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自信者生存(1 / 3)

引言:

自信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期許,也是他對自身能力的展示,因為相信自己,所以他會讓自己展現出最好的一麵來迎接挑戰。自信是戰鬥中最有力的武器,它會讓一個人的智慧在無限度的空間發揮,它會讓一個人的力量在瞬間倍增,自信的人就是有這樣的魔力。每一個人的內心都隱藏著自信之劍,隻要找到它,並在前進的道路上揮舞它披荊斬棘,就一定可以找到令你驚喜的人生寶藏。

爵士歌王的誕生

與其說那一次的被迫讓他認識到了自己的天分,不如說為他開啟了內心深處的自信,因為正是自信才幫助他開拓出人生的全新局麵。

在一個燈光昏暗的小酒吧裏,一群客人正在聆聽著年輕的鋼琴手彈奏音樂,這個小夥子琴藝非常突出,可是他的才華卻沒能得到太多人的賞識。雖然小夥子的願望是可以進到音樂廳裏為大家演奏,但現實卻讓他很無奈地待在這個小酒吧裏。這種落差並沒有讓他感到不舒服,就算是小酒吧,他的表現也非常用心,顯得無可挑剔。

每天晚上,在這個酒吧裏都有客人慕名而來,傾聽小夥子的演奏,他們總會給予這位懷才不遇的年輕人最大的掌聲鼓勵。

某一天的夜晚,當年輕人又一次開始彈奏他熟悉的曲子時,一位經常來聽他彈琴的中年顧客站起來,對他說:“年輕人,我每天都來聽你彈奏這些曲子,所以這些曲目我都已經聽膩了。”聽了他的話,小夥子愣了一下,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而別的客人也都笑著附和說:“是的,雖然你彈得很好,但我們聽了太多遍了。”

小夥子見大家都厭倦了他的曲目,不由得慚愧地低下了頭,小聲地請求說:“不然我換一首曲子來給大家演奏吧。”

可這個請求卻被拒絕了。那個帶頭的中年顧客似乎是故意刁難他似的,說:“不如你唱首歌給我們聽聽吧。”他的提議立刻獲得了其他人的讚同,大家紛紛要求小夥子唱一首歌來活躍一下酒吧的氣氛。

然而,小夥子麵對大家的請求卻變得更加靦腆起來,他覺得自己的聲音不好聽,所以不敢貿然在這麼多人麵前唱歌。他紅著臉抱歉地說:“非常對不起,我從小就開始學習彈奏鋼琴,從來沒有學過唱歌。這麼多年,我都是坐在這裏彈琴,連說話都很少,恐怕唱起歌來會很難聽。”

這一番說辭並沒有打消顧客們的興致,他們依舊笑嗬嗬地要求小夥子唱歌,而中年顧客也鼓勵他說:“年輕人,正是因為你從來都沒有唱過歌,所以我們才要聽聽你的歌喉。說不定你是一個連自己也不知道的歌唱天才呢!”

小夥子左右為難,羞得連脖子都紅了,酒吧的經理忙走出來調解,可眾人的情緒卻得不到安撫。他隻好對小夥子說:“你就試一試,唱一首吧!不要掃了大家的興。”可小夥子還是固執地認為大家隻是想看他出醜,堅持說:“我隻會彈琴,不會唱歌。”

在觀眾的熱情與小夥子的固執夾攻之下,酒吧經理氣急敗壞地對他說:“今天,你要麼唱歌,要麼就自謀生路吧。”

遇到如此要挾,小夥子感到非常為難,拮據的生活讓他無法放棄這份工作,所以他隻好紅著臉,開腔唱起了一首當時正流行的爵士歌曲《蒙娜麗莎》。

當小夥子開口唱歌時,鬧哄哄的酒吧忽然安靜了下來,他自然流暢而又充滿了男人味的唱腔瞬間就讓大家感到無比沉醉。雖然因為緊張,小夥子的臉上還是一副別扭的神色,可卻絲毫不影響他的歌聲,這種低沉而富有韻味的歌喉,是大家此前從未聽到過的。

一曲唱罷,大家愣了足足好幾秒,才開始鼓起掌來。被瞬間的安靜嚇壞了的小夥子,以為自己的歌聲糟糕到讓大家忘記說話了,誰知道觀眾們卻紛紛向他豎起大拇指。那個中年顧客大聲說:“年輕人,你真的是一個歌唱的天才,你自己卻不知道!”

