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結束,戲肉來了!
沒出十月,大朝會上劉徹便下詔,命丞相、禦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諸侯相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
————————————————————————————————————————
韓嫣是早就知道這道詔書的,還是劉徹捧著韓嫣煮的長壽麵吸溜的時候跟他說的。劉徹雖然喜歡大宴的熱鬧,可畢竟有些亂糟糟的,而且官樣文章居多,因此,兩人就提前在建章宮裏煮點麵慶祝一下。兩人偷偷摸摸的躲在一邊慶賀生日,頗似結夥犯錯的孩子,覺得很有神秘感和成就感。估計當日劉徹夫婦跑到韓嫣家蹭飯,就是這個情節在作怪。
捧著碗,劉徹道:“這段忙過了,我就下詔征舉賢良方正吧。朝上的人,死氣沉沉的,看著悶得慌。”
一朝天子一朝臣,很正常,而且,看著一堆老爺爺,也很鬱悶。更鬱悶的是,他們還勸你要跟他們一樣“穩重”,提前二、三十年過一下中年人的“穩重”生活,這種憋屈的心情可以理解。
韓嫣點頭:“人才必須要有連續性,不能有斷層。隻是如何選人要慎重,得有個標準。”
“沒事兒,出策論考他們,合意的才留下的,”劉徹喝光了碗裏的麵湯,舉起碗,“還要。”
盛滿遞上:“要怎麼征舉呢?”這年頭又沒有科舉考試,隻能靠現有的官員推薦或者是個人自己跑到宮前自薦了。不知,這回要用哪一種方式。
“大家舉薦吧。”
“你跟丞相打過招呼了麼?雖說是好事,好歹也要照顧到丞相的麵子的。”
“用不著,他也不是什麼管事的人。”
--------------
下詔的時候,大家都不是很意外,也開始盤算著,推薦什麼人比較好,手頭有沒有合適的人選。
不管事的丞相衛綰卻少見地上前奏事了:“所舉賢良,或治申、商、韓非、蘇秦、張儀之言,亂國政,請皆罷。”怎麼說呢,被衛綰點名的這幾家學說,一個共同的特點,用正統的觀點來看就是刻薄無德,而且厚黑無恥,要是大家都學會了,估計皇帝就要難當了。所以,劉徹同意了。奏可。
其實,人家講的都是大實話,有極強的實用性,隻是,嗯,不討當權者喜歡。大家都想著要是自己懂這幾家觀點,而別人不懂就好了,自己想陰誰就陰誰。很珍貴,就是不能讓大家都會。對待這些學說,說得難聽一點,有點像對待不那麼良家婦女的那一類人,很多人明明心裏喜歡,嘴上還要裝正經,想占點便宜,又不想別人也一樣跟著占便宜。
許久不聞其聲的丞相大人說話,又很合大道理,皇帝也同意了,大家也沒有反對。舉的是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說白了就是文官係統的人,隻要不管到軍隊裏,韓嫣也就懶得跟他計較什麼“君子不能為政”之類的了。這話是名相管仲說的。君子,是儒家倍加推崇的一類人。管仲,是孔人也推崇的一代名相。很矛盾,大家居然視而不見,嚷嚷著朝堂當由君子稟政。頭殼壞掉了,你以為這是辯論賽?誰辯贏了誰拿獎,獎品就是中央政府的執政權?不要把政治問題當成學術問題好不好?
推薦人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果手頭上沒有合適的人,怎麼辦?新皇第一道這樣的詔命你就不執行,是不是消極怠工啊?舉上的人如果犯了事兒,推薦的人也會受到牽連的,哪怕國家法律不問罪,說起來也不好聽啊。
韓嫣是真二千石,也是要舉薦人的,比起這些老大人來,他就更添了一分愁——手頭就沒有什麼可以舉薦的人!!!想韓嫣一向老實窩在劉徹身邊,這幾個月又忙著練兵,就是有空閑也是窩家裏讀書,社交麵並不寬廣,能結識到什麼人呢?不推薦,又有些說不過去。韓則好歹還能從一群世交裏選幾個看得過眼的往上報個名字,韓嫣就犯了愁。韓則也能挑幾個看得過眼的人讓韓嫣幫忙報一下,賣個人情的,不過韓家大哥別扭地認為不能就這樣控製弟弟的人際網,決定讓韓嫣自己去找人。韓嫣無奈,開始想名字。
另一方麵,各地的列侯、郡守也卯足了勁,把轄區內的人篩了又篩、揀了又揀以期能找到一個能拿得出手的,來證明自己的治下人材濟濟,自己管理得很好。在京官員也瞪大了眼睛,想扒拉出幾個人才,說明自己有識人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