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說:一個人再餓也不能拿耗子藥當飯,燕王娶了秦王的女兒,大王您打燕國就得罪了秦國,得罪了秦國和自殺有什麼分別?齊王一聽很緊張,忙問應對之策。蘇秦說:隻要大王把打下來的城池還給燕國,燕國一定高興。秦國以為您是衝他的麵子才還的,秦國也很高興。大王您實際上啥也沒出就得到了兩個國家的友誼,這買賣多合適!
於是齊國歸還了燕國的十座城,蘇秦再一次忽悠成功,明明吃虧的齊王還覺得蘇秦的計策非常高超。這就是忽悠人的最高境界,占你的便宜還讓你感恩戴德。
蘇秦為燕國立了功,卻有人在燕王麵前說他的壞話,說蘇秦是反複無常的小人、居心叵測的壞蛋。當然,一代名嘴的辯護能力不容置疑。蘇秦對燕王說:品德高的人都是為了自己,人品次的人才是為了別人。像曾參、伯夷、尾生那樣的道德聖人,能給大王追回侵占的城池,削弱敵國的力量嗎?我所有的不誠實,還不都是為了給大王您辦事嗎?
燕王聽了都覺得很好笑:明明是你自己不誠信,難道誠信還能有罪嗎?
蘇秦說:當然有了!一個婦女在酒裏下毒想謀害自己的丈夫,結果被侍妾發現,侍妾就假裝失手打碎了有毒的酒杯。可是還要因為打碎酒杯而受罰,我今天的罪和這個侍妾就是一樣的!
燕王被他繞得有點懷疑人生:這麼說你人品有問題還是為了我好不成嗎?
蘇秦表示:沒錯啊,這一切就是為了給大王服務啊!雖然我牙尖嘴利、忽悠人、自私,但我是個好人!
燕王:……我竟無法反駁。
蘇秦三言兩語就重新獲得了燕王的信任,繼續當他的大官。後來蘇秦又把燕王的母親忽悠到手,兩個人發生了點超越友誼的關係。雖然先秦沒有爆料黨,可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很快就傳到了燕王的耳朵裏,但奇怪的是,燕王毫無生氣的意思,依然厚待蘇秦。於是蘇秦主動找到燕王說:大王,我決定去齊國當臥底。當然,為了讓劇情更加逼真可信,我隻好忍痛和您母親發生了點親密接觸,現在隻需要您假裝對我很生氣,我就可以跑路去齊國當臥底。
燕王說:原來如此,我就知道會是這樣,就按蘇先生說的辦!
於是這個醜聞,居然在蘇秦的忽悠下給圓過去了。蘇秦以得罪燕王為借口來到了齊國做客卿。這時齊國的齊宣王去世,齊閔王即位。蘇秦就開始忽悠齊王把喪事弄得鋪張浪費,大興土木搞麵子工程消耗齊國國力,慫恿齊國掉轉槍口南下進攻宋國,還挑撥齊國朝堂內鬥增加齊國內耗。可能是忽悠得太成功了,齊國的朝堂內鬥最後發展成暗殺,蘇秦自己也被齊國大夫派來的殺手刺成重傷。
彌留之際,蘇秦對齊王說:大王我快不行了,就讓我再忽悠最後一回。一會兒您宣布說我其實是燕國派來的間諜,再把我五馬分屍,這樣刺殺我的人以為大王痛恨我,一定會跳出來找您領賞的!
民間傳說,齊王不但按照蘇秦的辦法做了,還加了一句話:刺傷蘇秦者賞一千金。結果真的有四個人承認自己就是凶手,還在齊王麵前吵吵這一千金怎麼分。齊王看著這四個人,大吼一聲:這還算不明白,來人啊,把這四個二百五給我拖出去砍了!
這是蘇秦同誌人生的最後一次忽悠,不但成功抓到了刺殺自己的凶手,還順便發明了一個流傳千年的稱號,那就是“二百五”。
沒過多久,蘇秦真的是燕國間諜的消息就傳到齊王耳朵裏,簡直顛覆了他的三觀,齊王恨不得把蘇秦切得再碎一點才好,然而這一切都來不及了。而這還不是故事最後的結局。在蘇秦及弟弟蘇代的持續忽悠下,齊國南下滅宋的戰略引發了其他諸侯國的強烈不滿,結果招來了五國聯軍入侵,差點被打到亡國,雖然後來成功複國,但是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沒能恢複大國的地位。
蘇秦一生最成功的兩次忽悠,一次阻擋了秦國的東進,一次導致了齊國的衰敗。戰國時期一東一西兩個超級大國,全都在他忽悠的射程之內,不愧為一代忽悠宗師。
【懸梁:“懸梁”的故事說的是如何做一個好獵頭東漢有個人名叫孫敬,非常好學,讀起書來日夜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把頭發用繩子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人馬上就清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