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reference_book_ids\":[7031114850348567559]}],\"12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2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3,\"start_container_index\":12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7},\"quote_content\":\"《太平天國》reference_book_ids\":[703111485034856755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太平天國運動最令人驚奇的性質,也許就是領袖洪秀全的明顯目標,即在中國建立一個基督教的王國。我們讀了韓山文根據後來的幹王洪金(洪仁玕)提供的材料記述下來的有關洪秀全幻覺的文字,不免認為其全部奮鬥都是純粹宗教性的、基督教性質的,完全是由於清政府的迫害,才轉變成為反朝廷的運動。在這場運動的尾聲中,在忠王手下服務的英國人呤唎(A.F.Lindley)指責西方國家無恥地背叛信仰,最終站在清政府一邊來反對這些基督徒。他不否認其宗教信仰與實踐存在缺陷,但把這些缺陷歸咎於領袖們的無知,而非他們的過錯。[1]我們在反對太平天國運動的中文書籍中看到了同樣的觀點。他們在這場運動中隻看見了針對清政府的宗教征伐,其基礎是根據外國基督教資料創建的一種迷信。[2]
[1] 呤唎:《太平天國,太平革命史》,1866 年。
[2] 許多官方記載類似於此,摘自《平定粵匪紀略》卷一第 2 頁上欄:“秀全心知若無迷信便無法欺騙大眾,借西方宗教之名,企圖采納並建立將之立為耶穌之宗教。”等等。
為了考察基督教教義與中國觀念在這種新宗教中所占的比例,我們必須記住,洪秀全在生病之前,似乎從來沒有聽說過這種由傳教先驅者們曆經千辛萬苦帶到中國並在廣州與澳門進行傳播的新宗教。即便洪秀全偶然聽到過,也可以肯定他對其教義並無恰當的認識。他要準備參加科舉考試,落第之後還要在村塾中教書,這意味著他必須熟讀儒家經典。倘使沒有其他人加以指導,可以推測,無論那些新書上說的是什麼,隻要碰到疑問和誤解,他都會借助古代中國的著作來理解。
我們已經得知,在1836年,洪秀全在廣州投考,得到了一套宗教宣傳冊。我們還知道,他有數年未曾翻閱那些宗教書冊。[1]第2年他在久病之中發生了那些偉大的幻覺。然而,由於一些無法解釋的原因,直到1843年,純粹是出於偶然,他研讀了那些宗教書,對其昏昧的意義恍然大悟。然而,他的注意力一旦集中於這些書冊,他就從中獲得了深刻的印象,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他在1845年和1846年撰寫的文章中看出來。我們不可能追尋其思想的發展脈絡,因為我們所見到的他的早期著作,都是在金陵出版的那種類型,收錄於“漢密斯”號於1853年從金陵帶出來的宣傳冊之中。早期的著作是《百正歌》《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改邪歸正》。[2]其中3篇,加上《原道救世歌》,構成《太平詔書》。
[1] 見本書第二章。
[2] 韓山文:《洪秀全的幻覺及廣西造反的起源》,第 29 頁。
這本詔書包含洪秀全本人的著作,增補了《三字經》《幼學詩》《太平朝宗教觀書》《天命詔旨書與天命下凡詔書》,以及時時發布的若幹文告,為我們提供了研究太平天國宗教的主要英文資料。其中許多資料通過《太平天國野史》的出版,已經可以見到中文。[1]
[1] 《太平天國野史》:文明書店出版,1932 年上海版。數年前偶然發現了手稿,被認為是太平天國一名文書所作。該書很有價值。
洪秀全抓住了至高無上的上帝創造和保護世界的思想,但他顯然並不明白這個至高無上的上帝是獨立的。在一份文告中,他說:“天父上主皇上帝才是真神,天父上主皇上帝以外皆非神也。天父上主皇上帝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在,樣樣上又無一人非其所生所養,才是上,才是帝。”“天父上主皇上帝是神爺,是魂爺。”[1]如果單是這樣,我們就該把他們當作真正的一神論者,但是以下錄自《三字經》的一段文字,如果不是出自洪秀全本人的手筆,至少征得了他的同意,使我們甚至懷疑這位領袖是否懂得基督教意義上的一神論。這段文字描述了洪秀全首次與閻王遭遇之後升天的情況。
戰勝妖,複還天。皇上帝,托大權。天母慈,最恩愛。嬌貴極,不可賽。天嫂賢,最思量。時勸兄,且悠揚。
這節詩歌描述上帝有一個天國的配偶,而天兄耶穌也有一位妻子。於是,前麵引文中所說的一神論的上帝變成了天父,有妻有兒。[2]這就給人一種印象:洪秀全適應不了西方理論的微妙性,以三神論來解釋三位一體的基督教義。不過他抓住了一個觀念:三位一體的三位成員屬於同一家庭的成員,其餘兩個成員從屬於父親,正如中國的家庭成員從屬於家裏的頭。洪秀全及其追隨者的確為反對假神與代表它們的偶像篡奪上帝之位而戰鬥,但是上帝與耶穌都結了婚的觀念,潛藏著一種暗示,即還有其他天神存在,因為中國的做法是,一個人的婚姻是一個姓加入異姓的家庭。因此,天國一定存在其他家庭,地位在上帝之下,但仍然相當高貴,足以成為天國最高家庭的配偶。
