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 鬼哭粟飛:一字一乾坤(1 / 2)

我們都知道文明要延續,重要的載體就是語言和文字。傳說華夏文字誕生的過程,就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故事,跟這個故事有關的成語是“鬼哭粟飛”。

乍一看,是不是有種狗血恐怖片的畫麵感?其實這個成語典故出自《淮南子·本經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翻譯過來就是倉頡造字成功的那天,漫天降下小米雨,鬼怪在夜間號哭。奇怪了!倉頡造字是華夏文明史上的大事,怎麼會有這麼多靈異現象呢?這個還得從頭說起。

黃帝戰勝蚩尤後,成為天下之主。但是隨著部族的壯大,事務變得越來越龐雜,需要記錄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比如誰在戰鬥中表現英勇、哪裏能找到好吃的、臨近的部落發生交流和衝突了……這些都要記錄和記載。在文字發明之前,古人隻能在繩子上打結,在木頭上刻畫紋路來記錄信息,就是“結繩記事,契木為文”。想查查哪年有大事,先拿來繩子一看,結挨著結,扣套著扣,就跟揣在褲兜裏一個月,接著在洗衣機裏洗了一遍之後再拿出來的耳機線一樣,能告訴我們什麼呢?再看契刻的木板,上麵密密麻麻的劃痕,看得人密集恐懼症都要發作了。

作為上古大發明家的黃帝對這個問題也一籌莫展,所以決定把這麼燒腦的工作交給自己的手下——倉頡。

當然,文字的創造應該是無數人長時間共同努力的成果,隻不過倉頡也許是其中貢獻最大的那個人,所以他被稱為“造字聖人”。後世也給他添加了許多神秘色彩。漢朝後,已從“倉頡造字”發展為“倉頡四目”,開始神化倉頡,甚至有倉頡是“黃帝的史官”的傳說。要知道黃帝是原始社會後期部落聯盟的首領,當時並沒有完善的國家機器和政府機構,哪來“史官”之說?

現在全國各地都有倉頡廟,很多倉頡像都畫了四隻眼睛,或者一隻眼睛裏有兩顆黑眼珠。“倉頡四目”是指“重瞳”,應該是一顆眼珠裏有兩個瞳孔。

古代相術認為重瞳是一種異相、吉相,象征著吉利和富貴,往往是帝王的象征,至少也是個擁有特異功能的特殊人才,所以除了倉頡之外,像舜、項羽、李煜等人都是這個造型。

但現代醫學認為這種情況屬於瞳孔粘連畸變或者虹膜發生粘連,是白內障的前兆。而那個疑似早期白內障患者倉頡,接到了這個大開腦洞的任務也很頭痛。據說有一天,他走到一個岔路口,看到三個老人在爭論,一個說往東走去追羚羊,一個說往北走去追鹿群,一個說往西走去追老虎。倉頡就很奇怪,這三個老人是怎麼知道哪條路上有什麼獵物呢?一問才明白,原來他們都是根據野獸留在地上的腳印判斷的。這件事給了他靈感,既然一個腳印能代表一種野獸,我是不是也可以用一個圖畫或符號來表示一種東西呢?

於是倉頡迅速轉型成一個靈魂畫手,開始了以圖表意的造字過程。

所謂“字之初,本為畫”。

最早的漢字,是用圖畫和線條來描述眼前的世界。比如,日字畫成一個充盈的圓圈,中間還有一個黑點,連太陽黑子都畫上。月字畫成彎彎月牙的樣子,牛字畫一個牛頭的形象,水字也畫成水波的線條……這就是最早的象形文字。

在表達一些具象的事物上,象形文字可以說非常有畫麵感。同樣也能表達畫麵之外的意思,比如日和月放在一起就是明,因為太陽是發光的,月亮在古人眼裏也是發光的,把太陽和月亮放在一起,讓人一下子就有了光明的感覺;而且明字又可以引申為“今之次”,就是明天的意思,畢竟一個人看過一次太陽再看過一次月亮,就經曆了一個白天和一個夜晚,這可不就是完整的一天麼。

當文字出現之後,古人相信文字是有魔力的,現代考古發掘和研究證明,目前出土的甲骨文中許多內容都和占卜有關。比如,商王做了一個夢,要找占卜師解一解什麼預示;出門一抬頭看見一隻烏鴉,要占卜一下什麼兆頭;部落明天要出門打獵,得預測一下有沒有好收成;旁邊的部族不聽話,準備帶著弟兄們去削他,先算一算是吉是凶……大到衣食住行,小到吃喝拉撒,都得先問問鬼神再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