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太平天國的軍事、政治和社會部署(1 / 3)

《太平天國》reference_book_ids\":[7031114850348567559]}],\"3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4,\"start_container_index\":3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8},\"quote_content\":\"《太平天國》reference_book_ids\":[7031114850348567559]}],\"3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3,\"start_container_index\":3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7},\"quote_content\":\"《太平天國》reference_book_ids\":[7031114850348567559]}],\"4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4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9,\"start_container_index\":4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3},\"quote_content\":\"《太平天國》reference_book_ids\":[7031114850348567559]}],\"6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6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4,\"start_container_index\":6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8},\"quote_content\":\"《太平天國》reference_book_ids\":[7031114850348567559]}],\"8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3,\"start_container_index\":8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7},\"quote_content\":\"《太平天國》reference_book_ids\":[7031114850348567559]}],\"8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3,\"start_container_index\":8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7},\"quote_content\":\"《太平天國》reference_book_ids\":[7031114850348567559]}],\"9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9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3,\"start_container_index\":9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7},\"quote_content\":\"《太平天國》reference_book_ids\":[703111485034856755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1.太平軍

太平軍的衝勁和銳氣曾經引起了廣西巡撫周天爵的欽佩,他在1851年給同僚湖北巡撫致函時,談到了洪秀全及其部眾的勇武:

洪秀泉(全)乃一蠻逆,頗悉古代兵法。起始藏匿不露,隨後稍露鋒芒,再顯崢嶸,最終全力出擊,常為二勝一敗,此係孫子兵法。前幾日吾得一書,載有一軍之兵製,乃周朝司馬營製。[1]師有師帥,旅有旅帥。一軍一萬三千二百七十人,比之古代一軍人數多出百人。[2]其兵力分為九軍,對應禹貢九等之製。[3]此書詳列第一軍之製,由洪大元帥轄製,其末言其餘九軍將同樣炮製。餘已將之呈送朝廷。逆賊有增無已,官軍愈戰愈懼。逆勢甚熾,絕非烏合之眾可比,且其紀律嚴明。官軍毫無約束,退易進難。屢經訓誡,仍怯懦如前。[4]

[1] 周武王治下。

[2] 周巡撫在這裏顯然弄錯了,太平軍的官兵總數為 13125 人,而非 13270 人。

[3] 見《書經》。

[4] 摘自周天爵 1851 年 4 月的一封私信,密迪樂收藏並翻譯,見《中國及其革命》第154~159 頁(此信因無法看到中文文件,故隻能依據英文譯出。——譯注)。

周朝的司馬製是在武王平定全國之後下令設立的,將12500人組成的軍置於卿(國務大臣)的指揮之下。宗主國有6個軍,允許其分封國根據大小維持3個、2個或1個軍。1軍分為5個師,每師2500人,由第2等的大臣指揮。1師分為5個營,每營500人,由更低級的大臣指揮。1營分為5個卒,由頭等軍官指揮。1卒分為4隊,每隊25人,由中級軍官指揮。最小的單位是伍,由5人組成,設有伍長。[1]

太平軍的軍製於1853年描述如下:

伍長管4人,兩司馬管5個伍長,共管25人。旗長闊俱2尺5寸。

卒長管4個兩司馬,共管104人。旗長闊俱3尺。

旅帥管5個卒長,共管525人,旗長闊俱3尺5寸。

師帥管5個旅帥,共管2625人。旗長闊俱4尺。

軍帥管5個師帥,共管13125人。旗長闊俱4尺5寸。[2]

軍帥之上還有監軍、總製、將軍等職,其中之一指揮1個完整的軍,其旗幟比下級將領的旗幟大半寸。他們之上還有指揮、檢點和丞相。在太平天國的整體規劃中,據說有95個軍的陸軍,9個軍的江湖水師,兩個軍的工兵、掘壕兵、地雷兵和類似兵種,以及6個軍的五金匠、木匠與其他技師。官兵和其他軍隊雇員包括文書與仆從的總人數為3085021人。[3]

[1] 《廣記兵略續誌》:第 25 章《周家兵誌》,第 1 頁上欄。(見斯賓塞的《圖解社會學》:威納卷第 4 卷,第 108 頁第 1 欄。)

[2] 《太平軍目》(1852),麥都思譯。(此處的中文是摘自《太平天國史料〈一〉:太平軍目》的原文。——譯注。)

