心。因為日本人對直截了當、硬性推銷的做法感到不自在,所以要想排除初次見麵的障礙,就去找一個你和日本公司所熟悉和尊敬的第三者,讓他來引見雙方認識,這時你們的合作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愛麵子是日本人最普遍的心理,無論什麼情況下,日本人都非常注意留麵子,或者說不讓對方失掉麵子。這在商務談判中表現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日本人從不直截了當地拒絕對方。在同日本人生意時,日本人講的最多的就是“哈噫”,盡管這個詞的解釋是“是”,但實際上絕不是表示同意,它是意味著“我在聽著你說”。他們有不同意見時也不願意當即表示反對,使提出者陷入尷尬的境地。同樣,日本人也不直截了當地提出建議,他們更多的是把你往他的方向引。因此,商務人員同日本人談生意時,不要直接指責日本人或直截了當地拒絕日本人。如果你不得不否認某個建議時,要盡量婉轉地表達或做出某種暗示,也可以陳述你不能接受的原因,絕對避免使用羞辱、威脅性的語言。
除此之外,與日本商人談生意時還有一些禁忌。例如:同日本商人合影,一般不要3人,因為日本人認為3人合影,中間被左右兩人夾著,這是不幸的預兆;還有日本人認為數字“4”和“9”是不吉利的數字,因為日語“4”和“死”發音相同,“9”和“苦”發音相同。
10.韓國和朝鮮的風俗與禮儀
韓國和朝鮮雖然源出一體,但由於長期疏離,加上實行不同的政治體製,文化與風俗習慣已有較大差異,商務人員應對此有所了解,以方便交流。
韓國的風俗與禮儀
韓國也是我國的近鄰,近年來,經濟起飛,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隨著中韓的正式建交,官方的、民間的交往均可望有較大的發展。朝鮮也是具有獨特傳統的民族。
韓國人深受儒家倫理道德體係的影響,至今仍把孝敬父母、祖先,對配偶忠實,對長官和上級忠心和尊敬老師等作為幾種最重要的美德。與長輩同座時,他們總是保持一定的姿勢,決不敢掉以輕心。若要吸煙,一定要先得到長輩的允許,用餐時切不可比年長者先動筷子。韓國人注重禮儀,也希望別人尊重自己,對韓國男士一般稱“先生”,對女性則稱“小姐”、“夫人”,“氏”字無論對於男性女性都可使用,是對人的敬稱。與韓國人見麵時,男士一般行握手禮,女性用鞠躬禮。無論在什麼場合,韓國人都不大聲說笑,婦女笑時用手遮掩住嘴。韓國人不喜歡喧鬧的場麵,雖然他們直言不諱,但不喜歡太魯莽,他們珍視一種“內在”的氣質。
按韓國法律規定,韓國人必須尊敬國旗、國歌、國花。每天下午5時,電台播放國歌,人人都要向國旗敬禮,行人必須止步,影劇院放映前都要放國歌,觀眾必須起立。外國人在上述場合如表現過分怠慢,會被認為是對其國家和民族的不敬。
韓國人在工作場合或者出席社交活動,一般都是穿西式服裝,係著領帶,皮鞋鋥亮,顯得很莊重。到了節假日特別是元旦、春節等,韓國人無論在家裏,還是外出,都換穿上一身韓國的傳統服裝。在與韓國人的商務交往中,晚上的宴請是少不了的,韓國人認為,讓他們的貿易夥伴在異國他鄉孤獨地呆在飯店裏,是失禮的。應邀出席宴請時一般不要帶夫人參加,而且要做好喝酒的準備,如果雙方談得投機,他們會有禮貌地頻頻勸酒,如果客人再三推辭,經常會引起主人的不快,甚至不歡而散,惟有奉陪到底,一醉方休。席間遞東西或接飲料時,要用左手支撐右臂或右腕,表示對對方的尊重。與韓國人交談時,避免談論政治,不要把韓國和日本進行比較,不要把韓國稱作“朝鮮”,可以談論些韓國文化、國家的經濟成就、足球等話題。接受了韓國商人的宴請後,要設法回請一次,表示禮貌。
給韓國商人送禮時,可以送鮮花和一些小禮品,特別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禮品,不要送食物或貼有韓國製造和日本製造商標的東西。韓國人忌諱數字“4”,因為“4”在朝鮮語中的發音、拚音與“死”,字完全相同,是不吉利的數字,所以,韓國樓房沒有四號樓、旅館不設第四層、宴會中沒有第四桌等。
朝鮮的風俗與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