[1] 天王詔旨,當為 1851 年在永安發布。我所引用的譯文,發表於《北華捷報》1853年 5 月 7 日號,根據“漢密斯”號從金陵帶來的複製件譯出。宣傳冊中的譯文略有不同,主要表現於遣詞方麵。
[2] 如果洪秀全接觸過羅馬天主教的話,有關女神的敘述也許是基於該教教義,或者是因為誤解了處女分娩的記述。
至於救助的計劃與耶穌在塵世的工作,《三字經》中有一段幾乎與《約翰福音》3:16中的詞語在意思上兩相對應:
皇上帝,憫世人。遣太子,降凡塵。曰耶穌,救世主。代贖罪,真受苦。……信得救,得上天。不信者,定罪先。
我們對用作資料來源的那些詩歌、論文與文告進行一番搜尋,便會發現其他同類的參考資料,與西方的《聖經》頗為相似。但是沒有什麼證據表明洪秀全及其追隨者理解了基督教教義的內在精神。謙虛、仁慈、純樸、寬容、渴求與上帝和基督為伴,這些精神美德都不存在,或者被轉化成了儒學對美德的解釋,告誡人們該做什麼。他們攻擊當代的惡行與妖魔,高舉大善的理想旗幟,但講話的聲音是儒家而非基督發出的。那些需要宗教安慰的人在這裏找不到他們的所求。
太平天國的主要教旨是必須信仰上帝,一定要行善,特別是要服從命令。它假定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到。隻要敬畏上天的旨意,行善走正道,就會得到庇佑,將會在國中行使權力,得到上天的眷顧。孝順與正確的性關係是首要的善行,因為這是尊重別人的婚姻權利。在遠離邪惡的同時,還要禁止淫蕩、不遵父母之命、殺人或傷人、[1]偷盜、巫術與魔法、賭博、吸食鴉片、飲酒及算命看風水。[2]
[1] 他的依據主要是:如果你殺害或傷害了別人,你就會傷害你自己。“自古殺人便是殺自己,誰說老天不開眼?自古救人就是救自己,靈魂得上天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方不出錯。”
[2] 見《原道救世百正歌》。
洪秀全總是說古代中國的文獻與西方的聖書都是教授同樣的事情,也就是宣揚上帝,他是古代人敬拜的最高真神,皇帝們仍然在天國的祭壇上祭祀他,而他就是西方人敬拜的同一個上帝。這促使將《聖經》與經典等量齊觀,同樣用作其教義的依據。這件事本身就足以引起全國學者的反對。《三字經》中有一段集中地記載了他如何號召國人追隨他的信仰:
普天下,一上帝。大主宰,無有二。中國初,帝眷顧。同番國,共條路。盤古下,至三代,敬上帝,書冊載。商有湯,周有文,敬上帝,最殷勤。湯盤銘,日日新。帝命湯,狂其身。文翼翼,昭事帝。人歸心,三有二。至秦政,惑神仙。中魔計,二千年……漢明愚,迎佛法。立寺觀,大遭劫。至宋徽,猶猖狂。改上帝,稱玉皇。皇上帝,乃上主。普天下,大天父。號尊崇,傳久載。徽何人,敢亂改?宜宋徽,被金擄。同其子,漠北朽。自宋徽,到於今,七百年,陷溺深。講上帝,人不識。閻羅妖,作怪極。
同一篇詩歌的稍前部分概述了《聖經》的故事:從創世紀到上帝對以色列人的啟示,他在埃及與紅海釋放的憐憫與力量,他在荒野中對以色列人的關懷,十誡的傳播,以及當人們迷失於正道時,他派長子去將其從妖魔手中救出,於是洪秀全宣布自己在此天國計劃中的地位:他也是奉了上帝之命,向世人宣傳上帝的知識,並在中國從事耶穌在西方所做的那種工作,讓人們回過頭來敬拜他們一度追隨過的偉大而至高無上的上帝。
皇上帝,海底量。魔害人,不成樣。上帝怒,遣己子。命下凡,先讀史。丁酉歲,接上天。天情事,指明先。皇上帝,親教導。授詩章,賦真道。帝賜印,並賜劍。交權能,威難犯。命同兄,是耶穌。逐妖魔,神使扶。
從此處開始,詩歌繼續講述閻羅王如何忌恨他,使了許多壞,但是上帝指示他的兒子(洪秀全)打敗閻羅王及其“小鬼”。洪秀全完成了任務,升天接受了上帝進一步的命令,回到人世執行使命,發誓要為上帝管理好一切。
我們無法確定在他的首次戰鬥中對手究竟是誰。從詩歌的記載來看,似乎不同於家族成員或村民的敵對態度或憤世嫉俗,也許涉及早期與造反者的某些糾葛,就跟1848年的記載中有關上帝下凡的記述一樣,也可能是早期與洪大全的遭遇,或者是未曾記錄下來的與當局的鬥爭。詩歌在這裏給人留下了懸念,但又對洪秀全自以為在上帝跟前扮演的角色做了一些說明。他賦予耶穌以上帝長子的榮耀,但又宣稱他跟上帝的次子平起平坐。[1]
[1] 見布萊恩《1858 年藍皮書》,第 229 頁(第 5 行)記錄的一份文告,他說:“我們同母異父之兄是耶穌。”
他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指認為上帝家庭中同父母的成員,但與此相反,詩歌中另有幾節提到他拒絕接受皇帝的稱號,例如“帝”號,因為對他來說“帝”字隻應指“上帝”,不能用於任何人類。同樣,他也不允許將他稱為“聖”,因為這個稱號也隻應用於上帝和天兄救世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