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出生次序這麼件小事,都會影響到人的性格。心理學家發現,長子性格較成人化,能幫助人,自控能力強,順從,焦慮較多,攻擊性少;學習上較為勤奮、認真,工作和學習成績較高。但是,他們為人處世不夠靈活,更害怕失敗和犯錯誤。而最小的孩子則相反,靈活、樂觀而且自信心強。有的長子女小時候很受寵愛,但是小弟弟或小妹妹的出生奪去了父母的愛和關注,這種時候的長子女感到被剝奪的痛苦,這種長子女長大後往往會嫉妒心較強。
家庭中的情緒氣氛對兒童性格發展影響更大。家庭中氣氛愉快,則兒童長大後會有一個快樂樂觀而善良的性格。如果家庭氣氛緊張、吵鬧,則兒童就會性格抑鬱。父母專製,則子女要麼變得怯懦、軟弱,要麼變得像父母一樣粗暴;父母溺愛,則子女變得自私、冷漠,不懂得愛與關心;父母冷漠,則子女也會變得冷漠。
正如前邊講過的,即使子女對父母的一些缺點深惡痛絕,他自己身上仍會不知不覺繼承同樣的缺點。
前不久我接待了一位谘詢者,在談到他父母時,他憤憤地說,他們那種固執簡直讓誰都受不了,而在隨後的谘詢中,我發現這位來訪者也是固執到了難以想象的程度。
所以,你不妨試著寫下你父母的三個優點和三個缺點,認真地和自己相對照,看你自己有沒有這些特點。你也許會驚奇地發現,他們的大多數優缺點你都有。
十、失去樂園的過程
剛出生的兒童心理幾乎都是健康的,隨著年齡增長,人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性格的扭曲也越來越明顯。
某些宗教說人原來生活在樂園——伊甸園裏,但是後來被逐出樂園,來到悲慘的人世間。在人的一生中,實際上也有這樣一個過程,由兒童時的樂園中來到複雜的成人世界。
有少數人,沒有失去赤子之心,心理健康,成了快樂善良的人。更多的人,則性格或多或少都扭曲了。這個過程是如何發生的呢?
美國的心理學家羅傑斯說:這是因為人逐漸對外界力量妥協。例如,一個孩子本來很真誠、很自然,但是他發現,有時父母不允許他真誠。鄰居阿姨給了他一個蘋果,問他愛不愛吃,他說,愛吃,父母卻生氣地告訴他要說不愛吃,於是孩子懂得了不能總說實話。很多孩子發現,他的父母對他的愛是有條件的,他必須成績好,或他必須順從,或他必須精明,父母才愛他。為了得到愛,他不得不扭曲自己的本性,去適應父母的要求,久而久之,人性就受傷了。
另一位美國心理學家霍尼指出性格扭曲的另一方式。她說許多兒童發現父母和其他人不是真正愛他,或者給他的愛不夠,或者給他的愛不純。他發覺這個世界中有危險,有敵意。於是兒童產生了一種不安全感,霍尼稱之為基本焦慮。
當一個孩子有了不安全感時,他會怎麼樣做呢?本書的第二章“心靈的奧秘”曾提到過,霍尼認為有三種方式可以讓他感到安全。即:1.讓自己強大無比,能戰勝危險;2.讓自己可愛無比,能找到保護;3.避開別人,找一個世外桃源。這裏,我認為有必要再深入地分析一下。
選擇第一種方式的人將養成一種誇張型的性格,選擇第二種方式的人將養成依賴型性格,選擇第三種的人將成為回避型的人。
第一種人好勝心極強,他們時時要和別人競爭,甚至在一些不值得競爭的小事上,他們也喜歡競爭。他們的一生都用來證明一句話:“我比別人強。”
他們可以成為權力狂,競爭權力;可以成為資本家,競爭金錢;可以成為學者,競爭名氣;也可以成為花花公子,競爭女人,幹什麼無關緊要,關鍵是勝過別人。《紅與黑》中的主人公於連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想過當牧師,也想過當軍人,當什麼無關緊要,關鍵要成為人上人。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可以不擇手段,可以犧牲自己和別人的幸福,犧牲愛情,可以勤奮努力不畏艱難。
這種人有可能成功,但是他的人生仍是不幸的,因為他犧牲掉了太多的東西。他可以成為人上人,但是卻並不快樂。表麵上看,他們很勇敢,而實際上,他們內心是不勇敢的,是不安全感驅使著他們奮鬥。
