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有關家庭的心理困擾(3 / 3)

然後,可以用一種意象法來讓自己獲得愛的滋養。想象一個童年的你,想象這個小孩很可憐的樣子,設身處地設想他的感受,了解他的需要。然後想象現在的你走過去安慰這個小孩,哄他,誇他,讓他高興,對他說:“你是個好孩子,我愛你。我要教你如何強壯而有自信。”

反複使用這種意象法,你內心中愛的饑渴就會消失,你會成為成熟的自信的人。

五、如何麵對“委屈”的父母

有一本書裏曾提到過這樣一個例子。小林是大學新生,由於學校床位緊張,本市學生全部走讀。但小林家離學校較遠,浪費時間太多,後來小林爭取到了一個床位,他回家與父母商量。母親聽後說:“這是件好事,會節約你的時間。你去吧,我會盡量克製孤獨寂寞,這是上年紀的人都得麵對的現實。如果你有個兄弟姐妹就好了。”小林聽了這話,喜悅心情一掃而空,他隻好放棄了床位。

這是一個心理不夠健康的母親,表麵上,她好像很通情達理,實際上,她是利用了一種“你把我害得多苦”的把戲控製子女。她這番話的意思是:“你節省了時間,但是卻讓我孤獨寂寞。我上了年紀,你又沒有兄弟姐妹。陪伴我是你的義務。你可以不盡義務,我可以忍受痛苦,但是記住,你欠我的。”

通過這種話,母親成功地讓兒子產生了內疚感,不得不服從母親。

這種父母的子女,或者不得不違心地服從父母,還要告訴父母,這是我自願的;或者不服從父母,但是心裏滿是內疚。不論進退,都是很難過的。而且一次反抗後,父母委屈痛苦的表情會使他們愧疚很久。在下一次,他們就會忍不住服從了父母。

六、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負責

要擺脫這種不健康的親子關係,作為子女首先應讓自己看清,父母的行為是一種控製你的把戲。其目的與其他父母所說的“你要聽我的”是一樣的,隻不過手法更巧妙而已。這當然不是說他們多麼壞,也不是說他們肯定是故意這樣做,這隻是他們的一種不良習慣而已。同樣是控製你,這種隱蔽的控製讓你更難反抗,因為他們會說:“我什麼都答應你了,是你自己放棄的。”

認識到這是父母的“把戲”後,還應認識到,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負責,父母不應把他們自己的事作為你的責任。如果他們寂寞,隻要你不是很少去看他們,而是每一二周回一次家,那就不是你的責任,而是他們自己的責任。他們的種種痛苦,大多是他們自己造成的,或者是外在環境造成的,與你無關。

更應認識到,即使你服從了父母“委屈”的要挾也不是真的幫了他們,而隻是強化了他們對自己不負責任的意識,以及把責任轉嫁給子女的傾向。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次遇到類似情況你就應提醒自己:“這是一種把戲。我沒有責任為他們負責。我的服從隻是在強化他們不為自己負責,對他們無益。我隻有堅持自己的主張,才能讓他們懂得負責;能為自己負責,才能真正幸福。”

在行為上,你應堅持你的原則,隻要這一原則是合理的。也許父母會繼續表現“委屈”,但是你隻要提醒自己,“這是把戲,是控製我的手段”,你就可以讓自己不產生過強的內疚感,從而可以堅持下去。

當你一次次成功地堅持之後,他們也就不會再使用這種把戲了。你們之間就有可能建立起新的關係,新的更健康的愛。

七、如何麵對專製父母

專製父母毫不掩飾他們對子女的控製。“我的話就是命令”,是專製父母的格言。他們用怒火維持統治,用強大的壓力壓服子女。他們盡力把子女貶低,讓他們乖乖服從。

有一位父親很專製,他處處貶低兒子的能力。一天,兒子從學校回來,高興地說起他的成功:他輕而易舉地戰勝了學校象棋隊的主將。他本以為父親這一次總不會否認他的成功了,卻不料父親沉默了一小會兒,哼了一聲說:“好一個主將。”兒子一下子泄了氣,父親的潛台詞無非是:“被你這麼一個沒能力的人贏了,可見那個人也真不怎麼樣。”

