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譜》:卷三,第 21 頁。
[2] 《奏議》:卷四,第 34 頁。
[3] 《年譜》:卷三,第 24 頁上欄。
[4] 《奏議》:卷四,第 42 頁。
[5] 《太平天國野史》:卷十二,第 18 頁及以下。
[6] 《年譜》:卷三,第 29 頁下欄及第 30 頁上欄;《奏議》:卷五,第 3—6 頁;《家書》:卷五,第 1 頁。
這些失利奪去了湘軍的士氣,軍需問題也日益嚴重。給曾國藩雪上加霜的是,他的許多同事不聽命令,撤到了武穴上遊。曾國藩想跨上戰馬,衝入敵陣,以結束自己的生命。多虧羅澤南等密友好言相勸,才將他製止。[1]在2月16日的一份奏疏中,他請求皇帝為他的失利而處罰他,但皇帝看在他之前打了勝仗的份兒上,寬宥了他的失敗。[2]但他的黴運還未到頭,一場風暴剛剛摧毀了他的22艘長龍與舢板,接著又摧毀了24艘。那些能夠行駛的戰船都駛到漢口上遊的金口,進軍金陵的計劃無限期地延擱下來。[3]
曾國藩建議在距離嶽州不遠的新堤建立一所船廠,由李孟群與彭玉麟監管,請湖廣總督與湖南巡撫提供財政支持。[4]胡林翼推進到了武昌,殘存的水師與他合作對抗太平軍,而曾國藩本人為了鼓舞部隊的士氣,繼續留在九江,與被封鎖在鄱陽湖內的水師保持聯係。一部分太平軍已向南昌推進,曾國藩不可能率部前往該城,因為他的交通線處在極大的危險之中。如果能將九江克複,他就會考慮遷移到江西腹地的一個小城市,將水師與陸軍聯合起來,等待主力艦隊修複,再次投入戰鬥。他意識到自己沒有更充分地為武漢的防務提供支持,以致鑄成大錯,卻已為時太晚。
按照這個計劃,塔齊布留在九江繼續圍攻該城,曾國藩本人則前往江西的省會南昌,於1855年3月5日抵達該城。羅澤南率部從九江出發,去與鄱陽湖的水師會合。胡林翼被任命為湖北布政使,奉令保衛該省。一些將領奉命去湖南添募水兵。曾國藩在江西訂造了幾艘更大的戰船。[5]
然而,官軍頭頂上的陰霾越來越濃。太平軍沿長江兩岸溯江而上,攻克一座又一座城鎮,於1855年2月23日抵達漢口。[6]東王楊秀清親自來指揮這些部隊,它們的表現強於官軍。
[1] 《年譜》:卷三,第 30 頁上欄。
[2] 《奏議》:卷五,第 3~6 頁。
[3] 《年譜》:卷四,第 1 頁。
[4] 《奏議》:卷五,第 12~14 頁(2 月 24 日)。
[5] 《年譜》:卷四,第 2 頁下欄及第 3 頁上欄;《奏議》,卷五,第 17~19 頁。
[6] 《奏議》:卷五,第 25 頁。
武昌於4月3日第3次落到太平軍手中,官軍撤退到水師的大型戰船所在的金口。[1]在江西,曾國藩的處境也在進一步惡化。太平軍從湖口經過鄱陽湖東岸,攻陷廣信府與饒州的許多城鎮。3月16日,水師奉令攻打康山的太平軍;而羅澤南率領7000人從南昌前往鄱陽湖之東,指望收複幾座被太平軍占領的城鎮;塔齊布則留在九江繼續攻城。[2]這些部隊的給養如今完全脫離了湖南,曾國藩請求皇帝責令江西巡撫負責,由福建與浙江兩省協助。袁甲三也請求招募一支5000人的新軍。這時太平軍控製了所有道路,曾國藩的奏疏必須從西北方向穿過湖南,才能送抵湖北的金口。[3]曾國藩意識到了自身的危險,也意識到了太平軍可能從武昌基地南下攻擊他的家鄉湖南。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塔齊布和他自己就必須回去保衛他們自己的家鄉。[4]