有許多“好學生”,成績一向出色,但是內心中總有一種危機感,怕別人超過自己。一旦發現自己被超越就痛苦不堪。這些人就是第一種人。如果有人問:“被超過又怎麼了?”他們會回答:“會痛苦。”再問:“為什麼你們對被超過會格外痛苦?”他們會回答,因為他們認為,隻有勝過別人,才是安全的。隻有勝過別人,才能贏得尊重和愛。他們內心中感覺自己如同角鬥士,隻有戰勝才能活下去,失敗了就一切都完了。
然而,生命的真相並非如此。造物者讓大樹活,也讓小草活,而且活得都很愉快。
第二種人將成為依賴性很強的人。他們往往顯得很善良,因為不善良就得不到別人的愛,就無法依賴別人,不依賴別人他們就不知道怎麼麵對這個世界。
瓊瑤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很多都是這種人。所以你會發現,瓊瑤小說和根據她的小說改編的電視劇裏,人們總是在忍受著痛苦的煎熬,在叫喊,在哭泣,在掙紮。細一看你會發現,女主人公的麻煩好多都是自找的。而且男主角男配角的痛苦若不是自找的,也是女主人公“送”給他們的。僅舉一例,有個女孩名叫婉君,她很可愛,一家三兄弟都愛上了她。我們在這裏且不指責婉君是否在有意無意地吸引這三個人了,就承認這個女孩實在是人見人愛吧。但是,在發現了三兄弟都愛上她後,她怎麼做呢?她並未選擇,而是用行動鼓勵每一個人都來愛她。甚至在痛苦的男子們要求她選擇時,她也堅持不選擇,因為“選了哪一個都會傷害另外兩個”。
話很對,但是哪一個都不選,會傷害三個。
實際上,婉君這類人不過是讓自己和別人痛苦。自己痛苦,證明自己懂愛;別人痛苦,證明別人愛她。為什麼這麼看重愛?因為她需要別人愛她。所以,這種人也得不到真正幸福。
第三種人將回避別人,在孤獨中生活。
如果我們問這種人,你生命中什麼最重要,他會回答:“自由、安閑。”
他會知足常樂,但問題是他並不是從心靈深處愛自由,他隻是不敢麵對危險而已。
霍尼指出,這種人也不能得到真正幸福。
在青少年期,這三種傾向都會表現得很明顯了,但是性格還沒有定型。所以,讀者朋友應該看看,自己有沒有這三種傾向,該如何加以矯正。
一定要認真分辨:
你是真的進取心強,還是於連式的那種隻求目的不擇手段,隻要結果不論內容的競爭心理?
你是真的追求愛,還是在尋求依賴?
你是真的熱愛寧靜,還是害怕衝突?
十一、弗洛姆談性格
弗洛姆指出,人與人性格的不同,可以歸結為人獲取東西的方式的不同。人生在世界上,不僅需要各種物質,還需要精神的東西,就像植物不僅需要水土、還需要陽光和風一樣。不同的人獲取方式不同,就好像動物界中,肉食動物靠捕食生活,草食動物靠采集生活,植物靠吸取大自然的養分生活。
弗洛姆描述了一些性格。
(一)接受型:這種人有些像雛鳥,總是張大嘴等著吃。他相信,獲得他所需要的東西——物質、感情、愛、知識、快樂等的唯一辦法是接受外部的賜予。因此他們對“被愛”十分重視,誰說一聲愛他(她),他(她)就會一下子跌入其懷抱。在思想上,他們是最忠誠的聽眾;在行動上,他們是依賴者。
他們有一種特征,喜愛吃喝。平時,他(她)們的嘴喜歡微微張開。這種人平時較可愛溫順,隻有在“無枝可依”時方會有焦灼不安的表現。
(二)剝削型:如同虎狼或狐狸,他們靠力量和狡詐在世界中獲取。他們也認為所需要的東西在外界,但是他們不相信別人肯給他,也不稀罕,所以他要去奪,去騙。
他們的座右銘是偷來的果子最好。他們用各種方式剝削別人的物質和感情。
這類人的外在特征是,喜歡緊咬嘴唇。
(三)貯藏型:他們有一層厚厚的外殼,把自己包裹在裏邊。他們不相信自己能從外界得到很多東西,所以他們注重貯藏和善於保存自己的一點東西,注重儉節。
他們很吝嗇,不僅吝嗇錢,也吝嗇感情和思想。他們喜歡整理,喜歡條理性,不喜歡紛亂變化。他們是古板的人。
(四)市場型:如同變色龍,市場型的人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他們的原則是,“世界是個大市場,我推銷自己,換來所要的東西”。