專製下的子女有三種常見的反應:1.反抗。子女也養成了暴躁的脾氣,處處和父母作對。2.屈服。子女變得唯命是從,怯懦無能。3.同化。子女認同於專製父母,模仿他們。

如果專製者是父親,兒子易於反抗或同化,女兒易於屈服。如果專製者是母親,父親在母親麵前顯得格外怯懦,則兒女都會同情父親卻又在心裏瞧不起他。而對母親,兒子會屈服,女兒則可能反抗。

這些都不是最好的反應模式。相比較之下,你可能說反抗稍好一些,因為反抗者至少保持了自我的力量和獨立性。但是這種反抗解決不了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柯爾本在谘詢中,曾用過這樣的技術,讓谘詢者站到椅子上,想象父親站在下麵,然後和想象中的父親講話。用這種方法,你可以認識到,專製的父親在內心中是恐懼和弱小的。正如某谘詢者對想象中的父親所說的:“你讓自己像個大人物,不過是要掩飾自己的弱小。當事情不能順心時,我看到你像個小孩那樣發脾氣。”

專製的父母是外強中幹的。他們之所以要像個暴君,恰恰是因為在內心中,他們像小孩一樣脆弱。明白了這一點,你就不會畏懼他了。

你需要的是,不再害怕他。同時,也不打算恨他、戰勝他。因此你也不必去反抗,去試圖讓他成為你的手中敗將。你知道他實際上沒有能力傷害你、控製你,你可以平等地和他相處,不仰視也不俯視。

當你有了這種態度後,可以試著以這種方式對待專製的父母。比如,你過去選專業完全服從他們的意見。現在你打算,而且可以換一個專業。你可以認真地、無畏地把這個消息告訴他們。他們很可能會反對,會勃然大怒。你一定要堅持住自己的立場,不退讓,但是也別和他們吵架。吵架說明你是在反抗,說明你心中還是有些怕他們,還是沉不住氣。你隻需要平靜地反複申明自己的立場,直到他們明白你不會退讓為止。

如果你對自己還沒有把握,也不妨先從小事開始。例如,你要去會幾個朋友,你爸爸不讓你去,一定要讓你在家幹一件無足輕重的事。你就可以試試堅持去,你不和他吵,哪怕他破口大罵也不發怒。你可以告訴他,你決定了出去。如果他說:“什麼朋友?我看他們不順眼,不像好東西。”你隻需說:“他們是我的朋友。”如果他說:“先收拾好屋子。”你可以說:“我回來後會收拾的。”

在小事上獲得成功,有助於提高你的勇氣,使你在以後的大事上也更容易成功。

八、做獨立自主的人

人到青年,你會發現父母不是完人,他們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還會看出他們的問題對你也有著深刻的影響。你會努力擺脫不良的影響,但是卻往往舉步維艱。其原因是:你沒有真正看清楚,父母是用何種方式在控製著你。專製父母的控製方法是壓服,這容易看明白。但是“委屈的父母”所用的“看你把我害的”把戲就不容易看清了。過度保護子女的父母實際上又何嚐不是在控製?他們的把戲是:“沒有我,看你能做什麼?”

天下父母都是為孩子好,但他們又都有自己的弱點,有自己的問題,所以他們才會有意無意地用“把戲”來控製子女。所以我們也不必和父母作對,我們隻需看清其控製手法,不讓他們控製,就可以獲得心靈的獨立自主了。獲得了獨立自主,你就可以平等地和他們交往了。這種交往才更健康。

在與父母交往的過程中,你必須要頂住壓力。記住,任何父母都不會輕易改變自己。他們會讓你覺得,你的行為是破壞愛的,是不仁不孝的。但是隻要你知道你做的是對的,就要堅持下去。

有時,你會分辨不出他們用的是什麼“把戲”,這時,你可以用意象法去發現。因為,你的“原始人”是可以看出他們的把戲的。

在一張紙上,畫三隻動物,兩個老的,一個年輕的。什麼動物任你選。畫的好看與否是極為次要的。畫好後,看著畫,為這三隻動物編一個故事。你要完全放鬆,隨便去編。

分析一下你的故事,你會發現,故事就是你的家庭生活簡化了的翻版。故事上老動物用的花招,就是你父母所用的。

順利地解決了與家庭有關的心理問題,對人一生的成長都有助益。因為一個和父母有矛盾的人,和領導和同事都會有矛盾,這些矛盾往往是與父母矛盾的翻版。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