小夥子感到非常詫異,自己在這裏彈奏鋼琴這麼久,雖然大家也會誇獎,但從來沒有人說他是天才。而今天一首歌曲居然讓大家認為他是天才,這真是太神奇了。獲得鼓勵的小夥子於是又唱了一首,這一次,他的歌聲更加揮灑自如,爵士樂的委婉纏綿通過他的歌喉全都表現了出來,眾人報以更加熱烈的掌聲。紛紛說:“你真的應該去唱歌!”

在大家的鼓勵之下,以演奏鋼琴為生的小夥子決定放棄彈奏樂器的藝人生涯,他要用自己的歌喉向流行樂壇進軍。因為他堅持不懈的努力和無可挑剔的天分,再加上對自己歌喉的自信,使他成為美國著名的爵士歌王,他就是著名的歌手納京高。

如果沒有那一次的被迫開口一唱,納京高永遠都不會對自己的歌喉有信心,他也就隻能作為一個酒吧的三流鋼琴演奏者而終此一生。與其說那一次的被迫讓他認識到了自己的天分,不如說為他開啟了內心深處的自信,因為正是自信才幫助他開拓出人生的全新局麵。

自信敲門聲

每一個人都擁有自己獨有的才華,如果將這些才華進行合理的利用,就能創造出獨一無二的事業,就會為我們帶來絢爛的人生。

一個有自信的人,善於表現自己的才華,也明白自己可以因此而擁有更多,所以他總是努力地去爭取。而一個沒有自信的人,無時無刻都在隱藏自己,不希望自己被注意到,總是想要逃遁到別人都不知道的地方,那麼他又如何能獲得機遇呢?

如果才華是攻陷人生難題的矛,那麼自信則是這支矛的最尖端,它讓進攻顯得更加銳利,讓我們可以更大限度地展示自我。我們要勇敢開啟自己內心的自信,不要讓它再躲在寂寞的角落裏蒙塵,因為它會給你無限的力量,支持著你奔赴美好前程。

黎明前的黑暗

我就像相信我兒子一樣相信這本書,它一定可以帶給世人震撼,讓他們了解約翰是一個多麼有才華的作家。我有這個自信!

1981年,在美國普利策藝術獎的評選會上,委員們經過幾番激烈的討論,最後一致選出了約翰·肯尼迪·圖爾的《傻子們的同盟》作為本次普利策小說獎的獲獎作品。可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約翰·肯尼迪·圖爾並沒能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獲獎,甚至在他離開人世之前都不敢想象自己的小說會獲得如此高的肯定。

《傻子們的同盟》這部傳世之作寫於1969年,可是讀者們卻直到1981年才開始了解它。之所以這麼晚才獲得矚目,是因為它在1980年才得以印刷出版。約翰·肯尼迪·圖爾在創作完成之後,滿懷信心地將這部小說遞送到出版商手中,希望獲得出版機會。可是在長達十餘年的等待過程中,這部小說被很多出版商拒絕,始終無法與讀者見麵。

作為小說的創作者,約翰·肯尼迪·圖爾從開始的胸有成竹,逐漸變得頹廢至極,當他看到自己的作品被無數次拒絕後,已經無法承受這份打擊,終於在他32歲時飲彈自盡。如此美好的年齡,正是創作的高峰期,而他又擁有無可比擬的才華,可是約翰卻因為對自己失去信心,而悲傷地離開這個世界。臨死前,他居然說出了這樣悲觀的話:“我之所以選擇這條路,是因為我對自己的作品不再抱有任何的希望,也對這個社會失望透頂。既然我這麼無用,那麼對我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去死,以脫離這個無情的現實。”