因此,他們對自己是屬於哪類並不看重。他們看重的是,什麼樣的人受歡迎?什麼樣的人應聘容易被錄用?什麼樣的人招人喜愛?在學習上,他們對學什麼課程有意思都無所謂,他們關心的是學什麼最有實用價值。
這種人的長處在於很能適應社會,不幸在於容易“找不到自己”。其外在特征是:可愛,時髦。
(五)生產型:這是弗洛姆心目中最佳類型。這是一種富於創造力的類型。他們能充分發揮潛能,充分表達自我。他對他人有真的關心和愛,對生活有熱情。
看了霍尼和弗洛姆的評述,你會覺得,似乎大多數人都有問題。有幾個人是自我實現型或弗洛姆所說的生產型的呢?極少。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這就是一種人生選擇了,如同投胎,你可以選擇做虎、做小鳥、做兔子,你可以選擇做真正的人。假如你選擇做一個誇張型的人或弗洛姆所說的剝削型人,可以。你可以得到力量、勇敢,你未來將很可能有權勢、有金錢或有成就,但是你必須麵對這種人的不幸,那就是危險和孤獨。你也可以選擇做一個依賴者活得很輕鬆,得到的也不少,但是卻不得不從屬於他人。
除自我實現者外,每一種性格都有其長處也有其短處,每一種生活都有其幸運和不幸。
你選擇了虎的生活,就要得到虎的快樂和虎的孤獨。或者用人來打比方,你選擇做曹操,你就會有曹操的成功,但是也就不可能有柳永的風流倜儻;你選擇做楊玉環,就有被棄時不得不投繯自盡的危險。
自我實現是最完滿的人格,但是,要達到這一目標,你就要有勇氣麵對真實,麵對內心,堅持真我。這也不是容易做到的,這需要有足夠的勇氣、毅力來抗拒誘惑,如,不勞而獲的誘惑、貪欲享受的誘惑等。
你的一生如何過,是你的選擇。雖然我們認為選擇做自我實現的人最好,但是你選擇其他性格也可以。如果盡可能發揮所長,減少所短,每一種人格也都可以在人生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幸福。
十二、走向新的自我
無論你過去的生活環境有多麼不好,或者你現在的性格已被扭曲,你現在仍可以重塑自我,讓自己的性格逐漸趨向健康。
改變自我是一個艱巨的工作,要獲得成效,必須懂得其原則和方法。
第一個要知道的原則是引導原則。
有的人決心很大,“我從今天起要改變自己,我再也不患得患失了(或再也不貪婪,不嫉妒,不懶惰)”。但是結果呢,一兩天內他似乎改變了自己,但過不了幾天他又恢複了原狀。因為他們不知道人的心理是分層次的。隻有上層,即“理智人”,是他可以直接控製的,而“原始人”不受直接控製,“純真人”更不可控製。
不要像暴君一樣壓製自己。發現自己懶,就逼迫自己做事,用意誌力去推動自己,這是錯誤,因為這樣你就挑起了一場內戰——你的意誌和情緒的戰爭,“理智人”和“原始人”的戰爭。因為,內戰雙方使用的都是你的生命力、你的能量,這是一種浪費。
中國古代的氣功師把修煉比作牽牛,“原始人”就是牛。你不要和他搏鬥,而應該用嫩草把它引到牛圈。
第二個原則是整體性原則。
人不是機器人或變形金剛。人不可以像機器一樣換部件,像計算機一樣,加上一個卡就多一種功能。
身體如此,心靈也如此。人的每一個特點,都是這整個心靈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要改變人,就要改變這整個人。
例如,某個女孩本來是很漂亮的,就是有點駝背,雖極為輕微,但是這也使她的外觀受到一點兒影響。看起來,這似乎隻是一個不良習慣而已,但是實際上,這個習慣和她的整個的內心世界關係密切。她認為自己是個衰弱無力的人,別人總是向她提出過高的要求,使她感到生活的擔子太沉重。因為生活的“擔子”沉重,所以她不得不駝背了。
如果她能夠從整體上把握自己,讓自己不再為別人的要求而活,放下肩頭的沉重負擔,她的駝背習慣自然會不醫而愈。
如果不管整體,僅針對具體問題去改變自己,效果是不可能穩定而持久的。
