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篇 鼓盆而歌:葬禮上的詠歎調(2 / 2)

惠施:你等會兒,我有點兒亂……

這個吵架的畫風其實有點兒莫名熟悉,大家回憶下:你無情你無恥你無理取鬧!

那你就不無情不無恥不無理取鬧嗎?

我哪裏無情無恥無理取鬧?就算我再無情無恥無理取鬧,難道還有你無情無恥無理取鬧嗎……

《莊子·秋水》裏還記載過一個故事,說惠施在魏國當相邦的時候,莊子去找他玩,結果就有謠言說莊子是來搶惠施相邦之位的,弄得惠施很緊張,派官兵到處搜捕莊子。

搜了三天後,莊子自己找上門來了。他對惠施說:你知道有種鳥叫鵷雛不?

不是梧桐樹不落腳,不是翠竹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結果有一隻鷂鷹抓到了一隻腐臭的老鼠,卻生怕這鳥來搶,還特意發出“嚇”的怒斥聲。

怎麼著?這幾天你也打算這麼“嚇”我一下子唄?也就是說,在莊子看來,惠施的一國宰相之位,不過是隻腐臭的老鼠罷了,誰稀罕搶?

可莊子為什麼會如此超脫和瀟灑呢?這還得從他的思想核心說起。

莊子的第一個思想是“齊物”,即一切事物歸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沒有什麼差別,也沒有是非、美醜、善惡、貴賤之分,用白話講就是有錢和沒錢一樣,活著還是死了一樣,甚至有媳婦和沒媳婦恐怕也一樣,所以莊子才會在自己媳婦的葬禮上鼓盆而歌吧。

莊子的第二個思想是“逍遙”,既然什麼都是一樣的,那我努力有何用,又有什麼好糾結的?

有個關於百家爭鳴的段子是這麼說的,假設一個老師上課的時候課堂紀律不好,那老師會怎麼做呢?

如果是儒家的孔子老師,講究因材施教啟發式教學並小班授課,你愛聽什麼我講什麼,你想學什麼我教什麼,紀律怎麼會不好?

168儒家的孟子老師脾氣可沒有孔老師那麼好,講究“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就是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你對我不好,我對你更差,所以你們不聽課拉倒,老子不伺候了!

如果是法家的韓非子老師,講究輕罪重罰,上課敢說話直接砍手砍腳,甚至五馬分屍,保證每個人的喘氣聲都不超過二十分貝,課堂紀律好得一塌糊塗。

如果是墨家的墨子老師,抱歉,不存在課堂紀律。因為墨家是勞動人民的學派,這時候正帶著全體同學在田裏插秧呢!

那如果是道家的老子老師呢?老子老師講究“無為而治”,課堂紀律不好不要緊,隻要有高考這個“道”的存在,規律就是你總得高考吧,馬上就高考了你還說話嗎?你總得聽我講了吧?所以我什麼都不用做,紀律自然會變好。

而如果是莊子老師上課的時候紀律不好呢?不好意思,也不存在的。因為莊子老師認為他教不教和你學不學都是一樣的,所以莊子老師嘛……可能根本沒來。

這就是先秦時期第一瀟灑哥——莊子的生活狀態,別看他和惠施鬥嘴的故事流傳了兩千多年,但惠施去世後,莊子路過他的墓前,卻向學生感慨,自從惠施死後,自己就再也沒有可以談話的知己了。如此深沉而憂傷的話,在整部《莊子》裏都是少見的。

可見,在莊子心目中,惠施是吵了一輩子卻一生難得的知己。

【惠施:惠子,姓惠,名施,戰國先秦戰略忽悠宗師中期宋國商丘人。惠施是合縱抗秦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他主張魏國、齊國和楚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並建議齊、魏互尊為王。

他是名家學派的開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哲大師莊子的至交好友。惠施的著作沒有流傳下來,因此他的哲學思想隻有通過其他人的轉述而為後人所知。《漢書·藝文誌》著錄《惠子》一篇,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