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走好人生路,懂得駕馭自己(2 / 3)

男人讀品悟

吃虧,就意味著舍棄與犧牲,以此表現出來的也是一種胸懷、一種品質、一種風度。況且,一個人如若不擇手段地得到錢財,追名逐利,那麼他在失去了坦然做人的同時,也必將失去自己的人格與尊嚴。

將丟臉視為一種磨煉

人生在世總是處於一種保麵子與丟麵子的辯證運動過程中,丟麵子從短期看可能對一個人來說不是一件好事,但從長遠看,也並非是一件壞事,它會成為促使你發憤圖強的內在動力。

丟臉的事誰也不想做,但由於生活的複雜性,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往往又不得不丟臉。

丟臉是不光彩的,也常常是不邀而至的。我們不可能在任何時候都能保證不丟臉,而且我們在一生中可能要丟許多次臉。這樣,我們就需要對丟臉有一個正確的心態,即如何看待丟臉。

在不得已的時候,該丟臉時就丟臉,一時的丟臉,反而能激發我們洗心革麵、奮發有為的雄心壯誌;當處於尷尬之境時,唯有厚著臉皮堅忍而機智地應對,才能將麵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當客觀形式對自己不利時,唯有厚著臉皮才能為自己長臉;當麵對別人的批評時,唯有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精神厚顏以待,才能促使我們自身的完善和進步。

丟臉對我們來說畢竟是一種損失,是我們不情願的,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地避免丟臉。一旦丟臉,我們也要把丟臉的不良後果看得淡一些,而且要將丟臉看成是一種磨煉。

將丟臉視作一種磨煉,這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丟臉可以使人發現自己的弱點,改正自己的錯誤,取得更大進步。同時,它還可以催人發奮,令人圖強,最終再將丟的臉找回來。二是讓你丟臉的地方,就是你的弱項。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就要在以後適當地回避,還要積極地去尋找出自己的閃光之處,不是隻為了不丟臉,還要爭取在自己的優勢之處耕耘、努力,從而收獲成績。

下麵這個故事便充分說明了“知恥而後勇”的道理。

西漢初年,北方的匈奴首領冒頓殺父自立為王,自立事業,大大地威懾了它的鄰國東胡。為了限製匈奴的發展,東胡國不斷挑釁,企圖尋找借口滅掉匈奴。

西北草原上的匈奴人以強悍善騎著稱,國中有一匹千裏馬,全身上下沒有一根雜毛,皮毛油黑發亮如軟緞。它為匈奴國立下過汗馬功勞,能日行千裏,被匈奴國視為國寶。東胡國知道後,便派使者到匈奴國去索要這匹寶馬,匈奴群臣認為東胡國太無理,一致反對。足智多謀的冒頓一眼便看穿了東胡的企圖,但他並沒有表露出來,他心裏明白,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於是,冒頓決定忍痛割愛來滿足東胡國的要求。他告訴大臣們:“東胡之所以要我們的寶馬,是因為與我們是友好國家。我們哪能因為區區一匹千裏馬而傷害與邊鄰的關係呢?這樣太不合算了。”就這樣,他把寶馬拱手送給了東胡國。

冒頓雖然表麵上不和東胡國作對,可他暗地裏壯大實力,希望有朝一日將丟的麵子找回來。

東胡國王得到千裏馬以後,便認為冒頓生性膽怯,因而就更加狂妄起來。他聽說冒頓的妻子很漂亮,便起了邪念,派人去匈奴講要納冒頓的妻子為妃。

冒頓的妻子端莊賢淑,年輕貌美,深得民心。匈奴群臣一聽東胡國王如此羞辱他們尊敬的王後,都氣得摩拳擦掌,發誓要與東胡決一死戰。冒頓更是氣得牙齒咬得吱吱響,連自己的妻子都保護不了,還算個男人?況且自己還是個國王!然而他轉念又一想,東胡之所以三番五次使自己丟臉,是因為東胡的力量還比匈奴強大,小不忍則亂大謀,一旦發生戰爭,自己的實力不濟,很可能會戰敗,還是再忍讓一回,等以後有了合適的時機,再與東胡算總賬。因此,他強作笑顏,勸告群臣:“盡管她是我的愛妻,而東胡國卻隻有一個啊!豈能因為區區一個女人傷害與鄰國的友誼?”這樣,他又把愛妻送給了東胡國王。

然後,他召集群臣,指明東胡氣焰囂張的原因,分析了當時的形勢,鼓勵大臣們內修實力,外修政治,以後將丟的麵子找回來。群臣聽冒頓分析得有道理,於是也按照冒頓的要求兢兢業業地治理國家,隻求日後能夠雪國恥、報仇恨。

東胡國王輕而易舉地得到了千裏馬和美女,就認為冒頓真的懼怕他,便更加驕奢淫逸起來。他整日沉迷酒色,尋歡作樂,不理朝政,國力越來越衰弱。然而他卻毫無自知之明,又第三次派人到匈奴去索要兩國交界處的方圓千裏的土地。