人是一個係統性的整體,其任何一個部分都和整體有關,因此改變時也隻能是整體性的改變,如同蠶化為蛾、蝌蚪變為青蛙。
第三個原則是各種方法共用。
情緒宣泄,有助於消除情結,為人的改變打開道路。因為人有情結時,情緒是固著的,有關行為反應是固定的,不消除情結,人很難改變。
認知重塑和意象法有助於自我理解。了解了自己的內心,才知道真正的問題何在,何處需要改變,認知重塑和意象法還可以用於改變人的偏差認知,直接改造人的性格。
行為上的自我改變,可以讓性格的改變現實化。僅僅是心理改變而行為不變,這種改變是不可靠的,“知而不行,不是真知”。
放鬆技術可以使人心靈更為開放,更宜於我們理解和影響心靈。
因此各種方法共用,可以互相補充,加強效果。單獨使用某一種方法,效果就遠不會這麼明顯了。
十三、如何消除固執
固執就是盡管心中已感覺到不對,但是仍堅持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固執者之所以想到要改掉固執,是因為這一點讓周圍的人太受不了。
固執的根源是什麼呢?
一種是根源於“我偏要這樣”的心理。這種人內心如同一個被縱容的孩子。爸爸說:“不吃冰棍好不好?”“不,不,我偏要!”小孩叫道。固執是他的一個手段,用來獲得想要的東西,別人越反對,他就越是非要不可。
這種固執的確有用,當你固執地要什麼的時候,你很有可能最終得到。但這種行為的缺點也很明顯,這種固執背後的那種“我要什麼你們就得給我”的心理,讓別人討厭。長此以往,你會發現別人都躲著你。
消除這種固執的方法是,學習用其他方法得到想要的東西和學習尊重別人的意見。可用認知重塑法告訴自己:不能事事由自己,也要考慮別人。
另一種固執根源於自卑。“如果我屈服了別人,就說明我不如別人。”這種人把接受別人勸告看成是服輸,服輸就暴露了自己的低劣。為了避免這一點,他固執己見,不惜與別人辯論不休。表麵上,這種人從不服輸,但是骨子裏這種人自卑。因為自卑,因為感到心虛,才不願服輸。
劉邦聽信張良的意見,為什麼?因為劉邦很自信。他知道,就算自己偶爾犯了錯誤,張良也不會瞧不起他,張良永遠是欽佩劉邦的。所以他聽信張良的意見毫無顧慮。
而袁紹不能聽從謀士田豐的意見,為什麼?因為袁紹心虛,他猜測田豐一定瞧不起他,認為他袁紹無謀。如果他袁紹聽了田豐的話,不正證明自己不如田豐嗎?
消除這種固執要先消除自卑感,消除自卑的方法在後麵要講到。
還有一種固執源於一種刻板固執的性格,心理學術語叫“強迫性人格”。這也就是弗洛姆所說的貯藏型的人。這種人害怕變化,害怕外在的衝突會打破他內在的秩序,害怕變化要消耗他的精力,消耗了一點精力他就少了一點精力。這種人除固執外,還有古板、拘謹、小氣等特點。
消除這種固執,要徹底改變整個性格。其要點是,在認識上,要認識到你可以創造和獲取新的物質和感情,不要死死抱著已有的一點東西。人的情感和精力如同井水,從井裏打出一桶來,井裏就會又從地層獲得一桶,井水不會被用光。可以用意象法輔助,想象自己是一口井,在行為上學習和人交流,學習付出,也學習如何接受。長此以往,性格漸漸改變,人也就自然不再固執了。
最後一種固執是有特別原因的固執。例如,我接待過一個人的谘詢,隻因他曾有過“同性為什麼不可以有性關係”的念頭,就堅持認為自己是同性戀,是病態。雖然已有幾位專家診斷否定了,但他仍固執己見。其原因是,他對工作中的困難十分畏懼,他的“原始人”希望自己有心理疾病,這樣,他就可以有借口不去麵對困難了。“我如果沒有這個病,我就可以幹好!”他說。言外之意是,“我現在幹不好,全都是因為病”,像這種固執如果隻針對具體事件來診治是難以奏效的。要找到其背後的原因,消除了心理上的真正原因也就消除了固執。
十四、如何不優柔寡斷
軍事家說:“最不好的行動也比不行動要好。”生活中也一樣:“也許你沒有作出最佳選擇,但是選擇什麼都勝於優柔寡斷。”
優柔寡斷的人都願意改變自己,卻苦於不知如何改變。他們比較、分析、權衡,但是總也做不出決斷。
優柔寡斷的根在何處?怎麼做才能鏟除它的根?