失去自信的約翰·肯尼迪·圖爾給世人留下了一個悲愴的背影,也讓他年老的母親遭遇了最大的創傷。這個已經79歲的老人眼看著自己才華橫溢的兒子離世,原本的驕傲瞬間變成了無限的哀傷。但是當她捧起兒子的作品時,心裏又一次燃起了力量。她帶著失去兒子的巨大悲傷叩開了一家又一家出版商的大門。雖然和兒子一樣遭遇到出版商一次又一次無情的拒絕,但她始終相信兒子的作品是偉大的,她堅信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寫作天才,“我就像相信我兒子一樣相信這本書,它一定可以帶給世人震撼,讓他們了解約翰是一個多麼有才華的作家。我有這個自信!”老人一遍又一遍地對出版商講著同樣的話,雖然兒子以一個失敗者的姿態告別了世界,告別了她的母親,但老人從未放棄過出版《傻子們的同盟》的信念。

一個高齡老婦人笨拙的語言,不足以打動任何一家出版商,可是她堅持到底的決心和對作品無限的信心,卻讓出版商們停下匆匆的腳步,翻閱了這部作品。老人說:“如果《傻子們的同盟》不能出版,那不是我和我兒子的損失,而是出版商的損失,也是讀者的損失。這是一部總有一天會引起人們關注的偉大著作。”

在約翰·肯尼迪·圖爾去世十年之後,經曆了多家出版社的斷然拒絕,這部作品被約翰的母親送到了著名小說家沃西·珀西的麵前,他立刻就被小說所吸引,並將它推薦給了路易斯安那出版社。出版社的總編問約翰的母親:“這部書這麼久都沒能被出版,我不敢肯定它是否真的值得人們去閱讀。”

而約翰的母親卻堅定地說:“它就像被埋沒在沙子裏的珍珠,隻有讓它展示出來,才能讓人們看到它的光輝。”

主編奇怪地說:“您對這部書這麼有信心,隻是因為它是您兒子的作品嗎?”

老人凝重地回答:“我對書的信心,不僅因為我相信自己的兒子有非凡的文學才華,更來自於這部書本身所具有的價值。”

路易斯安那出版社的主編親自審閱了這部作品,他被小說的語言和構思所傾倒,當即拍板,決定出版這部著作。

黎明總是在最黑暗的夜之後來臨,當曙光出現的時候,《傻子們的同盟》的作者約翰·肯尼迪·圖爾卻不能看到這幅盛景。1980年,這部書一經出版就引起了轟動,一切都被那位執著的母親言中了,大家都驚歎於書中滑稽的語言和精巧的故事,被作者的才華深深打動了。次年,這部書便獲得美國文學家的大獎普利策小說獎。

殊榮來得如此之快,卻也讓人備感惋惜,要是小說的作者可以忍受黎明前的黑暗,對自己的作品多一份自信,那他就可以親自享受這一刻的榮耀了。

自信敲門聲

在黎明破曉之前,世界沒有任何的光亮,處於最黑暗的階段。當這段時間一過,太陽就會從東方送來曙光,帶來溫暖而明亮的世界。能夠忍受黎明前黑暗的人,不僅要有堅強的意誌,更要對自己有絕對的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度過這最難熬的一段時光。

一個作家的得意之作,是他全部心血的凝結,在它被不斷否定的時候,作家內心的煎熬不難想象。可是由於被出版商否定而失去了對自己的信心,這才釀成了約翰·肯尼迪·圖爾最終的悲劇,他終於無緣見到自己的作品大放異彩。當這部書就像他當初相信的那樣引起矚目時,作者卻因為自信心的喪失而永遠地離開了它,再也無法享受這份殊榮。

約翰的母親身上所具備的堅強品質讓人感動,她的堅持不僅來自對兒子的愛,更來自對這部作品本身的信心。也由於對兒子的才華充滿自信,所以她更堅持地認為這部書將會成為傳世之作。一再遭遇拒絕就像黎明前最難熬的黑暗,這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度過這段黑暗之後,終於擁有了燦爛的陽光。