這時的匈奴又怎麼樣呢?匈奴經過冒頓及其群臣多年勵精圖治的治理,政治清明、實力雄厚、兵精糧足,老百姓安居樂業,國力已遠遠超出了東胡。

東胡的使臣來後,冒頓召集群臣商議,大臣們不明白他的態度,都在那裏沉默。隻有一個人站了起來,他聯想到以往兩次的事,就試探地說:“友誼可能重於一切,我們就送給他們千裏土地好了。”冒頓一聽,怒發衝冠,拍案而起,振振有詞道:“土地乃社稷之根本,豈可割與他人!東胡國王霸我王後,索我土地,實在是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現在天賜良機,我們要滅掉東胡,以雪國恥!”他親自披掛上陣,眾人同仇敵愾,一舉消滅了毫無防備的東胡國。

冒頓將丟臉視為一種磨煉,把丟臉作為一種和敵人鬥爭與周旋的策略。他通過自己丟臉的方式,使群臣意識到弱國被人欺的道理,鼓勵群臣和百姓發憤圖強,勵精圖治,先壯大自己,然後再與敵人作戰,找回丟掉的顏麵。如果冒頓當時在被奪馬、霸妻的情形下不願意丟臉,隻是一味地意氣用事,與東胡國發生戰爭,那麼在其當時國力弱小的現實條件下,很可能會全軍覆沒,自己的政權也會被推翻。而冒頓沒有這樣做,他將丟臉巧妙地轉化為刺激群臣和百姓辛勤勞作的外在因素,結果滅掉了東胡國,將自己多次丟的臉一次挽回。

“麵子”是無價的,因為它代表著一個人的尊嚴,而沒有尊嚴的人還有立身的根本嗎?但有時卻又不可一味地死要“麵子”,而應該像冒頓那樣,忍得下大恥辱,不爭一時的匹夫之勇,恰恰是為自己求得更加長遠的發展。人們都知道有時後退是為了進步,同理,在有些情形下的丟麵子正是為了以後贏得好麵子。

男人讀品悟

人生在世總是處於一種保麵子與丟麵子的辯證運動過程中,丟麵子從短期看可能對一個人來說不是一件好事,但從長遠看,也並非是一件壞事,它會成為促使你發憤圖強的內在動力。

掌握說話的幾種技巧

說話,不是簡單的事情,在這個日益繁忙的時代,你不會說話,便很難擁有良好的人緣。而說話是需要技巧的,話說得好,會贏得別人的喜愛;要是說不好,你很有可能錯過某些機會。所以,掌握好說話的技巧,對你來說至關重要。下麵是你應該掌握的四種說話技巧:

1.和顏悅色

當有人火氣十足、無端地向你撒氣時,你如果能用謙讓柔言相答的話,結果就能“滅火消氣”,換來微笑。

某市一家瓷器店裏,營業員老王正麵對一位十分挑剔的女顧客,給她拿了好幾套瓷器,挑了半個鍾頭還沒選中。因顧客太多,他先照應別的顧客去了。這位女顧客認為老王冷落了她,便把臉一沉,大聲指責說:“喂,你這是什麼服務態度,你眼睛沒看見是我先來的嗎?為什麼扔下我不管?”她把鈔票往櫃台上一扔,大聲道:“快給我買,我還有急事!”這話真的很難聽。如果遇上“愣頭青”,和她“較真兒”的話,那就非有一場“熱鬧”看不可。然而,老王並沒和她計較,他安排好其他顧客,和顏悅色地對她說:“請你原諒,我們生意忙,服務不周,讓你久等了,是我不好,歡迎你多提寶貴意見。”老王真誠而謙讓的話一出口,那位女顧客的臉一下子紅了,難為情地說:“我說得不好聽,也請你原諒。”

你看,老王以“和氣”對“火氣”,表麵上“似水柔情”,實際上“力有千鈞”,扭轉了尷尬局麵。

俗話說:“有理不在聲高。”並非說得大聲、咄咄逼人才有分量。謙讓式說法由於充滿了對人的尊重、寬容和理解,本身就產生了一種感化力,從而能引起對方的心理共鳴。“火氣”遇上“和氣”,就會失掉發泄的欲望,自然就會降溫熄火。蘇聯時期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這說明,以寬容為出發點的謙讓在現實中更有力量。

2.綿裏藏針

有人無理取鬧時,不必過分衝動,更不要破口大罵,理智的態度和委婉的談吐,能幫你轉危為安,戰勝對手。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男人,剛買了一頂時尚的帽子,走在街上,迎頭碰上幾個紈絝子弟,其中的一個摘下了他的帽子。男人很是氣憤,但他很快冷靜下來,彬彬有禮地說:“我的帽子挺時尚,對嗎?”