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娘家(1 / 3)

田桂蘭母子三人已經在路上走了半個多月了。

在崔伯言客棧裏住了大半個月後,田桂蘭便再也不好意思繼續住下去。家裏房屋、田地都已經被丈夫賣掉,無處安身的田桂蘭與孟繼武商量後,決定去投奔田桂蘭遠在千裏之外的兄長。原本依著孟繼武的打算,是要將孟繼璿留在崔伯言客棧裏,畢竟父親也是寫了契約將四弟抵給崔伯言了。但是田桂蘭一是不舍幼子;二來孟繼璿一直沒有康複,時而發癡時而清醒,留下來也是給崔掌櫃添負擔。所以便也將他帶上,母子三人也未與崔掌櫃告辭,隻留了張紙條,寫些“大恩容後報”之類的話語,然後就連夜偷偷上路了。

這次出來,母子三人一絲盤纏、行李都沒有。田桂蘭雖年近四旬,育有四子,卻還是風韻猶存,不然當初劉黑水也不會拿150兩白銀買她了。這時為了避免因相貌惹來禍端,便提前拿鍋底灰將自己臉麵弄髒,遮掩住相貌,又穿了孟繼璿以往扔在客棧裏的破舊衣服,母子三人都是一副又髒又破的打扮,又仗著孟繼武有武藝在身,這才敢上路。母子三人沿途乞討,一路上每天早歇息,早趕路,倒也還算順利。

這日午時,趕了一上午路的田桂蘭見天氣炎熱,生恐兩個孩子中暑,見遠處有一片小樹林,便提議去樹林裏歇息一下,順便吃些幹糧。

那片樹林卻也不大,樹木長得稀稀疏疏。母子三人找了處僻涼地,孟繼武揀了些樹枝點燃,準備將早前問人討要的幹糧放在火上烤一下,當作三人的午飯。正欲進食,忽聞前方傳來一聲佛號,三人抬頭望去,隻見一白眉善目,滿臉皺褶,也不知多大歲數的僧人站在樹林外,雙掌合十道:“三位施主,貧僧圓凡有禮了。”

田桂蘭急忙起身還禮道:“大師多禮。小婦人還禮了。”那僧人走近前來,點頭微笑道:“想不到女施主竟然知書達理,如此便更好了。”

田桂蘭與孟繼武母子二人麵麵相覷,不知老和尚此言究竟何意。

那僧人不請自坐,拍了拍孟繼璿的腦袋,笑著對田桂蘭道:“貧僧雲遊四海,平日裏以化緣為生。今日行到此處,聞到幹糧香氣,便不請自來,還望女施主見諒。”

田桂蘭聞言笑道:“大師若是不嫌粗鄙,一同食用便是了。”說著看了看烤好的幹糧。她母子三人往常乞討,雖能果腹,卻也不會有太多節餘。此時一共隻剩下三塊饅頭,其中一塊還是已經發了黴的。

田桂蘭將最大的一塊敬給僧人,又將小點兒的,卻還未曾發黴變壞的饅頭拿給孟繼璿。那塊發黴的饅頭田桂蘭在火上多烤了一會兒,分成兩半,將那塊大的遞給孟繼武,笑著安慰道:“你弟弟身體不好,你就先委屈一下吧!”孟繼武不接,笑著對母親道:“我剛才去揀柴火的時候,在河邊喝了一肚子水,現在不餓。娘親還是先吃吧!”

田桂蘭苦笑道:“你背著你弟弟走了大半天,怎麼會不餓?你聽話趕緊吃了,肚裏有東西下午才有力氣趕路。”

母子二人還在相互推辭,那邊老和尚早已經將手裏的饅頭吃完,笑著插言道:“既然二位都不肯食用,不如就再便宜了老衲吧!”

田桂蘭一愣,本欲不肯。隻是見那和尚年老體邁,不知年紀幾何,心中終是不忍,便不顧孟繼武拚命使眼色,笑著將饅頭遞給僧人道:“既如此,大師請用。”那僧人接過饅頭,看了看,聞了聞,皺眉道:“你這婦人,不是誠心待我。怎地拿已經發黴生臭的饅頭給我?”

孟繼武大怒,起身正欲駁斥,被田桂蘭拉住了衣袖,隻得忍氣坐下。田桂蘭對老和尚賠笑道:“是小婦人的錯。隻是我母子的口糧都得來不易,除了這塊饅頭,實在是沒有別的食物了。”

老和尚不悅,指著孟繼璿道:“他手裏那塊不就好好的嗎?”

孟繼璿拿了饅頭後隻咬了一口,見母親與兄長互相推讓,便也停住沒有繼續吃。此時見老和尚盯著自己手裏的饅頭,孟繼璿愣了愣,隨即將饅頭遞給老和尚。老和尚點頭笑道:“如此才算合適。”

孟繼武大怒,指著和尚罵道:“你這僧人好不知足,怎麼連我弟弟的食物都搶?”田桂蘭心中也是有氣,卻比兒子有涵養得多。一把拉住孟繼武,勸解道:“武兒,大師年紀大了,原該吃些好的。你想想看,等娘這麼大年紀了,你是給娘吃好幹糧,還是吃發黴的?”

孟繼武不敢反駁,跺腳憤恨不已。

這母子二人說的話老和尚似乎一句也沒有聽到,依舊麵帶笑容一口一口將饅頭吞下,原本那塊發黴的饅頭被他隨意丟棄在地上。孟繼璿小心挪過去將饅頭撿起,在身上擦了擦,遞給田桂蘭,怯怯道:“娘親,你吃。”孟繼璿這段時間來雖說犯病次數已經很少,卻依舊不敢說話,尤其麵對田桂蘭時,更是一副戰戰兢兢的樣子。此時突然開口,並且勸母親吃東西,田桂蘭登時歡喜無限,一把將孟繼璿抱進懷裏,哽咽道:“璿兒,璿兒,你終於跟娘說話了。”

孟繼武也是大為歡喜,早就忘了與老和尚生悶氣,上來拍著幼弟肩膀道:“真是太好了。四弟,你終於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