一種優柔寡斷者是所謂“過於理性的人”,這些人善於思考,但是卻很少有喜怒哀樂的情緒。他們優柔寡斷的原因是:頭腦與心隔斷了,“理智人”聽不到“原始人”的聲音,所以他不知道他自己的內心愛憎,自然也就不知該如何選擇。
選擇丈夫,但是她卻不知道自己心裏究竟愛誰,所以隻好一條一條比較兩個候選男子的條件,難以決斷。如果她知道自己的心,她的心隻可能愛一個人,知道了心的選擇,她馬上就可以做出決定。
改變這種優柔寡斷,從根子上說就是要改變“過於理性化”的性格。也許過去你害怕表達情感,現在要時時注意體會並表達自己的情感,讓自己有“心”。
另一種優柔寡斷者是依賴型的人,這些人骨子裏是不敢為自己負責,害怕承擔選擇錯了的責任,因而優柔寡斷,猶豫不決。
猶豫的意義是:“讓別人來決定我的命運,讓機遇決定我的命運,我不決定自己的命運。”
潛意識中覺得:“這樣做的好處是,如果結果不好我可以抱怨別人,抱怨命運。”
這種人喜歡尋求別人的勸告,但是一旦結果不好,誰勸告過他誰就倒黴了。他會一直抱怨這個給他勸告的人。
這種人必須改變自己的錯誤觀念,要學會為自己負責。
讓別人為自己負責,你固然可以推脫責任,但是錯誤選擇所引起的不良後果卻還是要你自己承受。為自己負責雖然有風險,但是你選擇對的概率就大多了。
領悟了這一點,就可以消除這種類型的優柔寡斷。
十五、如何消除冷漠
冷漠是生命意誌被壓抑的結果,是情感被壓抑的結果。冷漠的意義是放棄部分生命。
如果別人都說你冷漠,你自己也覺得自己缺乏應有的感情,生活平談到了乏味的地步,你就要想想,你是否放棄了部分生命。
也許是由於在失敗、挫折的打擊下,那種深感失望的痛苦,使之變得冷漠的,就像一團火,一次次被雨澆,最終隻剩下一團死灰。也許是愛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從而漸漸冷漠的,就像一團火得不到木柴,漸漸沒有了燃燒的力量,最後煙消火滅。也許是過分地壓抑情緒而造成的冷漠,比如,認為人應當不輕易動感情,隻有冷才顯得剛強,就像要把火調節小一點卻不小心把火弄滅了。
消除冷漠的唯一方法是愛,首先是自愛。
有一次蘇東坡和一位姓章的朋友一起騎馬遊山,發現山那邊有一隻老虎。這位章先生竟騎馬直奔虎那邊走。要知道,這位章先生並不是像陸遊、辛棄疾那樣能文又能武的人物,假如那老虎有食欲,它完全可以把章先生當點心吃掉。湊巧的是,那天遇上的虎或許是剛剛吃飽,或許是不喜歡章先生的體味才沒有動口。章先生此舉,可謂藝低人膽大。
蘇東坡膽小,沒過去,事後他評論章先生說:“你一定能殺人。”
注意,蘇東坡不是說“你真不怕死”,而是說“你一定能殺人”。為什麼呢?
因為蘇東坡認為章先生不自愛,一個人不自愛就不會愛人,所以必能殺人。如果一個人對自己冷漠,他怎麼可能對別人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