我們再次看到了曾國藩所麵對的巨大困難,實際上就是錢,或者說缺錢,舍此無他。[5]他的13000名士兵跟太平軍一樣優秀,完全能夠以少勝多。然而,他們很難敵過那些溯長江而上的太平軍。曾國藩在九江的失利終究是因為缺乏資金,當時他無法前進,是因為他窮得招募不起兵員,在恰當的規模上進行戰爭,即有部隊進攻,有足夠的預備隊守營,還有大批的駐軍守衛已經攻取的城市。有了人,有了錢,曾國藩就會覺得戰爭能夠打贏;沒有這兩樣東西,一切都會失去。他麵對的局限性的確令他煩惱。他渴望縮回他那安寧的家鄉,唯有永久的忠誠使他堅持執行一項似乎毫無希望的任務。[6]
[1] 《平定粵匪紀略》:卷四,第 4 頁下欄及第 5 頁;《發賊亂誌》:第 33 頁。有些資料將其陷落記載為 4 月 20 日,但曾國藩在一封家書(卷五第 2 頁上欄)中說他於 4 月 15 日得到了該城陷落的消息。
[2] 《年譜》:卷四,第 4 頁上欄。
[3] 《年譜》:卷四,第 5 頁上欄;《奏議》:卷五,第 25~33 頁。
[4] 應該記住,曾國藩的所有士兵及其將領都是湖南人,當時中國人的地方情結和同省情結是很強烈的。
[5] 《家書》:卷五,第 2 頁上欄。
[6] 《家書》:卷五,第 2 頁上欄。
到了4月底,曾國藩經過很大的努力得到了一支由200條船和3000名訓練有素的士兵組成的艦隊,去饒州與廣信地區加入羅澤南的部隊。他把李次青派往了南康府。[1]這些地區在鄱陽湖的對麵,而這支艦隊找到了它的主要用途,即將太平軍分隔開來,並打開曾國藩幾支分遣隊之間的交通。但是這幾支小型的官軍武裝根本就不適合麵對當時在華中的太平軍。東王待在武昌,最有能力的將領之一石達開待在九江,而羅大綱待在漢口。太平軍占據了江西東部,包括官瓷產地景德鎮。有證據表明,他們在圖謀沿廣信一路入侵浙江。曾國藩希望能夠聯合控製整個軍事區來挫敗他們的企圖,皇帝任命他為總司令,以執行他提出的方案。但是,由於缺人,由於內湖水師戰船太少,由於他必須在九江維持一支大部隊,這個計劃過於煩瑣,過於龐大,很難立刻推行。[2]
5月份,羅澤南幾度報捷,那一地區的太平軍退入浙江。但是,這些令人鼓舞的消息,被曾國藩與巡撫之間有關招募與管理新兵、特別是有關提供給養所需資金的爭執所抵消了。他們的爭執非常激烈,以至於曾國藩決定將大營從南昌遷至鄱陽湖東岸的吳城鎮,後來又遷到南康府。最後,他成功地將巡撫從這個崗位上弄走了。[3]
浙江方麵要求羅澤南開進該省,擊敗他從江西趕出的太平軍,但是,當他正要朝那個方向進兵時,他聽說湖北的一支敵軍從西麵開進江西,已經抵達義寧,在那裏嚴酷地壓榨百姓,並威脅到省會南昌。這個消息足以將羅澤南從浙江方向召回,不僅因為江西告急,而且因為義寧可直接通平江與瀏陽,是通往湖南的後門。但是,他的撤退將整個江西東半部交給了太平軍。曾國藩本人仍然待在南康府,既難與九江的塔齊布保持聯係,又很難與南昌的部隊經常溝通,而南昌此刻正遭受來自西麵的威脅。這個威脅直到8月份才因羅澤南在戰鬥3天取得勝利之後而消除。[4]
[1] 《奏議》:卷五,第 27 頁。
[2] 同上,卷五,第 25 頁,又見第 32~36 頁。針對四個軍事區的計劃包括湖北、安徽與江西三省。