[3] 《太平天國野史》:卷二,第 48 頁。

以上所述的軍官是平民。他們之上還有貴族、王子與王爺,其中有些人在軍隊中擔任現職,有些則明顯是在文官政府中工作。東王與西王的旗幟為9尺5寸見方,直到三等王爺,旗幟都是方形的;第四等王爺、貴族與直到總製一級的高級軍官,旗幟都是三角形鑲邊。旗幟的尺寸都是每低一級小5寸。印章大小也分等級,從東王6寸乘以3寸的大印,到2寸乘以1寸的軍帥印。

如此組成的此軍,分為5個師,分別稱為前營、後營、左營、右營、中營。每個師又分為5個旅,也是稱為前旅、後旅、左旅、右旅與中旅。5個卒的番號為1到5;4個隊稱為東隊、南隊、西隊與北隊;5個伍分別稱為“剛強”“勇敢”“雄猛”“果毅”“威武”。每個伍下的列兵也各有恰當的稱呼:“衝鋒”“破敵”“製勝”“奏捷”。每人在胸部戴有寫在一塊布片上的全稱標識,約為4寸見方。軍中第1人應為“前營前一東剛強伍長統下的衝鋒伍卒”。[1]而以此類推,最後1人應為“中營中五北威武伍長統下的奏捷伍卒”。

這個軍首先是在廣西平南縣組建的,軍旗為黃色。但是各師來自不同地區,第1師來自廣東的桂城,其餘都是來自廣西,其中第2師來自平南,第3師來自桂平,第4師來自蒼梧,第5師來自武宣。有些旅是在別處補充的,其中一個旅直到他們抵達湖南道州時才補充起來。太平天國書籍中沒有提到過其他8個軍,其中任何一軍都不可能在1852年建成。此軍在湖南增募兵員,說明就連第1軍也未完整。最近的一份記述說,當太平軍攻陷永安時,他們的人口總共有37000人,有效兵力隻有五千幾百人。[2]

[1] 《太平軍目》。

[2] 《太平天國野史》:卷三,第 53 頁及以下。

後來,當太平天國事業的勝利吸引來了大批新兵時,第1軍的士兵便成為後續各軍的軍官,或者進入了各種民事機構。其中很多人無法滿足新職位的要求,據說由於他們缺乏能力,加之驟然身居高位令他們倨傲自大,成為軍隊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1]

管理士兵的營規或行軍守則是非常嚴厲的。如果得到了嚴格的執行,就會使太平軍成為類似克倫威爾鐵軍的武裝力量。除了通常要求的專注、服從、敏捷、秩序以外,士兵們奉命學習十誡,執行早晚禮拜,戒煙戒酒,遠離女營。在行軍途中,每個士兵都要攜帶自己必需的裝備、食物、炊具、油鹽。在一定級別之下,強健的官兵不得騎馬,也不得強迫軍中或軍外的仆人為他服務。不準進入村莊炊飯或征用糧食,不得破壞住宅或偷盜居民的財產。禁止搶劫商鋪或公共機關。不許在途中鋪戶處困睡,耽阻行程。[2]

在金陵陷落時,據估計至少有5個主力軍按照第1軍的模式組建起來了,但官兵不可能受到同樣的訓練,並且缺乏軍事給養。[3]

列兵的製服很不統一,甚至包頭布也不一致,見不到正規軍中的有序排列、轉向與行進。但是,從對口令與信號的迅速服從來看,部隊的紀律是嚴格的。槍炮很多,但火繩槍與毛瑟槍則很少見。武器主要是矛、戟和刀劍。隻看到少量的弓箭。[4]

所有女性被隔離在獨立的建築物內,在年長者的監管下工作並領取配給。她們被告知,這種措施隻是臨時性的,以防止由現存的混亂所導致的濫用。任何男性進入這些設施,哪怕是丈夫或父親,都會被當場處死。[5]

[1] 《太平天國野史》:卷三,第 53 頁及以下。

[2] 《軍製》,等等,見第 1、2、3 頁的注釋。

[3] 《英國女王全權大使文鹹從男爵等人之旅,1853 年 4 月 22 日乘“漢密斯”號抵達金陵的筆記》,摘自《北華捷報》1853 年 5 月 7 日號。該報道誤以為開國時的5 位王爺當時都活著,每人指揮 1 個軍。其實有兩位已在途中去世。不過《忠王自述》指出(第 5 頁)他們的名號還在繼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