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人們在生活中卻常常壓抑或偽裝情緒。例如,一個男人傷心了,但是他對自己說:“不要哭,哭顯得軟弱。”一個孩子對父母生氣,但是父母不允許他發脾氣,也不允許他頂嘴,於是他隻好裝得很平靜,甚至快樂有時也會被壓抑。如,一個孩子考了第一,老師和父母馬上警告他不要表現得太高興:“不要驕傲。”
悲傷,然後哭,這是心理活動的正常過程。如果這個過程被強行阻斷,那股情緒就會鬱結在心裏,就如一條河如果被阻斷,水就會停滯在那裏一樣。要消除這個情緒鬱結或情結,就要疏通這條河流,把鬱結的情緒發泄出去。這就叫宣泄。
如果經過分析,你發現十年前有一種情緒至今還沒有發泄過,那就要發泄。發泄之後,你會感到很放鬆,情結被解開了。
例如,十年前你有一件傷心事,但是當時沒有哭,那麼你不妨在獨自一人時,回憶這件事,然後讓自己放聲大哭,補上“哭”這一課。
再比如,你父親對你很凶,你很生氣但當時不敢反抗,現在你不妨把一個椅子想象成他,對他發泄憤怒。你可以大喊大叫:“你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我恨你!”
宣泄時要讓情緒發泄得充分,就要大聲喊,大聲哭,大聲鬧。必要時,可以把枕頭想象成人,對它又打又踢,以泄憤怒。
冷靜地小聲說話是沒有宣泄作用的。許多人習慣於默不作聲地反複思考——這也是沒有用的。在腦中反複想“我恨他”,想一千遍,也沒有一點點宣泄效果,而大聲說十遍,就會有明顯效果。當然,最好是麵對那個傷害你的人,對他說:“你做得太不好了,我對你很憤怒。”
佛教徒有一種修行方式,叫懺悔,就是把自己過去做的壞事當眾說出來。佛家認為,如果不講出來,這些事埋在心裏會很有害。即使你在心裏知道錯了,如果不說出來,悔恨依然還會傷害心靈,而且錯誤還有可能重犯。一旦當眾講出來,邪惡就會“見光死”,心靈就被洗淨了。這種說法是很符合心理學的。
有時我們看悲劇電影,會受劇情感染而流淚不止。為什麼人們會願意看惹人哭的電影呢?因為,哭過之後人們會感到輕鬆。哭就是宣泄。
你會發現,最終感動你的電影情節或主人公的遭遇必定和你的經曆有某些相似之處,所以它才能觸動你。為主人公的命運遭遇而哭,可以使你與之有關的情結得到部分的宣泄。
在不愉快的時候,找好朋友談一談,訴訴苦也是一種宣泄。女人不愉快時會找朋友訴苦,而男人往往不這樣做,所以男人受到的情緒傷害就比女人大。
如果找不到其他宣泄方法,寫也是宣泄,把你的不滿寫在紙上,你心裏的不滿就會減少。
善用宣泄法,可以將情緒的垃圾很快地從心中消除出去,心情就會更愉快。
在生活中,隻要環境允許,你就應該盡量保持真性情,該哭就哭,該笑就笑。有的人為表示自己成熟老練,刻意壓抑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喜怒不形於色,甚至心裏生氣臉上也堆著笑,這對心理健康是很不利的,久而久之,會引發多種心理和身體的疾病。
壓抑自發情緒雖然有時會有好處。比如,對上司不發脾氣而且永遠謙恭會有利於升職,但是這種壓抑是要讓你付出代價的,代價就是心理不健康。你必須考慮這樣做是否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