將軍的頭盔

作為一個將軍,因為懼怕敵人瞄準,而讓士兵們看不到我,這會讓他們覺得我懼怕死亡,對戰爭也會失去信心,隻有我滿懷自信,他們才會變得無畏。

巴頓將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美國將領,他不僅作戰英勇,而且幽默詼諧,具備超凡的人格魅力,因此深受部下的愛戴。而讓巴頓將軍名揚海內外的,除了他出色的戰術,還有他樂觀自信的性格,無論是最困難還是最危險的時候,他都會渾身洋溢著自信的光彩,給一同作戰的部隊帶來無限的信心,從而無往不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之後,美國作為較晚參與的國家,所派遣的隊伍也多由新入伍的年輕士兵組成。這些士兵缺乏戰鬥經驗,而當時德國又在北非不斷取得勝利,導致軍隊之中到處宣揚著德軍如何厲害的謠言,讓軍心很不穩定。看著低落的美軍士氣,將領們都非常擔心,很懷疑這支隊伍的戰鬥力。巴頓將軍通過觀察,也發現在隊伍之中存在著普遍的畏敵怯戰心理,有個別的將領甚至風聲鶴唳,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為了整頓軍心,他決定舉辦一次閱兵典禮,讓大家重拾戰鬥的信心。

在閱兵式開始之後,巴頓將軍大踏步地走上了檢閱台。並沒有多少勝利信心的士兵們仰頭看過去,發現將軍的頭盔似乎有點奇怪,仔細一看——居然是一頂德國將軍的頭盔。這個奇怪的舉動立刻引起了大家的疑惑。

看著大家不解的眼神,巴頓將軍笑著說:“你們都看到我的頭盔了嗎?也一定發現了這不是美國將軍的頭盔,他來自於一個德國將軍。可你們知道,我是從哪兒得到它的嗎?”四處環顧了一遍,將軍大聲地說:“它來自於一個被俘虜的德國將軍,這是我們的部隊剛剛從德軍那裏繳獲的戰利品!這足以說明,德國軍隊根本是不堪一擊的!他們並不是不可戰勝,隻要遇到了我們美國大軍,他們一定會潰散逃跑!到時候,我相信人人都可以獲得這樣的戰利品!”

這一番話讓沉寂的軍營頓時沸騰起來,閱兵場上一片歡呼,士兵們信心大增。而巴頓將軍又幽默地說:“我要戴著這頂頭盔,一直打到德國柏林去!”

軍隊的歡呼聲像大海的波濤一樣,一浪高過一浪,畏敵怯戰的情緒頓時一掃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士兵們必勝的信念,他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戰勝德國軍隊,就像將軍所講的那樣。

在漫長的“二戰”期間,巴頓將軍所戴的當然並不是那頂德軍頭盔,那隻是他用來鼓舞士氣的方式而已。很顯然,他的這一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此後的日子裏,巴頓將軍一直都是戴著自己的頭盔。他的頭盔很特殊,因為將軍別出心裁地把象征著自己軍銜的兩顆將星標在頭盔上,讓它變得獨一無二,且具有很高的辨識度。

但是在危險的戰爭環境裏,這種標新立異的做法會引起無妄之災,這一點成為巴頓將軍下屬們最擔心的事,他們紛紛勸誡巴頓:“將軍閣下,您的這一做法會讓德軍很快就認出您。您不怕自己會變成德軍的目標嗎?也許他們的狙擊手會將您的頭盔打穿!”

對於這種危險,身經百戰的巴頓自然非常明了,可他還是充滿信心地說:“我的頭盔是打不穿的。”

有一位上校搖搖頭,說:“任何人的頭盔都會被打穿,您是軍隊的首領,也是美軍的心髒,所以更要注意自己的安危,如果您有什麼不幸發生,軍隊就會失去戰鬥力。”

巴頓將軍坦然地說:“我很明白德軍一直想要殺死我,但是作為一個將軍,是敵人看到我的機會多,還是我的士兵們看到我的機會多呢?作為一個將軍,因為懼怕敵人瞄準,而讓士兵們看不到我,這會讓他們覺得我懼怕死亡,對戰爭也會失去信心,隻有我滿懷自信,他們才會變得無畏。”

那位上校依舊不解,巴頓將軍便帶他來到部隊巡視。每當他們到達一處軍營,就會引起一片歡呼聲,因為士兵們認出了帶著獨特頭盔的巴頓。看到將軍前來巡視,大大鼓舞了他們的鬥誌。這時,巴頓又對上校說:“你在這支部隊的時間比我長,可是為什麼我一出現,士兵們就會認出我,而認不出你呢?”

