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不做自卑的奴隸(1 / 3)

自卑是一種情緒,如果這種情緒時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自卑就是這個人的性格特點。

但是自卑的問題不能放在情緒那一章或性格那一章講,必須單獨作為一章。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個問題極其重要,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有自卑,因為自卑會引發一係列各種各樣的問題。為此,我常常歎息說:“自卑是萬惡之首。”可以這麼說,絕大多數人類的惡習,都是由自卑而引起的。

蘇格蘭哲學家卡萊爾說:“自卑和自我懷疑是人類最難征服的弱點。”

一旦征服了這一弱點,你得到的回報也格外巨大。

一、自卑及其表現

自卑是一種“不如人”的感覺,是一種痛苦的感覺,這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但是,同一種感覺表現出來卻是多種不同的行為。

總的來說,自卑的表現可分為兩大類:一是“低下頭”的,二是“昂著頭”的。

“低下頭”的是那些公開承認自己不如別人的人。他們像和自己有仇似的,一天到晚貶低自己,“我這不行,我那也不行”“我這個人沒有出息”等。輕度的自卑是認為自己在某一方麵能力不行,因而不求進取,得過且過,一天天混日子,甘心過庸庸碌碌的生活。這種人為數眾多,他們還會把自卑說成“謙虛”,把庸庸碌碌說成是“甘於平凡”,“知足常樂”。因此,這類人心理衝突也許並不太大。但嚴重的自卑者由於對自己整個人評價極低,會因此而喪失了生命意誌。對這類人來說:“活著,還是死去,這是一個問題。”他們的整個生活都暗淡無光,他們感到自己沒有價值,沒有用。

從表麵上看,他們的自卑的確有各種各樣的原因:貧窮、不漂亮、社會地位低、不聰明、學習成績差、有某種生理缺陷……但是實質上,這些自卑都來源於童年時的自卑感,來源於童年時的被否定。童年時的自卑像一股汙水泛濫在心海上,碰上什麼就把什麼汙染了。不論出現一件什麼小事,隻要它顯示出一個弱點,漂浮的自卑感就附著其上。

因此,我們發現自卑是很難被直接消除的。你可以告訴一個人,“你不必自卑,其實你很聰明”,你可以找出許許多多證據,但是自卑者會—一駁斥你的論據,頑固地死守著自己的自卑,倒好像自卑是他的寶貝一樣。

你們可以試一試,去說服一個自卑者,告訴他,他並不像他自以為的那麼差,你就會體會到他們對自卑的堅守,其固執的態度簡直令人哭笑不得。這是因為使他自卑的事物,隻是他的一個暫時借口,他的自卑肯定還有更深的根,不觸及這個根是消除不了自卑的。

“昂著頭”的自卑者表麵上並不自卑。相反,他們很自傲,或者會自誇,或者會很虛榮,甚至往往會顯得很自信、很好勝。

還有就是那種所謂“自尊心太強”的人,說到底,也是自卑。這些人很容易被“刺傷自尊心”,而這恰恰是因為他們自卑。他們外表上擺出高傲的樣子,正是為了掩飾自卑。一旦有誰觸動了他內心的自卑,他就受不了了。

自傲、自誇、虛榮甚至“自信”和好勝都是對自卑感的補償或掩飾。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個出色的皇帝,但是他也有殘酷的一麵。有些事情做的還有情可原,例如把貪官“剝皮實草”做成標本,以儆戒其他官吏,這種酷刑讓老百姓感到很出氣。而另外一些殘酷行為就不好了。例如,有個官員在表章上稱頌皇帝時用了“為民作則”,卻被砍了頭,這個人死得實在莫名其妙。原來是“則”的發音有一點像“賊”。朱元璋是農民起義軍出身,按封建正統的說法是做過賊,這位皇帝有些自卑,所以疑心這個官兒在嘲笑他。另外,有的官員因在表章上提到和“光”有關的內容也被砍了頭,因為朱元璋認為這是在嘲笑自己當過和尚。當了皇帝,還如此自卑,真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然而朱元璋的這些作為就是一種自卑的表現——猜疑易怒。而世家子弟做了皇帝,比如李世民,就沒有這種缺點,因為李世民沒有自卑感。

自誇、愛吹牛,往往是為了掩蓋自卑,故阿Q喜歡吹:“我們祖上,比你闊得多了。”虛榮者也是一樣,靠著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的優越而沾沾自喜,恰恰是因為在骨子裏他認為自己不如別人,所以難得有件事勝過別人,就急忙當作救命稻草抓住不放。

爭強好勝的人,骨子裏都自卑。前不久一個女中學生和我談起她的煩惱:她一向是個優等生,好勝心很強,總想爭第一,因此學習學得很累。我問她何必要爭第一,能在前5名左右可不可以?前5名的成績是否足以考上大學?她回答說:“說到底,我是擔心我智力不行,就如同跑步,王軍霞敢在中途跑時在第二三名,到臨衝刺時再超過別人,是因為王軍霞自信以後一定能超過別人。我沒有自信,我怕我一旦滑下來就再也上不去了。”這就是好勝者內心中的不自信。

好勝者會在每一個小事上和人爭高低,就是為了用每個小小勝利來告訴自己:“我還是不錯的,我能勝過別人。”可惜的是,這種說法內心並不接受,所以他不得不繼續去爭強好勝,繼續說服自己。

何以證明他們說服不了自己呢?就是根據他們無法停止爭高低。紅軍長征時期,國民黨報紙一次又一次宣布:“共匪已經被消滅。”這正證明“共匪”沒有被消滅,因為如果“共匪”真的被消滅了,報紙也就不必一再地說這件事了。同樣,如果自卑感已經被完全消除,人就毫無必要再去爭強好勝了。

自卑者還有一個共同表現就是嫉妒心強,因為自己不能好,就害怕別人好,因為別人的成功會反襯出他們的失敗。如果別人也失敗了,他們心裏還能好受一些。

有些人嫉妒心偏強,為什麼?因為他們誤解了“謙虛”兩字,認為謙虛就是不自強,不為自己的長處而驕傲。這樣久而久之,這些人就容易走向自卑這條路,而一旦自卑了,想不嫉妒是很難的。

你不可能想象有個太監會看到別人新婚而充滿喜悅。

二、自卑的形成

自卑的“病因”之一是:童年期父母師長等長輩的批評和貶低。

兒童的評斷力畢竟有限,如果有一個人一天到晚說:“你太笨”。這個兒童就會相信自己笨。如果有一個人一天到晚說:“你醜死了”。這個兒童就會相信自己很醜。

長大後,你也許早已忘了童年的事,但是自卑仍在,一旦遇上一件事,自卑就會“借屍還魂”,你會自己罵自己“笨蛋”。這罵聲實際上是很久以前你聽到的罵聲,被“錄入”了你的頭腦。

自卑的“病因”之二是:童年期有一個比你更占優勢的兄弟姐妹。

姐姐漂亮,妹妹就會自卑。妹妹唱歌好,姐姐可能會自卑。三毛就曾生動地寫過她在姐姐麵前的自卑感。

也許有的兄弟素質一樣,哥哥大兩歲,懂的事多一些,弟弟不知道或不大注意到年齡的影響,隻看到了哥哥什麼都比他強,於是也就自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