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有關家庭的心理困擾(2 / 3)

有些青年人抱怨“父母總把我當孩子”就反映了他們成長的願望。

每每聽到這種抱怨時,我就對他們說:“你知道為什麼父母會把你當孩子嗎?因為你們沒有告訴他們‘我長大了’。”他們反駁我說:“我告訴他們了,我不知多少次告訴他們,別把我當小孩子,可是他們就是不聽。”

我告訴他們:“你嘴上大叫‘不是小孩子’,但是在行為上卻和以前沒有什麼區別,父母應該信你的話還是你的行動呢?在家你的衣服還是扔給媽媽洗,床上亂七八糟,幹事總要父母提醒。當父母給你挑選衣服時,你明明覺得這不適合你,也不會像成年人一樣表達。你隻會皺著眉喊:‘我不要這個,我不穿。’而這種行為不正是一個小孩子的行為嗎?就連大喊‘我長大了’,這不也正是幾年前,當你還是個少年時常常喊的話嗎?這話給父母的印象恰恰是:你還沒有長大。”

怎樣讓父母不把你當孩子?

那就是要做得像個大人。你自己的事,可以安排得有計劃有條理。你不再像過去那麼依賴父母(當然,少許依賴還是有的)。相反,你會反過來關心父母,體貼父母,顯示出你的成熟,堅持你的主見。但不是像孩子耍賴似的喊:“我就不,就不。”而是平和地對父母說:“我覺得這不適合我。”當父母堅持讓你聽他們的話時,應平和地堅持自己的意見。特別是當你談戀愛,而父母不滿意,並橫加幹涉時,最能反映出你是否成熟。不成熟的人,隻知道和父母吵嘴、慪氣或者軟弱服從。而成熟的人則不管父母持什麼態度,都會保持冷靜耐心,會反複對父母說明自己的理由、自己選擇的原因、自己對戀人的了解和自己的安排。讓父母感受到你對自己的一切是心中有數的,是有能力負責的,從而感受到你的成熟。

這樣他們就會意識到你不再是孩子,而是一個大人了。他們會為你的成熟而感到高興,會對你放心了,也就不會過多地幹涉你了。

為了讓你更適應這一從孩子到成人的角色轉換,你可以在麵對家人時,時時提醒自己:我是成年人。

三、麵對挑剔的父母

麵對挑剔的父母是很難的。如果一回家就遇到無休止的挑剔和批評,你不願回家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有時甚至是有益的,因為這可以使你避免受到來自父母的消極的影響。麵對挑剔的父母,你要注意下麵所述的問題。

首先,防止被傳染。

你也許很反感他們的挑剔,他們的求全責備和他們的批評指責。但是你也許會發現,盡管你對他們很不滿,潛移默化之中你會傳染上他們的缺點。有時,在與朋友相處時,你也可能會挑剔、責備他人。這種挑剔會引起別人對你的不滿,惡化人際關係。

為了防止被傳染,你應該對自己保持警覺,特別要警覺的是這三個字:“你應該……”在這三個字後,隨之而來的往往是對別人的不合理要求(雖然貌似合理)。在第六章講認知重塑時,我們講過錯誤的認知是惡劣情緒的來源。在講“你應該……”的時候,你大多是在重複從挑剔的父母那裏得到的錯誤認知。這些錯誤認知會給自己帶來惡劣情緒。

當你對同學朋友說:“你應該……”時,你內心中的“你應該”則往往是“你應該按我說的去做”。這正是你父母對待你時,他們的潛台詞。同學朋友對你的“你應該”自然不會滿意。

當你發現自己的“你應該……”或其他從挑剔的父母那裏傳染來的觀念出現時,可以用認知重塑法去改造這個錯誤的觀念或認知。

其次,防止完美主義。

挑剔的父母往往有完美主義者的子女。也許你會問:“完美難道不好嗎?”

完美聽起來很好。完美,至少是趨向完美,是人性的需要。但是真正的完美和完美主義者的完美是不同的。完美主義者的完美是假完美,這種“完美”是最害人的。真正的完美不是不犯錯誤,而是始終麵對目標,不斷修正錯誤的過程。例如愛迪生在發明電燈的過程中,雖然經曆了一次次的失敗,但最終還是獲得了成功。誰能說愛迪生的工作不完美?