如此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巴頓與士兵之間融洽的關係,也看到了因為將軍的無畏而對士兵產生的鼓舞,上校不由得心服口服。隻不過是一個頭盔,而巴頓卻讓它具備了特殊的力量,展示出自己大無畏的樂觀主義形象,這種對勝利充滿信心的精神也深刻地傳達到士兵的內心,取得心悅誠服的效果。自信的巴頓將軍成為戰場上的精神領袖,所憑借的正是這種力量。

自信敲門聲

自信的魔力會在任何時候顯示,當人們揮舞起自信的劍,就可以開辟出令人驚歎的新天地,因為自信可以讓原本的能力倍增,可以挖掘出連自己都沒有發現的能量,從而贏得更好的成績。

在戰場上遭遇到強大的敵人,對於怯懦者而言是一個災難,而對於勇敢者而言卻是一次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因為勇敢的人必然自信,他相信自己可以成為勝利的一方。一個偉大的將軍具備自信的特質,會讓整個隊伍都擁有雄壯的信心,從而增強軍隊的戰鬥力,巴頓將軍正是這樣的一個將領。

先進的武器並不是決定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隻有自信的軍心才能讓他們勇往直前。巴頓將軍正是因為認識到了這一點,才利用頭盔加強了軍心的自信程度,讓他們從低穀之中爬升,在戰鬥之中燃起勇氣。當他相信自己可以獲得勝利時,他就真的贏得了戰爭最終的勝利。

隻有兩種選擇

逃避也許會讓你安然地度過服兵役時期,而用充滿信心的態度去挑戰,才能讓你的這段時間過得有意義,讓你的整個人生過得充實。

有一個叫做彼得的美國青年,在冬季大征兵中被依法征用入伍,即將到最艱苦也是最危險的海軍陸戰隊去服役,這可是很多人都害怕去的地方。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彼得每天都悶悶不樂,顯得憂心忡忡,他擔心自己不能夠適應部隊艱苦的生活。

遠在劍橋大學任教的祖父聽說了孫子的近況之後,決定去開導他。他見到彼得,開心地告訴他:“孩子,我為你驕傲,這沒什麼可擔心的。不管在任何情況之下,你都擁有兩個不同的選擇,一個是充滿了自信的選擇,而另一個是理想的選擇,隻要你做好自己的選擇,就一定會很好地度過這段從軍的時光,而且可以獲得美好的人生。”

彼得不解地問:“我現在是去海軍陸戰隊,那裏非常艱苦,我還有什麼其他的選擇呢?”

祖父笑著說:“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留在內勤部門,一個是被分配到外勤部門。如果你很理想地被分到了內勤部門,就會過得相對安逸,那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了。”

彼得皺著眉頭問:“那我要是被分到外勤部門呢?”

祖父說:“這是一個充滿了挑戰的選擇,也是一個自信的選擇。如果你真被分到外勤部門,那也有兩個不同的選擇:一個是留在本土,成為本地的駐軍;另一個是被分配到國外的軍事基地。如果你理想地被分配到本地做駐軍,那又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彼得問:“那如果我被分配到國外的軍事基地呢?”

祖父說:“這同樣是一個充滿了挑戰的選擇,它也需要你更多的自信。如果你被分到國外的軍事基地,你依然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被分配到和平而友善的國家,另一個是被分配到維和地區。如果你被分到和平友善的國家,那也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啊!”

彼得搖搖頭,說:“那我要是不幸被分配到維和地區呢?您知道那裏經常發生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