[3] 《年譜》:卷四,第 7 頁。有關巡撫頑固的奏疏(1855 年 7 月 25 日),可見於《奏議》:卷五,第 61 頁及以下。
[4] 《年譜》:卷四,第 10~12 頁;《奏議》,卷四,第 6~13 頁。
為了給未來的勝利打下基礎,曾國藩建議重組湖北的軍隊,因為當時大部分駐紮在德安的正規軍毫無用處。他還得到皇帝的許可,派楊載福在湖南添募兵員。後來楊載福率領一大批新船出現在金口,與胡林翼合作,以圖克複武漢三鎮。[1]各項事情正在緩慢推進時,集結了所有湖北軍隊的德安丟失了,說明曾國藩對那支部隊的看法是正確的。現在滿族人將軍官文取代了總督。江西遭受了更加嚴重的損失,正在圍攻九江的塔齊布去世了。曾國藩任命周鳳山指揮塔齊布的部隊,此人值得信賴,但並非特別能幹。[2]
正規軍於8月份從金陵溯江而上,攻占了產稻區的蕪湖城,此地在金陵上遊約80公裏處。[3]
[1] 《年譜》:卷四,第 11 頁。
[2] 《奏議》:卷六,第 1~3 頁。
[3] 《平定粵匪紀略》:卷四,第 15 頁下欄。
在同一個月,曾國藩的內湖水師成功地搗毀了湖口的要塞,於是再次打開了與長江的交通。[1]
但是湖南省當局感到了恐慌,他們的安全從3個方麵受到威脅。廣東和廣西又冒出來了新的造反軍,他們不是太平軍,但是有可能加入太平天國運動,他們進入湘東南,威脅到湖南與江西兩省。撚軍滲透到湘西地區,而在湘西北地區,太平軍又從湖北窺視該省。於是巡撫向皇帝奏報,請求將羅澤南從義寧調回,以保衛湖南。曾國藩激烈地反對這一動議,因為羅軍在他的作戰方案中是最重要的部隊之一,羅軍撤出江西是整個作戰的危險之源。他認為,湖南巡撫應該用自己的部隊來應對土匪的威脅。通過他的舉薦,皇帝認為還不如批準羅澤南部向武昌推進,指望他有助於將太平軍趕出湖北,盡可能快地打通從武漢到湖口的長江水路。[2]
肅清湖區的工作在夏季與初秋進展順利。但這個任務剛剛完成,幾周前將湖南巡撫嚇得不輕的廣東造反軍離開了湖南,進入南昌以南的吉安府。他們得到翼王石達開的增援,翼王從在羅澤南攻擊下已難防守的湖北各地區集結部眾,在贛西連克數城,到1855年的聖誕節,實際上攻占了瑞州、臨江、袁州、吉安四府的所有城鎮。[3]翼王號稱率領10萬之眾,而巡撫的部隊在人數上與素質上遠非太平軍的敵手。曾國藩隻看到一條出路,那就是將九江、湖口與湖區的所有部隊集結到南昌,堅守省會,而羅澤南則控製通往湖北的道路,以防太平軍襲擊後路。他的信件現在隻能通過浙江送出,他實際上已經斷絕了跟外界的聯絡。
[1] 《奏議》:卷六,第 14~18 頁;《平定粵匪紀略》,卷四,第 16 頁上欄。
[2] 《奏議》:卷六,第 23~25 頁。
[3] 《奏議》:卷六,第 61 頁至第 64 頁上欄。
1855年就這樣在黑暗中結束了。曾國藩實際上成了南昌的一名囚徒,武漢與九江在太平軍手裏,從金陵至金口長江段的控製權也在太平軍手中。另一方麵,金口的湖南援軍還未強大到足以發起攻擊,卻能防止太平軍越過他們進入湖南。石達開肯定是在贛西,但他未在水麵上。安徽打了幾次小勝仗,但整個畫麵仍然是陰暗的。如果太平天國的領導更為明智,更為能幹,清朝的皇帝就會在他的龍椅上直打哆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