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麵,也有不少自認自己有才能的或者是在家鄉沒被選上的,也跑到長安來了,琢磨著能不能遇到個欣賞自己的二千石,把自己給薦上去。於是,長安城裏又有了一番熱鬧。
韓嫣自己憋了半天,終於,抖著手,把李家三兄弟的名字給寫到奏折裏了——雖然是武將,可也讀過《詩》吧?算半個儒家子弟了,就他們了!
劉徹本來想看看韓嫣都舉薦的什麼人,打開一瞧,都是熟人,劉徹也傻了——誰都知道這舉薦的本意,是讓大家推薦一些原本沒有被發現、或者已經做了小官而沒有引起大家注意的人。這李家三兄弟,因為被韓嫣提名做了騎兵教官,劉徹這個常混上林的皇帝,已經跟他們很熟了,提拔是早晚的事兒,還薦什麼薦啊?
“就是因為熟才薦的,連人家有幾兩重都不清楚,我還薦什麼薦啊?”韓嫣坐在一邊慢條斯理地喝茶,看都不看劉徹一眼,拿出對付韓則同樣的說詞,“堵到家門口兒的倒是一大堆,這麼多人,名字都能記岔了,我又沒那個功夫挨個考較學問,敢薦麼?認識的人又不多,這是國家論才大典,能兒戲麼?好歹李家兄弟還有幾分真本事。”
“不好好挑人,你倒有理了!”
“可不是,最近都泡兵營裏了,外麵的人,還真是不認識幾個。薦的人,自然都是這一類的了。別的不說,”韓嫣放下杯子,終於看向劉徹,“李家兄弟,耿直不?”
“直!”很直,不但神經直,連腸子都快成直的了。
“那不結了!這樣的直人放在身邊,不好麼?最起碼夠得上直言極諫了。”翻個白眼,一點都不顧忌自己的形象了,“滿朝公卿,長安城但凡有個能人,都讓老大人們給梳理了個遍,哪裏輪得到我?快別說這個了,策論的題,你想好了麼?”
“當然!”劉徹很自豪,扔過來一卷竹簡,“看看怎麼樣?”
韓嫣打開來一看,很想再卷起來抽劉徹——這種長度的題目,隻有在前世的材料分析題裏才見過。這是考人,還是寫了論文讓人閱卷的?
當下拋開舉薦的問題不提,劉徹也心知,韓嫣做事一向不好衝動,他既然說沒別人舉薦,定是沒有想好,而且韓嫣的理由也挺充分的,訓練新兵還要高要求的新兵,再加上裝修建章宮,確實很累,當下也不逼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衛綰,這位丞相大人,居然也是一個人都沒薦的,有他比著,大家消極怠工一點,也是正常了。劉徹很歎氣,打算這撥選才結束後,就把衛綰給替下來了——韓嫣說忙,沒功夫理這個,那是事實,可以理解原諒。可你丞相做的就是薦才、襄助皇帝的事,這份內之事,怎麼也什麼都不做?而且,你從當了丞相開始,就什麼都沒做!劉徹很不滿。
--------------
等到最終紛擾結束,人都湊到長安的時候,已經到了二月末了——詔書發到各地,路上需要一段時間,大家選人也需要一段時間,然後,再把選定的人送到長安——正值冬春季,先是天寒大雪再是春雨綿綿,以漢代的交通水平,能在二月把人都湊齊,已經很有效率了。
這時,韓嫣正在研究新的戰術。把李家三兄弟的名字開玩笑地報上去以後,他就又泡回兵營了。李家人聽了韓嫣把三兄弟上報以後,心裏有點感激,也有點生氣——咱又不是為了讓你說好話才如何如何的。韓嫣又解釋了一下自己的交際狀況,被敲詐了一頓飯,才算抹平這事兒。
劉徹在忙選人的事兒,倒是沒多少功夫粘著他,而且,韓嫣每天還是要參加朝會的,兩人也常見麵,倒是沒有什麼反對的意思。早上韓嫣和李椒一塊兒帶隊晨練完了就布置一下全天課程去早朝,下麵由李當戶、李敢帶隊訓練,到下午韓嫣再回營地,李家兄弟歇班。再說,劉徹下麵還要陪阿嬌呢。新年了,夫妻倆終是能過真實的夫妻生活了,小別勝新婚,自是蜜裏調油。韓嫣笑笑,繼續研究他的騎兵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