完美主義者的完美是不允許犯任何錯誤,其結果是,什麼都不敢做了,因為怕犯錯誤。完美主義是什麼?就是在自己的腦子裏,“移植”了一個挑剔的父母,對自己的一言一行橫加挑剔,說它們不完美。

如果你是完美主義者,當你責備自己做事沒做好時,聽一聽那個你頭腦中責備自己的聲音,你會發現不僅用詞,連聲調都和父母一樣。實際上那就是他們的話,被你的大腦“錄了音”,現在又播放出來。

消除這種問題可以這樣做:

1.宣泄。找一個無人打擾的地方,把一個枕頭或一棵樹想象成父母,對他們大聲說出你長久的不滿。

也許你會發現你越說越憤怒,這是正常的,因為你積累了多年的憤怒和不滿。不要克製自己,對“他們”大喊大叫,讓憤怒發泄完。也許這需要用一個小時之久,發泄完之後,你會感到疲倦,但是這對你是有益的。如果一次發泄不夠,可以再發泄一次。

除了憤怒,你也可能會有委屈、害怕,有橫遭批評時不知所措的感覺,把它們都充分地宣泄出來。

2.認知重塑。找出自我的錯誤認知,逐一加以修正。

例如:“不能犯任何錯誤,要十全十美。”這是一個錯誤認知。

如果你想不犯錯誤,除非什麼事也不做,或者隻做極熟悉的事情。假如你初學滑冰,怎麼可能一上場就會滑?你必須試驗,犯錯誤再改正,然後才能學會。同樣,你學習任何一件事,和人交朋友,學新知識,都可能會犯錯誤。

反複思考這個道理,用一個新的正確認知代替原來的錯誤認知。也許你可以告訴自己:“我不怕犯錯誤,在錯誤中我可以學到東西,我可以改正錯誤。同樣,十全十美的事是不存在的,我們隻需追求足夠好。”

世上沒有絕對的純金。我們所說的純金,不過是99.9999%的金加極少的雜質而已。追求考試總得100分或永遠全班第一,就如同在尋找100%的純金,最終是失敗與失望。其實,隻要盡心盡力便可問心無愧了。

如果你基礎很差,考及格也應該滿意了。

你可以設定一個足夠好的標準,請切記:要比你以往的標準低。

四、我是隱身人嗎

又是一個說要流浪的青年人,我讓他談談家庭。他說在家裏與父母沒有什麼衝突。過了一會兒,他說:“我覺得我好像一個隱身人,沒有人能看到我。”

他的父母是那種自戀的人,從來不懂得愛和關心孩子。不錯,他們盡了父母的義務,但也僅此而已。或許是其他原因使他們不愛孩子,比如,他們本沒打算要一個孩子;他們想要一個女孩卻生了一個男孩等。

這種冷漠的父母會找出種種理由去把冷漠說成愛。如果他們懲罰壓製你,那是“為了你好,為了教育你”;如果他們冷落你,是“為了讓你獨立自主”;如果他們時時把你帶在身邊,不管你當時是不是願意,是“因為愛你”。於是,孩子困惑了。他的“理智人”接受了父母的信息:“他們愛我。”但是他的“原始人”卻斷然否認:“他們才不愛我呢!他們隻愛自己。”

缺少父母的愛,會使人產生什麼問題呢?

如果缺少母愛,你會缺乏自信,會羞怯,沒有主見。男孩子會努力去尋求這種愛。長大後,他們對待戀人也如同小時候對待母親,他們為贏得冷漠美女的芳心,會不惜折磨自己,赴湯蹈火。女孩子則會模仿母親,成為像她一樣的自戀的人。

缺少母愛的人,或者拚命追求愛,或者會反而不去追求愛:“我不需要愛,我是堅強的。”

如果缺少父愛,男孩子會效法父親,成為一個冷漠的人,同時對母親過度依賴;女孩子會擔心自己能否被人喜愛,長大後,她很容易愛上一個自私的男人,哪怕是對方淩虐他,讓她忍受屈辱,她也在所不辭。因為,她需要愛。還因為,那個自私的男人做的正是她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如何走出愛的沙漠呢?

如果你的父母很冷漠,你需要做的是:

首先,強化正確的認識。用認知重塑法讓自己獲得正確的認知:“我父親(母親)不愛我,但是這不證明我沒有價值和不值得愛。他們有他們自身的原因,也許是當初不想要孩子,也許是他們根本不會愛別人隻顧自己。我是有價值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