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李淵稱帝之謎(1 / 3)

李淵是受禪而稱帝嗎?楊侑是心甘情願的嗎?這裏麵的潛規則是什麼樣的?

唐高祖李淵的年號為什麼要稱武德呢?

李淵對待隋王室成員是什麼樣的態度?

李淵乘天下大亂之際稱了帝,不久就把他一手扶植起來的傀儡皇帝楊侑謀害。此舉一下子就引發了無數強雄稱帝……

隋廷名臣蘇威是怎麼死的?

一、李淵稱帝

李淵手段高

當時宇文化及弑君的消息,不僅讓魏公李密屯兵在鞏水、洛水一帶,好一頓迎頭痛打,其他的地方官也是十分憤怒的,其中吳興太守沈法興就借著這種憤怒,乘機占了江表十餘座城池,聲稱討伐宇文化及。

李淵的部下將領也在這種聲勢氣氛裏,為各自富貴為計,積極勸李淵也自立稱帝,李淵依舊是遲疑不決。本來李淵當時得了長安後,也頗有稱帝之心,卻又恐李密得了東都,也仿而效之,那樣於己有礙,爭鹿中原的局麵難更。於是就沒敢那樣做,同時又特命長子李建成為撫寧大將軍,次子李世民為副,渡河南下,名義上援助東都,實則為牽製李密,使他不敢專攻東都。

這時正是宇文化及起變之際,到得了江都傳來的急報,說煬帝被弑,宇文化及雖說另立秦王楊浩為帝,但其自己稱尊之意圖日益明顯。李淵馬上召集將士,當眾失聲慟哭痛不欲生,且泣且說著:

“我北麵稱臣侍奉君王,君主失道不能挽救,豈敢忘記哀痛悲傷呢(煬帝凶問至長安,唐王哭之慟,曰:“吾北麵事人,失道不能救,敢忘哀乎!”)?!”將士們都被李淵的成功表演感動得士氣高漲。

李淵又恐宇文化及奉了秦王楊浩回東都,於他的稱帝計劃不利,就想利用兵強馬壯的竇建德,於是就決定邀他夾擊宇文化及,使宇文化及不能北還。李淵這一計可謂妙哉,竇建德若能擊敗宇文化及,那樣最好;若竇建德反為宇文化及所敗,那麼李淵也可以少個勁敵,也同樣未嚐不是件佳事。

同時李淵指使裴寂等心腹大臣,加緊登基前的準備,這時候,全國各地稱王稱霸的活動,天天在開幕。

洛陽的楊侗在元文都等人的擁立下,即皇帝位,改元皇泰,並尊楊廣為明帝,廟號世祖,可惜名號沒李淵送的煬帝響亮,所以我們現在都是稱楊廣為隋煬帝,若是叫隋明帝,肯定會被人笑你說外行話。

這時全國三支最大的農民起義軍,竇建德的河北方麵軍,也著手建立自己的政權;杜伏威的江淮方麵軍,也稱霸一方;李密的河南方麵軍,則仍然與王世充糾纏不清,進行著拉鋸戰,雖沒做皇帝,卻已稱王了。

這時的江都靠陳棱治理整頓,那肯定沒戲,不久他就被農民軍李子通打得去投靠杜仕威了。同時,李子通稱吳王。

而這時的杜仕威,已向楊侗稱臣了,被封為楚王。

處在今天湖南湖北一帶的蕭銑,也幾乎將華南的大片地方給占了,正式稱梁帝,擁兵四十萬。我們前麵提到的出身江南世族的沈法興也向楊侗稱臣,自稱梁王。

自此江東一帶,形成了吳、楚、梁三個政權的三足鼎立局麵,此時,江南的半壁江山,已沒有一寸土地是隋廷“標簽”了。

李淵也終於沉不住氣了,於是楊侗適時地下詔:李淵進位相國、加九錫,並賞了一大堆隻有皇帝才可以用的東東。

但楊侗為什麼下這樣的詔書?背後的過程是怎麼樣的呢?李淵是如何逼迫的呢?一會我們再揭秘吧。

史書記載說,五月乙巳,隋帝命唐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

五月十五日,李淵在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的同時,李淵的功績更是被吹捧上了天——到處都是李淵如何偉大如何英明、眾望所歸、理應必當皇帝的讚譽。

鼓吹手裴寂自然不會寂然無聲。

那一天,裴寂率文武百官兩千餘人向李淵上勸進疏,並直呼陛下。可是,李淵又將勸進疏退了回去。

這倒也不奇怪,這不過是個例行作法,比如曹丕比如司馬家小兒。

總是這樣推辭再三,最後弄得沒辦法才隻好受禪了。

沒辦法,這是中國人的傳統和特色。

與之同步,各種各樣的奇異事件,也不斷湧現。

什麼奇異事件呢?

其實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反正都是一些暗示李淵須順天命當皇帝的東東,古代皇帝登基,不但要有民心基礎,還要有君權神授的社會輿論,於是就需要出現一些神神怪怪的東西,甚至哪家母雞生了個雙黃蛋,或是星星忽閃忽閃一類的事,都會被大做文章,成為上天的警示或告誡。

總之,現在李淵方麵,龍袍也選好了、廣告也做好了、一切準備就緒,李淵就要坐上他朝思暮想的皇帝寶座了。

李淵受禪公然稱帝

這時的天下,自隋室滅亡後,四方起義的豪傑越聚越多,內中有幾個勢力浩大的,都已稱帝稱王了。其中竇建德,起義數年,占據了許多地方,手下兵精糧足,在河北可稱得上一霸,且早已自稱長樂王,現在就幹脆自稱了帝,在樂壽城中,即皇帝位,改元為五鳳元年,國號大夏,立曹氏為皇後。一時間,夏國的威勢很是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