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上和線下的各種活動中,我們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把一批企業家的智慧激發出來,甚至達到凱文·凱利的《失控》中所說的“湧現”那樣美妙的境界?
讓我們回到私人董事會的本質。實際上,私人董事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流程化設置,保證了一批習慣於在自己的公司裏指手畫腳的牛人,也要在一種秩序下進行平等地分享討論。我們常常遇到的情形是,當問題所有者提出問題後,一些私人董事會的參與者往往習慣於馬上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而對“提問”環節並不重視。但是,實際上,從不同維度觀察、分析問題,也就是提問本身,卻應該是私人董事會最大的價值。問題對了,往往答案也就出來了。而規範的私人董事會,恰好保證了這樣的提問環節能夠有效展開。
商學院的教育培訓,從純理論的學習,到對他人的案例學習,已經很難滿足企業家學員的需求。在自己的具體商業實踐中進行學習,成為大勢所趨。在這樣的背景下,行動學習提供了非常好的理念和具體的操作技術。比起以提高個人能力的教練技術來說,行動學習應該能更有效地激發群體智慧,提高群體能力。行動學習中關鍵的提問、質疑、反思、群體決策、有序討論、促進團隊共識、執行的技能,讓企業家在私人董事會和其他商務聚會中,體驗到有效互動的價值,也讓大家學會如何去促動團隊,激發團隊的內生智慧。
在蜂窩私人董事會組織的一些商務聚會中,我們有幸邀請到段泓冰老師作為促動師,親自主持了幾場聚會。在段老師的引導下,參與者得以充分挖掘自己的內在智慧,與他人的智慧快速同步鏈接,並藉由一些促進多元角度思考、群體決策的思維工具,產生了很多突破式的創新想法。這也就是我們希望達到的“湧現”局麵。由於參與者明顯感受到聚會的質量有效提升,很多人還紛紛要求報名參加促動師的培訓學習。
當然,行動學習不僅僅是幫助大家促動群體智慧。但是,僅就這一點來說,我們就已經受益匪淺。我們在社群和社交平台上發起的各類商務聚會,開始越來越多地請到促動師,采用促動技術來提升我們的聚會質量。相信會有更多的人認識並采用行動學習和促動技術,解決我們實踐中的各類難題。
推薦序3
九個工具,九個案例,必有一款適合您
《行動學習歌》創作者
《行動學習:組織能力提升新境界》作者 顧增旺
國際行動學習協會(WIAL)行動學習團隊教練
從《行動學習:再造企業優勢的秘密武器》(張鼎昆,2005)到《行動學習:組織能力提升新境界》(顧增旺,2010),再到《贏在行動學習:風靡全球的領導力提升第一法寶》(段泓冰,2014),曆時十年時間,中國人完成了行動學習從導入(“突破傳統培訓瓶頸的曙光”),到定位(“同時提升績效和能力的方法論”),再到落地(“管理者常用的九種促動技術”)的三部曲,正式標誌著行動學習在中國這片最有活力的熱土上已經落地生根,為中國企業在21世紀引領世界經濟提供方法論和操作工具,同時也是對世界範圍內行動學習理論與實踐的豐富和發展。
段泓冰老師所著《贏在行動學習》作為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具有以下三個鮮明的特點:
第一,超越培訓事務性職能,讓真正需要行動學習的人做行動學習。
光靠培訓部門推進行動學習?那你還活在十年前。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行動學習落地仍然是句空話。近幾年來,有關“行動學習”方麵書籍的出版方興未艾,大多數出版物仍然從企業培訓與發展的視野出發,以企業大學校長、培訓中心主任、培訓經理和培訓公司顧問及講師等培訓從業人員為目標讀者。這樣雖然能夠做到迅速導入,但導入以後的實施卻並不順利,甚至會陷入僵局。究其根本原因,就在於行動學習是要解決企業現實業務難題的。誰遭遇到業務難題,誰才是“苦主”;讓不是“苦主”的培訓部門去解決業務問題,無異於“隔靴搔癢”。
段老師從21世紀管理者已經淪為五“累”分子的現實出發,將《贏在行動學習》一書的目標讀者定位為企業的各級管理者,讓真正需要行動學習的人做行動學習,解決自身的業務難題從而“脫離苦海”。同時,管理者還可以通過在行動學習中實操具體九項行動學習促動能力(提問力、共識力、對話力、反思力、行動力、幸福力、願景力、創新力和互助力),使領導力轉化成具體操作行為。
第二,以團隊能力和績效為核心,提出了行動學習團隊為王。
行動學習大師馬奎特指出:行動學習同時作用於個人、團隊和組織三個層麵,使組織全麵轉化成為“一個學習係統”。如果將組織比喻成人體,團隊就是組織的腰部;如果不在團隊學習上下功夫,那樣的行動學習就是被“腰斬”的行動學習。
最近剛剛在美國上市的阿裏巴巴可謂無限風光,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神馬不再是浮雲,而是“馬雲”。這片“馬雲”是什麼?非“十八羅漢”莫屬。有遠見的個人英雄需要反思了,需要放下個人主義,與其他人才通力合作,打造團隊學習的文化,以團隊能力和績效為核心,培養管理者掌握行動學習促動技術,構建一個激發群體智慧、群策群力的組織。
第三,九大行動學習促動工具通過了中國實踐案例的檢驗。
雖然說《贏在行動學習》一書介紹的九大促動工具均來自西方,其在國內行動學習實踐中也獲得了廣泛應用,但係統地在一本書中進行介紹卻是第一次。特別是通過本土化的案例進行詮釋更覺接地氣,更具有複製性。
九個工具,九個案例,必有一款適合您。以此為推薦!
推薦序4
讓促動技術走向千家萬戶
寓學於樂教育谘詢CEO/體驗學習專家 張兆博
2011年年底,在上海某論壇上見到段老師,待她演講結束我到門口和她交談,我們一見如故。當天,她改變了行程和我一起到杭州,和我的幾個朋友一起喝茶暢談,談教育、促動技術、公益、自我認知……相談甚歡,自此我們成了很好的朋友,我也參與到促動技術的學習與推廣中來。
當時,我擔任總經理的公司以拓展訓練為主營業務。拓展原本屬於一種體驗學習,體驗結束後的討論反思是非常關鍵的一步。而近年來拓展越來越成為一種“類趣味體育活動”,培訓師很少引導、啟發,發問的意識和技巧都在下降。段老師給我講到聚焦式會話法(ORID)時,我的眼睛馬上就亮了——這就是我很想要的東西。於是,距認識段老師不到一個月,我就請她給我們公司的培訓師上課,講授聚焦式會話法和“世界咖啡”。後來,我又請她做促動師,引導我們新年度的戰略會議,結果好評如潮。
我非常看重促動技術作為一種結構性工具的力量,隻要理解促動的內涵並嚴格按照流程操作,一位年輕的促動師依然能和參加者一起創造出較好的成果。因此,我安排公司骨幹參加了促動技術培訓。現在,他們中的很多人已能在工作中熟練地使用促動技術,大大增加了學員的體驗和收獲。我自己把促動技術多次應用於商業組織的研討、政府部門會議、自己創業公司的戰略目標製定和分解等,每次都得到參與者很好的反饋,自己也學到了很多。
段老師的願景是要讓一億人學會促動技術,讓促動技術走進廣大中國社會、社區。當時聽到這些,我覺得她有些理想化。三年過去了,她發起的WFA(國際促動師協會)已經有十幾家分會,這些分會遍布中國,彙集了很多促動技術的實踐者。這些實踐者和其他引導技術實踐者一起把促動技術廣泛地應用在社會、經濟、公益等各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